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認同!除非老人不能自理了!兒女為了方便照顧一起住!不然還是個過個得好!



娜娜美了


有人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我認為這句話,不同的家庭不一樣的年紀,有不一樣的體會。而且,你這個“人老了”,怎麼個定義法?照題目意思,是退休後算老嗎?

我的表弟結婚以後,因為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前女方要求出嫁不離家,雙方父母都同意,所以一直和岳父母住在一起。直到5年前一家三口搬離了岳父母那邊,和我姨媽姨夫一起住了。到目前為止,一家子住著感覺還蠻好的,婆媳關係也很融洽,沒有別人家那種緊張不和諧的問題。

有次我和表弟聊天的時候,問起為什麼搬離岳父母家的事。他說, 原本岳父母都在上班,平時大家都工作忙。也就晚上碰碰面,週末麼忙著照顧孩子。一家子熱熱鬧鬧,關係很好。但他們一退休,孩子也大了,就空下來了,然後家庭之中各種不和諧情況出現了。

他們夫妻上班晚,起的也晚,都是扣著時間點急急忙忙吃飯上班的。以前等他們起來,老兩口早就上班了。現在,他們調的鬧鐘還沒到,岳母就在那叫了,誰誰,還睡啊?一次兩次這樣,就不開心了,甚至有次母女倆吵嘴了。週末想睡個懶覺也是這樣。

岳父母的生活習慣,飯菜的口味等都和退休前有了很大改變。包括孩子的學習也要插手,而且有點愛管頭管腳了,甚至為了節約用電,平時燒水洗漱洗衣都在要求在閒時(2200——0600)使用。我的天,叫夫妻倆受不了了。得,跟我姨媽姨夫一商量,搬家了。

我姨媽後來也說起這事。她說,我和你姨夫只管給他們做飯做菜,儘量和他們的口味,其他的一概不管。包括他們的衣服,房間,都自己收拾。早上只要你們不怕上班遲到,愛睡到幾點就幾點。水費電費這用不了多少錢,自己喜歡就好。至於孩子的學習,我們也不懂,也幫不上。都隔代了,不操那個心。這樣,就皆大歡喜。

由此可見,人老了以後,和子女住在一起,許多方面會和年輕人產生矛盾,相處起來比較難,容易產生矛盾。但是,如果雙方或某一方謙讓一下,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照理應該是小輩讓讓,但現在看來長輩讓的居多。若要好,老做小。

人到中年的子女其實也有很大的負擔,只是不想說而已。有時候只是希望父母能夠理解,能夠力所能及的提供幫助,或者不添亂就行。像我姨媽姨夫就很聰明,雖然住在一起,但不插手小輩的事,最多搭把手。

當然,如果老人一開始就不和子女住在一起的,那就趁著身體好有條件就別和孩子們住一起了。該幹嘛就幹嘛,最多平時去看看子女小輩,週末聚聚,忙時幫幫忙,暇時自得其樂,相看兩不厭。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了,就由子女安排或早早找家養老院養老吧。

謝謝你的閱覽!我是 ,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有什麼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正,有什麼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謝謝!


海中的浪子


我覺得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這一輩子,作為父母,和子女相處的時間非常有限。中國傳統家庭的長輩們非常享受兒孫滿堂,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所以當他們退休後,他們更傾向於去幫自家兒女照顧孫子,而非享受晚年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自然就和子女住到了一起,但這時,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年齡狀態,不同的思想觀念會讓父母和子女產生很多矛盾。隨著日積月累,矛盾越來越多,雙方自然都不開心。

兩年前,我和老婆正式買房結婚了。我們倆都是小城市出來的平民子弟,是在同事的介紹下認識的,因為彼此家庭環境相當,各方面條件也差不多,所以交往半年後就決定結婚。婚後半年,老婆便懷了孕,得知老婆懷孕後,我媽非常開心。退休在家的她也完全閒不住,非說要來照顧我們小兩口。而我爸離開我媽後也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所以,之後我們小兩口便和爸媽住在了一起。

最開始,一家四口也相安無事,我老婆雖然脾氣不太好,但在長輩面前一直乖巧懂事,再加上我媽也並不是什麼胡攪蠻纏的壞婆婆,所以兩人相處也算融洽。但到了孕後期,老婆的脾氣越來越大,她和我媽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兩人雖然不會在臺面上爭吵,但彼此都看不慣對方。而我儼然就是雙面膠,兩邊都難以調和,只好兩邊都哄著。

後來,我媽和老婆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到了臨盆之際,老婆還賭氣說要回孃家。無奈下,我只好讓我爸勸著媽回老家,而我也暫時請假在家照顧老婆。雖然老婆生產後,她和我媽的關係有所緩解,但兩人還是不能長時間待在一塊,要不然很容易出現矛盾。

雖然我很想和父母在一起,也想多抽時間陪陪父母,但我知道:勉強住在一起,只會讓彼此都不開心。我媽最開始和老婆鬧矛盾的時候,心裡也憤憤不平,但回家不久,她也跟我說:覺得自己管的事兒太多。現在,我們已經達成共識,我和老婆會盡量抽時間回老家照顧探望父母,但如果真要住在一起,那也的確不合適!

作為子女,和父母相聚的歡樂時光的確非常珍貴。但為了避免兩代人因為各種客觀因素產生矛盾,能不住在一起還是儘量不住在一起!

