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無阻!十堰農家五姐妹每天爬坡30分鐘找信號上網課

風雨無阻!十堰農家五姐妹每天爬坡30分鐘找信號上網課

幾個姐妹圍坐在火堆旁取暖,正在上網課的二姐胡玉蓮為了不影響到姐妹,獨自坐在遠處。

3月16日上午,鄖陽區南化塘鎮西河村五組一座無名高山的半山坡上,胡玉婷和4個妹妹分散在樹叢中聚精會神地看著手機或書本。這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胡家五姐妹每天上網課的場景。疫情封鎖了走出大山的路,信號屏蔽了她們與山外的聯繫,但沒有什麼能阻斷她們求知的慾望。

在胡家五姐妹中,老大胡玉蘭即將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老二胡玉蓮正在讀大三、老三胡玉婷即將參加高考、老四胡玉娜在讀初一、老五胡玉潔讀小學四年級。被疫情困在深山之中的家裡,她們並沒有放棄學習的機會,每天步行大約30分鐘到山坡上尋找信號堅持上網課。其中即將參加高考的老三,平均每天要在山中學習至少10個小時。

風雨無阻!十堰農家五姐妹每天爬坡30分鐘找信號上網課

山勢陡峭姐妹們手腳並用上山。


海拔685米的山坡,是他們最新的露天“教室”

手腳並用爬了半個多小時的山,記者在一座無名荒山的半上坡上找到了胡家五姐妹。GPS測量軟件讀數顯示,當地海拔685米。一棵正在發芽的老柿子樹後面,一片平坦但卻滿是雜草灌木的平地上,胡玉蘭正在幫助最小的妹妹胡玉潔糾正一個英語單詞的發音。

胡玉蘭身後不遠處有一座臨時搭建的簡易帳篷,裡面的一張小木桌上,胡玉婷將一沓草稿紙鋪在桌子上。她左手拿著一部手機,右手持筆在草稿紙上飛快地寫著一道數學函數題的要點。木桌放在一塊不規則的大石頭前面,石頭上放著一塊破舊的海綿墊子,胡玉婷蹲坐在上面。“老三讀高三,馬上要高考,現在是我們姊妹五個中最緊張的。”胡玉蘭壓低聲音告訴記者。

帳篷附近的一棵樹下,坐著讀大三的老二胡玉蓮,再遠一點的草叢中,老四胡玉娜也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手中的手機屏幕。“帳篷裡面暖和一些,讓給老三用。下雨下雪的時候我們幾個人則都到帳篷裡面去。”胡玉蘭說,而眼前的這個簡易的帳篷,是一個多月前父母上山幫著搭建的,為的就是讓姊妹五人在山上上網課的時候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說起帳篷,47歲的胡開華訕訕地一笑。家裡條件有限,他從附近砍了幾棵雜樹,用樹幹打了個簡易的框架,然後從家裡弄來一塊可以擋雨的苫布蓋在上面,這便形成了一個做簡易的帳篷。“5個姑娘學習成績都不錯,但我能給她們的太少了。”胡開華的言語間帶著自豪,但更多的是愧疚和自責。

胡開華家在一條山溝裡,原本有3間土房子。2017年山洪暴發,其中一間房子被洪水沖走,現在僅剩下兩間。房子三面被高山包圍,手機信號在這裡被屏蔽得絲毫不剩。正月初五開始,老三胡玉婷接到學校通知,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學生要在家裡上網課。於是一家人開始在家周圍尋找手機信號,經過一天時間的翻山越嶺,他們在距家大約30分鐘步行路程的這處山坡上選中了這個手機信號最強的地方。

再後來,五姐妹中的另外四人也都接到上網課通知,於是這塊兒山野中的露天平地,成了姊妹五人公用的新“教室”。

在海拔685米的山坡上,星辰明月和山風雨雪,成了她們最好的學習夥伴。

風雨無阻!十堰農家五姐妹每天爬坡30分鐘找信號上網課

為了讓孩子們可以遮風避雨,父親在山上一背風處搭建了一個塑料棚。大姐胡玉蘭帶著胡玉潔躲在一角認真上課。


風雨無阻去上課,清晨打著電筒出門

五姐妹中,老三胡玉婷的學習任務最重。“網課剛開始的時候,系統不太穩定,再加上我這裡的信號不好,時常進不去。”胡玉婷告訴記者,為了不影響上課,她每天早上6點鐘要從家裡出門。一開始天亮得比較晚,她出門的時候外面還黑黢黢一片,於是只好打著手電筒上山。

從家裡出來,要步行至少30分鐘。原本供牛羊行走的狹窄山路,毫無規則的分佈在嶙峋的山石之間,蜿蜒向山上延伸。“上山的時候必須手腳並用,很多地方稍不小心就會摔倒,還得防止被周圍的荊棘藤蔓劃傷。”胡玉蘭說,姊妹五人中最小的胡玉潔今年10歲,讀小學四年級。年幼好動的她,一開始喜歡笨笨跳跳走路,摔了好幾次之後現在學乖了不少。

即便是前不久下雪的時候,姐妹5人還是每天堅持上山學習。踩著被積雪覆蓋的山路,5個人相互攙扶著步行於家和山上的“教室”之間。她們貓著腰,時不時用手扶著旁邊的樹木或者山石,周圍安靜的只有鳥叫和各自的喘息聲。擔心妹妹們摔跤,胡玉蘭偶爾會提醒大家“慢點”,但往往為了不錯過老師講課的視頻直播,她們總是用各自最快的速度上山。

