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 监督不松

“刘主任,您看我这桃长得多好!”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的桃树大棚里,农户看着枝头已长出许多带有绒毛的“小不点儿”幼桃,对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久生说。

冬春交替之际,刘久生接到了一项任务,要求他监督督促相关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春耕备耕工作,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的影响。

平谷以产桃闻名国内外,有着“大桃之乡”的美誉。其中,大华山镇作为果品产销大镇,果树栽培面积达5.8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种桃的收益,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也让农民生活愈加富足。

虽然平谷区一直零感染,然而疫情还是打乱了生产节奏,也扰乱了农户的心。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谷人,刘久生接到任务后,最担心的就是大棚里的蔬果。

“听说咱们村里的蔬果滞销,有这回事儿么?”每到一个村庄,刘久生都会关切地询问。他还发现,在区内的商场超市,大白菜价格偏高。

通过调研走访,他了解到,疫情期间,受物流、交通、物资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应季蔬菜、水果大量囤积在农户手中。然而在城里商超,蔬菜却供应不足。

农户卖菜难,市民买菜贵。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刘久生和同事们分析研判后,迅速约谈区商务局和区市场监管局,要求采取措施,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稳定,减少市民焦虑情绪。

“眼看着时令就要到了,春耕的事宜要提早谋划。”他们又积极与区农业农村局沟通,了解全区农业生产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管理,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区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一一汇总,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引起高度重视。

很快,一条连接乡村菜地到城镇餐桌的“绿色通道”被打通。区内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以及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渠道、多方式帮助农户摆脱农产品滞销,春耕生产资料不足、技术落后等困境。

“镇里统计化肥、种子需求,统一帮我们购买。”“前不久棚里的大桃长了病斑。幸亏区里线上农技课程推送及时,加上农技员线上指导,现在全好了。”“刚成熟的蔬菜直接就被合作社和商超收走了,太省心了。”“通过京津冀蔬菜供应微信群,我们家的圆白菜、西红柿很快被卖到了周边省市。”

农户们赞不绝口。

“菜价降下来了,种类也齐全了。”“社区里有了蔬菜直通车,减轻了外出购买的压力。”

市民们拍手叫好。

三月的京东田地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抓紧时间种植、施肥、浇水,做好个人防护同时,投入紧张的春耕备耕中。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黄媛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