《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經典的劇情歌舞片,是善於在電影中營造“童話世界”氛圍的日本著名導演中島哲也的代表作之一,

於2006年上映,豆瓣得分8.9,於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第80,被網友認為好於97%的劇情片,好於96%的歌舞片。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當代電影理論的奠基人克里斯蒂安闡述了敘事之於電影的重要意義:

“並非由於電影是一種語言,它才講述瞭如此美妙的故事,而是由於它講述瞭如此美妙的故事,它才成了一種語言。”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除了它有“美妙的故事”,還和影片巧妙的敘事是分不開的。戲劇手法是敘事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本文將以懸念、發現與突轉、戲中戲這3種戲劇手法在本片中的運用為視角,鑑賞導演是如何以戲劇化手法展示松子戲劇化的一生。

01 懸 念

英國戲劇理論家亨託曾說過:

“懸念是戲劇中抓住觀眾的最大的魔力,戲劇的懸念是差不多一切成功的戲劇效果的源泉、根據、和生命。”

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開頭就埋下了三條懸念主線。

懸念1: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下,少年阿笙放棄追求夢想,過著墮落的生活。

全劇第一句人物臺詞,是阿笙的女友在對阿笙說:“分手吧,跟你在一起我覺得活著好無聊,或者說,我覺得好想死哦”。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作為第一次看的觀眾很容易產生疑惑:年紀輕輕為什麼想死?為什麼旁白緊接著說“不管走哪一條路,未來都充滿了黑暗”?這個小夥子是遭遇了什麼?他跟松子又是什麼關係?

面對女友“你未來準備怎麼辦”的靈魂拷問,畫面出現的是阿笙在夜總會蹦迪和觀看AV的畫面,透露著阿笙自甘墮落的現狀,鮮豔的畫面搭配著頹喪的人物刻畫,讓觀眾忍不住對阿笙忍產生好奇。

懸念2:兩年不見的父親出現在阿笙的公寓裡, 告訴他松子被殺害了,委託他去收拾松子的遺物。

阿笙的父親突然造訪,委託阿笙去給一個女人收拾遺物,而這個女人竟是阿笙完全不認識的姑姑——松子。從父親的嘴裡,阿笙得知“松子30年前離家出走,3天前死在了公園”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戲劇化的開場讓觀眾充滿疑問:為什麼阿笙完全不認識自己的姑姑?為什麼松子30年前要離家出走?為什麼3天前突然死了?為什麼父親要說松子“她這個人本來就沒有救”?阿笙爸爸和松子之間有著怎樣的矛盾衝突?

通過阿笙父親的描述,我們得知了松子的遭遇以及她跟自己原生家庭關係並不好的客觀情況,但松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究竟度過了怎樣的一生,觀眾仍然一無所知,並對她的遭遇和人生疑惑滿滿。

懸念3:警察拿著一張面部可怕的人的照片問阿笙是否認識

片頭交代了松子生前全身遭受了暴力虐待,是被人殘忍殺害的,隨即警方帶著一張面目猙獰的照片來到松子垃圾堆一樣的房間向阿笙問話,並告知阿笙照片裡面目猙獰的人在18年前曾和松子同居,並因為殺人入獄,一個月前才出獄。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此時,導演藉由一張恐怖的照片將懸念推到了新的高度,這個刀疤臉男究竟是誰?臉上的傷是怎麼弄的?松子是他殺的嗎?

這無疑引發起了人們的好奇和猜想,讓人們能夠在劇情的推進中,始終保持著注意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戲劇理論研究學者總結過懸念設置的三種主要作用:

  • 1.既能有效地使觀眾產生注意力,又能使他們保持這種注意力。
  • 2.是情節發展的指路標,能使戲劇緊湊而集中。
  • 3.在提出問題與解答問題之間,能更好的塑造人物、闡述主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充分發揮了懸念的這三種作用,在影片的開頭就設置了三條主線懸念,而影片在前12分鐘就通過這三條主線懸念把劇中三個主要人物:阿笙、松子、阿龍的故事線擺在了觀眾眼前,有效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和好心奇,推動著後面情節的發展,並在提出問題與解答問題之間,給更好地塑造人物留下了充足的時間。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可以說影片的成功,與前12分鐘的懸念設置是分不開的,它使觀眾產生了無數的疑問,迫不及待想看,想去找出問題的答案和事實的真相。