爬過凌亂的石堆,穿過時不時出現的荊棘叢,姊妹五人的臉上、手臂上都有著或深或淺的劃傷。

“那個信號好的地方不遠處有十幾座墳,老三一個人害怕,我就陪著她一起上去。”胡玉蘭說,雖然自己即將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目前已經進入實習期,但為了保障妹妹不耽誤課程,她從正月初五開始幾乎天天都跟著幾個妹妹一起上山。一方面保證自己的學業任務,同時也幫著照顧幾個妹妹的網課能順利進行。

胡玉婷向記者出示了一張她手寫的課程表,上面的時間安排顯示:早上6點30分開始早自習,上午四節正課結束時間為11時55分,而下午2時35分開始上課,4時55分結束。除此之外,每天晚上還有晚自習,一直要上到9點才結束。“早上起床後她先到山上上課,然後我們在家裡做好飯給她帶到山上去吃。中午下課後我們一起回家吃午飯,然後再回山上寫作業,並繼續下午的課程。”老二胡玉蓮說,大姐陪著老三一早出發,送飯和護送另外兩個妹妹的任務往往由她來完成。

下午5時許,胡玉蓮帶著老四和老五先下山回家,胡玉蘭則陪著胡玉婷繼續在山上學習。“她一個人在山上害怕,另外山上氣溫降得快,我得幫著生堆火才行。”胡玉蘭告訴記者,相對於幾個妹妹,她的時間最為充裕,於是到周圍撿來幹樹枝給妹妹生火取暖的任務一直由她負責。為了防止颳風引發火災,她還特意從家中拿來一隻舊的搪瓷盆,每天離開之前,她們將火熄滅,用瓷盆扣在火堆上,然後用石頭壓住。

再後來,學校老師知道胡玉婷的情況特殊,特意交代她可以先在家中上早自習,然後再趕到山上跟同學們一起上網課。即便如此,姐妹五人每天還是要在家與“教室”之間往返兩趟。早上上山,中午回家吃飯,吃晚飯再上山,下午或者晚上再回家。學習任務最終的老三胡玉婷,平均每天至少要在山上學習10個小時。

家中有一對親戚送的對講機,最近終於派上了用場。“家裡留一個,我們帶一個上山。中午家裡飯做好了,用對講機喊我們回去吃飯,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胡玉婷說,她和大姐胡玉蘭的晚飯,往往都是在晚上9點半左右進行,因為晚上9點鐘結束一天的課程,回家的路需要30分鐘。

“晚上把飯做好了我們幾個先吃,然後留一點給老大和老三,她們從山上回來後熱一下再吃。”46歲的肖榮霞告訴記者,沒有文化的她每天能做的就是保障幾個孩子的吃飯問題。

風雨無阻!十堰農家五姐妹每天爬坡30分鐘找信號上網課

高三畢業班的胡玉婷,正在認真上網課。


“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點苦算不了什麼”

11時30分,記者兵分兩路,一路跟著提前回家幫母親準備午飯的老二胡玉蓮,一路留在山上繼續採訪剩下四姐妹的學習情況。走進光線昏暗的廚房,胡玉蓮拿起菜刀切了幾個自己家種的胡蘿蔔。

“我的成績相對差一點,但我姐和幾個妹妹成績都很好。”胡玉蓮一邊忙著手裡的活兒,一邊介紹著姐姐妹妹們的情況。姐姐華中科技大學即將畢業,目前正在同濟醫科大學實習;自己讀大三,學的是教育專業,目前正在準備教師資格證考試;老三就讀於鄖陽區一中,最好的成績在全校1000多名高三應屆畢業生中排位40名左右;老四讀初一,成績同樣在全校名列前茅;最小的老五,一樣是老師眼裡的好苗子。

半個多小時後,簡單的午飯準備妥當,胡玉蓮拿起家中的對講機向山上的大姐喊話。山上,胡玉蘭招呼著剛剛結束上午課程的幾個妹妹回家。由於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胡玉婷揉了揉酸澀的眼睛。跟著姐姐妹妹下山回家的途中,她跟記者說出了自己的目標。“我的夢想是考個211的學校,現在壓力特別大。”19歲的胡玉婷說這話的時候閒得有些底氣不足,她說最近上網課這段時間,因為各種條件限制,她感覺自己跟同學之間的差距再慢慢增加。

胡玉婷原本並沒有手機,一方面是學校不允許用,另一方面是家裡條件有限。為了上網課,父親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外面的集鎮上,從親戚家裡收集來了兩部別人淘汰下來的舊手機,加上上大學的大姐和二姐的手機,姐妹5人每天用4部手機上網課。“我基本上不怎麼用,手機讓給她們4個使用。”老大胡玉蘭說,為了相互之間不影響,她們每個人都將各自手中的手機音量調到最小。

一家人的午飯,只用了大概20分鐘時間。沒有午休,胡玉婷率先從家裡出來,向山上的露天“教室”走去。“下午上課之前,我得在山上寫作業,不然沒時間。”胡玉婷說。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點苦算不了什麼。

山間異常的安靜,只能聽到胡玉婷爬山時急促的喘息,偶爾還有啄木鳥啄擊樹幹發出的清脆聲響。滿山遍野的連翹,正開著金黃的小花,鬱鬱蔥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