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媽媽,你為什麼這麼累?

中國媽媽,你為什麼這麼累?

中國媽媽,你為什麼這麼累?

一個面容憔悴的媽媽走進諮詢室,她並不是給自已尋求心理幫助的。她說她的孩子今年高三了,眼看還有3個月不到就高考了,孩子卻告訴她,不想上學了。媽媽邊哭邊敘述著自己為了孩子所付出的一切,為了孩子放棄工作,為了孩子年復一日的在家裡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沒想到孩子卻在這個時候給她說不想再讀書了,而且也變得跟她越來越敵對……。她試圖通過老師、親戚、朋友等身邊能動用的人去輪番說服孩子,但結果都是不盡人意。為了不刺激到孩子,她甚至在這個疫情特殊時期搬到賓館住了近一個月,她說自己太累了。

無獨有偶,最近孫楊被禁賽的新聞很多,他的母親楊明說過這樣一段話:“從他很小開始進體校進行訓練時我就陪著他,接他送他。22年過去了,我幾乎都在他的身邊,無論訓練還是比賽,無論是他贏得勝利的時候還是遇到挫折的時候”。孫楊媽媽的這段話也不難看出,她確實為孩子付出了很多。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明星的媽媽,其實對孩子的愛和付出都是一樣的,這兩個媽媽這是大部分中國媽媽的代表,媽媽這個職業確實是算最累的一個職業了。沒有人比媽媽更愛孩子,這句話另一個意思其實在說:媽媽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所以當你覺得“媽媽非常重要”的時候,你體驗到的是什麼呢?一方面是累,任務艱鉅,壓力巨大。另外一個方面呢?有沒有一些滿足感呢?累本身就是會給人巨大滿足感的。累給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存在感和價值感。一個人越累,就說明他越是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個每天洗很多遍手的人,會覺得健康非常重要。每天叮囑家人多喝水的人,他是個特別注重養生的人,會覺得養生特別重要。每天盯著孩子作業的人,會覺得作業特別重要。這時候他們就特別累,也特別有存在感。

實際上孩子有這麼多需求嗎?有那麼需要被照顧嗎?有的。你只要想照顧起一個人來,是可以無微不至的。每個人的需求,都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不分兒童成人。可每個需求都要盡力滿足嗎?在媽媽看來,孩子是非常脆弱的。脆弱到無法承受需求的喪失,無法忍受一切痛苦。所以媽媽看到孩子表達需求,就要著急地免除他的痛苦。可一個人在表達需求,不代表他無法承受自己的需求不能滿足。一個人在哭,不代表他沒有能力消化自己的痛苦。你對他照顧的越全面,也可能使他慢慢喪失了自我成長的機會,也使他喪失了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社會上那麼多“媽寶男”“媽寶女”是怎麼來的,其實都是被“呵護”的太多,愛的太滿形成的。

所以中國的媽媽們你終究要去尋找自己的生活,那才應該是屬於你的人生。孩子重要,但不該重要到超過你自己。你要弄明白,你到底是在愛你真實的孩子,還是在愛你內心那個脆弱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