02發現與突轉

發現與突轉是情節的主要成分——亞里士多德

  • 發現是指:從不知到知的轉變。
  • 突轉是指:事情向相反方向的突然變化。

在創作實踐中,發現通常總是與突轉相互聯用或者同時出現,劇本往往通過發現來造成劇情的激變。可以說,松子戲劇化的一生是由一次次的發現與突轉構成的:

  1. 包庇學生,丟了工作後離家出走,開始顛沛流離的人生;
  2. 飽受男友虐待,男友死後,立馬投入新的戀情;
  3. 被情夫拋棄,跑去做土耳其女郎,出賣自己的色相;
  4. 成為了頭牌,轉瞬浴場被時代淘汰,再次流離失所。
  5. 被人騙光了錢,憤怒之下殺了人。
  6. 想開始平凡的生活,卻因殺人被抓進牢裡。
  7. 和自己悲劇命運的始作俑者阿龍成為戀人;
  8. 阿龍被毀容被追殺被關進牢裡,又變成孤單一人;
  9. 滿心期盼阿龍迴歸,卻被狠狠地打倒在地;
  10. 自暴自棄後想要重新開始生活,卻被人給活活打死。

松子的命運在一次又一次的發現與突轉中波盪起伏,波折的經歷深深影響著松子的性格和命運。但就算命運再怎麼曲折離奇、百般刁難,松子仍頑強地把生命力發揮到極致,哪怕天堂和地獄反反覆覆的交替出現,就算一次次忍不住懷疑“人生就此結束了”,她還是會勇往直前,不斷因為對幸福的嚮往而一次次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對愛情的期待。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突轉”要做到情理之中,應該從人物性格里衍生和發展,並以其為依據。——《戲劇技巧理論與研究》

導演在電影開頭就交代了松子的成長背景——父親因為擔憂體弱多病的妹妹而成天愁眉不展,對松子也缺少關愛。松子為了得到父親的關注,總是學小丑的搞怪表情來逗父親開心,以至於把鬼臉變成了著急時的條件反射,但就算這樣,父親也從未讓松子感受到過自己被重視。

由此可見,松子極其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注與愛,內心缺乏愛,才會讓她在成年後極度迫切地去尋找愛,對愛的極度渴望導致松子在兩性關係中變得盲目且卑微,這也為松子一次次戲劇化的“突轉”埋下了伏筆,使劇情看似荒誕,卻又符合人物性格特徵,不至於突兀。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導演藉由這十個短平快的發現與突轉鏡頭藝術性地串聯著松子的一生,

節奏明快,敘事性強,將松子為愛不顧一切、渺小而又偉大、瘋狂而又單純、卑微而又堅韌、懦弱而又勇敢的形象刻畫地絲絲入扣,看起來矛盾重重,實際上又合情合理,讓人不禁感嘆——真是豐富多舛又勇敢悲慘的一生。

03“戲中戲”

戲中戲:指一部戲劇之中套演與該劇相遊離的其它戲劇故事、事件。

戲中戲是劇作家筆下常用的一種重要而特殊的戲劇創作技巧,具有一定的直觀性與某種雙關意味,能夠擴充並拓深戲劇作品固有的內涵意蘊 。

戲中戲本是戲劇創作藝術中的專有名詞,而“電影中的電影”即為“劇中劇”,與“戲中戲”在藝術表達效果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本文中的“戲中戲”都指的是——電影中的電視機畫面。

影片中反覆出現了電視機畫面,觀眾在看電影,而電影中的角色又在看電視機中的故事。

電視機裡的鏡頭有些是來自阿笙的視角還有些是來自松子的視角。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觀眾比較容易注意到的是來自阿笙視角的戲中戲畫面——“電視機裡的人站在懸崖邊上,當有醫生或者其他人來阻止的時候,站在懸崖邊上的人總是選擇義無反顧跳下去”。

