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现出油画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

影影圈圈


体现油画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

油画艺术是属于视觉艺术,强调视觉效果;油画艺术注重“写实”,追求画面人物场景的真实性、戏剧性,这样才能与共赏者产生情感共鸣,画家通过画作讲述故事的目的也才能达到,不至于自己的创作只能孤芳自赏,所以,要体现出油画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


我们都知道,任何艺术都有其载体,油画艺术是以“色彩”为载体,虽然说素描是油画艺术的一切基础,但是它还不如色彩那么直观,甚至说受人重视,事实上,我们在一幅完整的油画作品中看到的就是各种特性的色彩,色彩才有丰富的视觉效果,之后才会让人感受到戏剧张力,


所以说,要体现出油画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只有正确合理的构图的基础前提下,实现对各种色彩的掌握和运用,因为色彩可以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烘托氛围,任何人欣赏一幅油画艺术作品,无非就是感受它的氛围,看清楚人物的形象,了解作品的主题,

很显然,和谐统一的“色彩对比”,才能能人很直观的视觉冲击力,一幅素描作品,是谈不上什么视觉冲击力的,只有丰富多姿的色彩才称得上“视觉冲击力”;同时,强烈和谐的色彩对比,可以深化画面的意境感,有意境感就有戏剧张力,戏剧张力也可理解成丰富的人物故事情节,不过人物的情感变化也依然是由色彩代替。



诗夜城主


当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了冷军的超写实艺术,那种细腻的笔触,逼真的造型都会让人赞叹不已。

冷军作品

但是冷军的作品恰好与今天这个问题背道而驰,因为我认为他的作品正是缺乏问题中想要探寻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

先说结论,笔者认为在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中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的是卡拉瓦乔,雅各路易大卫和毕加索的作品。

首先我们来看卡拉瓦乔。卡拉瓦乔出生于1571年,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时代。卡纳瓦乔这个人可以说是桀骜不驯,参加决斗,手上也有杀人的命案。正是这种性格上的原因造成他的作品跟前代具有很大的不同,在他的作品中文艺复兴那种圣洁的滤镜模式,一下子被血腥强烈的明暗对比与内心的痛苦挣扎所取代。就好比下面的这一副圣马太殉教1599

在这份作品中,光线从中心到四周逐渐变得阴暗。这就像是舞台光上把光线打到了主角的身上。这一刹那的静止把所有的情节冲突以及人物各个不同的在这个场景中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卡拉瓦乔的描绘的内容太过离经叛道。完全丧失了绘画题材里面的严肃和古希腊式悲剧庄重感。从这点来说,我们就要引入下一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雅克路易大卫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是拿破仑的御用画家。大卫所生活的时代是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急需一种正统古典来去领导法国人民重新走向荣耀的一个时代,而拿破仑就顺应了这个时代。所以在大卫的画中充满了对庄重古典的一种歌颂。就如同它下面这一幅苏格拉底之死。

在这幅画中,每一个人都如同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像一般肃穆,而正中间的苏格拉底那如同卫道士一般的身体姿态和健硕的身材,这种颜色所渲染出来的圣洁的氛围,周围的人或是悲伤,或是因悲伤而昏厥,又或是临别之前的痛苦,都增加了这种戏剧舞台感。仿佛一部古希腊的悲剧就此落幕,而这一幅画就是落幕之前的定格。

而到了20世纪,进入现代艺术之后,艺术家已经不去刻意的追求题材上的庄重感戏剧感,他们能够通过日常的一些场景,日常的小人物就能体现出他们精神内在的庄严,至于你喜不喜欢他们这种“庄严”或者他们自身对待这种庄严的态度,这都不是艺术家所考虑的问题了,他只是自己主观的去把这种戏剧和冲击力来描述出来。代表作就是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1907。这幅作品已经突破了当时对绘画以及艺术传统的理解。把塞尚作品中已经萌芽的立体主义进一步发展,这幅画出来之后立马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谩骂者有之,赞赏者有之。从这点上来说就足以说明它的冲击力以及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画作本身的戏剧感,而是和社会上的戏剧化的互动,我觉得在现代艺术中,艺术本身已经超脱了狭隘的绘画观念,而是一种变成了社会大型的行为艺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或是喜欢或是讨厌,或是发表两三句牢骚。

毕加索 《亚维农少女》


艺术世界观


直观看的话,大笔触大色块轻融合的刀画面,应该更有视觉传达的冲击力,和喜剧性的张力,只要造型准确,色彩传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