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評論151丨同胞歸國避疫,“誠實”是最重要的通行證

戰疫評論151丨同胞歸國避疫,“誠實”是最重要的通行證

□蔣璟璟

截至3月16日,中國以外地區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已超過中國。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已成為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司長劉海濤介紹,3月11日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以來,全國陸地口岸海港空港入境人員日均12萬人次,其中,外國人佔比一成。共向海關、衛生部門推送入境人員信息110萬條,共發現在境外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有旅行史的入境人員6.7萬餘人次。

抗疫第二階段,呈現新特徵,也暴露出新隱患。“嚴防境外疫情輸入”,路線很明確,但執行之困難重重,還是可想而知。不論是體量巨大的“入境人次”,還是近日曝出了幾起“瞞報”案例,都表明打好這場國門守衛戰並不容易。疫情衝擊之下,全球同此涼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對於那些海外遊子來說,祖國從來都是最好的避風港,這既是心理層面的,在當前語境下,同樣是地理空間、公共衛生層面的。

祖國不會將同胞拒之門外,甚至誠如我們所知,中國曾數次安排包機從一些疫情嚴重國家撤僑。事實上,但凡有準備、有預案,妥善安排入境人員、阻斷輸入病例傳播,並不是一件難事。所謂“可防可控”,置於防疫的新形勢下,同樣是適用的。在此大前提下,公眾完全不該視“歸國通報”為洪水猛獸,也實在不必緊張兮兮、風聲鶴唳。隨著各地“入境人員集中隔離”制度的落地,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必將得到極大緩解。

當然,再嚴密的抗疫防線,也有賴於個體的服從和配合。最近,涉嫌瞞報、謊報的境外迴流人員郭某鵬、黎某一度引發輿論的軒然大波,儘管職能部門迅速立案調查並強調嚴厲追責,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類失信者客觀上已經給“回國入境人員”的形象造成極大損失,並且也激起了國內民眾群體性反感和反彈……說好的同舟共濟,明明只要做到“不說謊”這麼簡單,可是某些人就是不知自重、不知輕重。由此所觸發的情緒對立、群體割裂,無異於是疫情外的次生災害了。

人性天然趨利避害,回國躲避疫情、尋求庇護,也屬於人之常情。越是時局艱難,越是要共濟互助,越是要抱以同理心和人道情懷。須知,敗德的個體,絕不能與特定的“群體”掛上等號。而對於這場國門防疫大戰中的眾生相,我們也不該賦義太多、解讀太多、想象太多。此刻,“誠信”既是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品格,除此以外,不該有多餘的強求與責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