儘管畫面裡勸阻的人不停的說著“你的人生還沒有結束",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戲裡戲外人物的絕望心理,這正是導演藉由電視機想要暗示的阿笙的狀態——感覺人生無望,想要一死了之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導演通過貫穿始終的“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和3次阿笙戲中戲的“求死”畫面來強化影片的暗線主題——探索人生的意義,而影片的明線主題即為松子被嫌棄的一生。阿笙對松子的一生進行探尋,即是對阿笙的一趟拯救之旅,也是在回答暗線主題關於人生意義的問題。

阿笙視角的戲中戲一共有4次,而第4次最特別——阿松用電視機觀看AV女優阿惠的成名作。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AV女優是松子的生前密友,因為松子的死而認識了阿笙。這樣的安排無疑是導演的神來之筆,是戲中戲的妙用——把“戲中戲”和“戲中現實”串聯起來,即也象徵著把電影和我們真實世界的觀眾串聯起來,試圖傳遞給觀眾一個樸素的感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通過阿惠的敘述,松子曲折悲慘的感情生活展現在觀眾面前,開頭設置的懸念也在慢慢揭曉。

在接下來松子的情感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電視機鏡頭一共出現了4次,每一次都出現在松子感情生活的突轉之後:

  • 第1次:松子所在的夜總會倒閉了,松子即將重新開始未知的人生,電視機裡的畫面是在頒發禮物,看起來並無特殊。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 第2次:被“合夥人”騙光了所有的錢,松子一氣之下把對方給殺了,松子呆坐在屍體的旁邊,而此時電視機裡的畫面是一個穿著紅衣的清秀男人。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 第3次:警察來到理髮店,要把松子帶走接受殺人的審判,在走之前,松子仔細溫柔地把屋子收拾好,此時電視機裡的畫面是球賽,並且運動員在給觀眾們彎腰致謝。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 第4次:松子放棄了追求幸福,自己一個人獨居在家,此時電視機裡的畫面是一些待售的食物以及一個孩子在認真的吃著食物。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仔細對比姑侄倆不同視角下的電視機畫面,我們發現:阿笙的畫面大多情節清晰,角色代入感強,而松子的畫面大多模糊平常,往往一筆帶過。如果我們能用心感受,便會體會到導演這麼安排的特殊用意,理解導演試圖通過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戲中戲”給觀眾傳遞更多的生命感悟與思考。

羅馬書裡說: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

“戲中的人物情節”與“戲中戲裡的人物情節”遙相呼應,不管是戲裡還是戲外都是並不輕鬆的人生,這種跨次元的串聯方式,結構精巧,映射了人物的內心:迷茫固執,不斷尋找人生意義的阿生;渴望平凡,想要簡單幸福的松子。而作為觀眾,我們在屏幕前看著電影,而我們自己可能也曾經是“阿笙”或曾經是“松子”,都有各自的苦樂無奈,都不得不去承受生命無法逃避的輕與重。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懸念”等3種戲劇手法在影片中的運用

摩西在詩篇90篇裡說:

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人生中的苦難,總是綿綿不絕。由始至終,以一種滲入骨髓的方式與人的生命共生著。 ​​​​

在年輕時我們都會對生活抱有一份熱烈的期待或執著的追問,然而我們終會發現,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生而為人必須堅韌,且幸福與意義都孕育在平凡的生活之中。

4結語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內涵極深刻、寓意極豐富的電影,每多看一遍都會有多一分的收穫和感悟,不管是劇情設置還是拍攝手法,都值得我們反覆研究細細思索。

影片的成功,其戲劇化的敘事手法是功不可沒的。正是這些敘事技巧的合理安排下,讓我們看到了松子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傳奇一生,儘管松子的做法有些偏激,完全脫離了理性的考量,但也正是這種飛蛾撲火般的熱情與信仰不斷感動著我們。

在電影敘事的輔助下,松子的一生更具故事性和傳奇性,同時也更加凸顯出導演想表達的人生哲思——珍惜生活,平凡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