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实施“四美”行动同绘青山绿水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实施“四美”行动同绘青山绿水

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村风光。(资料图)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实施“四美”行动同绘青山绿水

武陵源区协合乡杨家坪村风光(资料图)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实施“四美”行动同绘青山绿水

武陵源区中湖乡五号山谷风光(资料图)

红网时刻张家界3月17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 薛云)武陵源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拥有7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武陵源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精品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实施“人居美、环境美、生态美、乡风美”四大行动,全区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明显提升。2019年,武陵源区获得湖南省“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

实施人居美行动,让房屋美起来。明确将区财政每年收入增长的20%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亿多元实施水、电、路、通信、网络等项目1200多个,平均每个村(居)投入达600多万元。提质改造了一批集镇垃圾中转站、农贸市场、供水厂、便民超市,配套完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村卫生室等,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制定出台农村建房管理办法,编制民居设计图集,免费提供设计方案并严格加强监管,确保层高、风格、面积、样式符合设计要求。采取政策激励、以奖代补、示范带动等措施,完成民居风貌改造和危房改造939户。以打造田园综合体和农业科技产业园为抓手,投入480万元重点打造杨家坪村建筑风貌,该村成功创建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并被列为张家界市“十佳乡村旅游区(点)”。

实施环境美行动,让环境好起来。旗帜鲜明向规模化畜禽养殖“宣战”,取缔、拆除禁养区养殖场109家,规范整治适养区养殖场19家。在中湖乡石家峪村等8个村开展试点,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设置垃圾分类体验点,构建“户分类、村分拣收集、乡镇(街道)处置”体系,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家家户户配备垃圾(箱、桶),乡(街道)建设垃圾池(箱、桶)800多个、垃圾中转站15个,购置垃圾清运车辆30余台。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00多户,扎实推进河长制,建成并投入运营4个污水处理厂,推广应用“4池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2%,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错落有致的民居,干净整洁的庭院,舒适宜居的环境,成为大山深处又一道“风景”。

实施生态美行动,让生态优起来。全区上下集中攻坚,敢于亮剑,先后取缔关停景区非法接待场所199家,拆除违法建设1.1万平方米,恢复生态植被1.2万平方米。对阳龙公路入口、张清公路沿线、峪园隧道等重要通道进行绿化补植、环境美化、路灯亮化等工作,建成了“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态走廊。全区市级以上生态村(居)达100%,示范村居“美丽庭院”达标率达90%以上,成功摘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头衔。杨家界等6个村(居)入选湖南省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景点集群(特色村镇),协合乡特色民宿群在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大会上得到重点推介,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武陵源全域旅游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实施乡风美行动,让民风淳起来。投入资金240多万元,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3个,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协合、天子山等部分村(居)建设村级文化墙、村史馆,向村民普及文化知识、村史风情、乡风民俗。索溪街道、中湖乡聘请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为乡贤,帮助处理邻里矛盾、家族纠葛。中湖野溪铺、天子山泗南峪等地充分发挥地处核心景区、民宿客栈品牌优势,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服务接待、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积极推动农民向旅游服务人员转型。全区有5000余农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建立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连续24年荣获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连续14年荣获湖南省“平安区县”,一批村(社区)获中央、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现在,通过整合资源,强化举措,武陵源区已初级建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的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不断提升。在今后的发展中,区委、区政府将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持续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谱写生态和谐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