各位看官,覺得小師妹說得在理的話,請您隨手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小師妹聊情


我和爸媽一起,家裡六口人,我,媳婦,爸媽,兩孩子。我覺得我爸媽真是世上難得的好父母,我們工作忙,家裡的家務活從來都是我們願意去做,他們就讓我們做,我們要是不去做,爸媽從來都不要求我們做,也從來沒有任何抱怨。平常也幫著我們帶孩子。爸媽退休工資不高,加起來差不多四千塊,我每年拿兩萬塊給爸媽。但我媽用這點錢把家裡安排的井井有條的,伙食簡直不要太好,基本上都要想吃啥都買。

前幾年每年都帶爸媽出去旅行,最近兩年有二寶,二寶太小,沒機會去旅行咯。計劃等後年大寶初中畢業,假期裡帶全家,自駕去新疆。

希望父母慢點老去,我還有很多地方想帶他們去。


舒舒服服


一個發小,剛結婚的時候,和父母同住,就是農村的那種平房,老人住三間,自己住兩間。後來自己又蓋了一座房子,類似於別墅吧,功能當然也就很全了。出於孝心,非讓父母一塊搬過去,父母不同意,老婆心裡也不舒服。可他就是覺得不在一塊就顯得自己不孝順,讓外人笑話。經不住勸,父母就跟著搬過去了,可堅持了不到半年,母親一再央求,他也妥協了,父母又搬回去了!

關鍵不自由啊!尤其父親,夏天穿的少,大家都在一個空間活動,實在尷尬的很。以至於到最後父親跟個客人差不多了,只有吃飯的時候能見著他,平時就在外面瞎逛、串門。

所以說,年輕人認為的孝順,未必就是父母想要的,到了一定年齡,物質是其次的,主要是舒心。

有條件的,和兒女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彼此自由空間,相信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一孟之言


世事無常啊,人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所以,理想狀態下,我支持老人和子女分開生活。我根據人生的不同階段,從自身感受出發,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人什麼時候開始老年生活呢?一般來說,當子女成家立業的時候,父母基本就開始了老年生活。我二十多歲的時候開始工作,開始有自己的收入,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這時,我完全能夠獨立生活,並且剛剛擺脫父母的束縛,終於獲得自由,不要太興奮啊,所以當時,我肯定不希望父母與我同住。而與此同時,這個時期,老年人年齡還不大,當時我父母也就五十多歲,身體健碩,也剛剛擺脫了撫養子女的責任,終於重獲自由,不要太爽啊,所以人家也是很想過上自己的自由生活的。

幾年之後,我步入三十而立之年,生了寶寶,這時候,我在經濟和生活方面都過得相當尷尬和疲憊,我們倆忙得不可開交,真心需要父母幫一把手。當時,也曾經短暫地與父母同住,但事實上摩擦無處不在,我和父母都已深切得感覺到,我們兩代人、兩個家庭無法再度同住,即使沒有什麼矛盾,但也都不太開心。

現在,我步入四十不惑之年,寶寶已經拉扯大了,即將升入初中,這時候,我在經濟和生活方面都比較遊刃有餘,對父母不再依賴,可是,父母真的老了,他們已經沒有十年前身體健碩,他們很喜歡跟我拉家常(可是我不太喜歡)。我們住在一起不太可能,但住得太遠,我又時常擔心他們,總怕他們有什麼事兒,我趕過去已經來不及。再說,我們雙方各有父母,你跟誰同住,不跟誰同住呀,住在一起又會遭遇各種不習慣,所以同住這條路根本行不通。

父母年齡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弱,需要我們照顧。那麼,將來到底怎麼辦呢?我目前想到的辦法就是同住一個小區(俗稱一碗湯距離),每天都去看一看、坐一坐,我們夫妻各自管自己的父母。但這是在父母能夠獨立生活的前提下。如果父母中有誰遇到了什麼疾病,無法獨立生活,那肯定要生活在一起啦,這是我們的義務。

所以,回到問題上來,“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我認同這句話嗎?在雙方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的前提下,我十分贊同,否則誰也不開心;但如果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那麼只能順應現實,該同住就同住。


妃妃老師


這話要看擱在什麼人,什麼家庭來說,當然,大多數人是贊同這個觀點的,但本人有不同的看法,這跟自己的成長環境和所受的傳統教育有關。

老母親一直與我及我家人在一起生活,四世同堂,其樂融融,直到今年2月27日老人家安祥離世。

我七歲時,父親因病去逝,母親沒有改嫁堅持撫育我姐弟倆長大成人,一輩子,母親含辛茹苦,當我成家立業時,從來就沒有想過讓老母親單獨過日子,我們婚後與老媽一起相處三十多年,婆媳關係相處融洽,祖孫關係十分和諧,老母特別溺愛曾孫,看著老媽幸福的模樣,心裡特別快活,尤其在母親病重期間,兒媳對婆婆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讓母親倍感欣慰,老母親臨走之前曾對我說:你娶了一位好妻子,我有一位好媳婦,這輩子,我值了。但願你們餘生幸福美滿。

這是我們這代人的做法,但老母親曾叮囑我,你們老了,最好你兩口子單過,不與下一代一起生活,當時,我問母親,為什麼呢?母親說,時代不一樣了,觀念不一樣了,你們要有準備。我很贊同母親的觀點,當我與老婆老了之後,會單獨生活,我的生活我作主。


利全882


這個說法看似無情,其實是很理性的選擇。除非,老了,一個人不能照顧自己的生活,個人非常贊成不和年輕人一起住。

下面,我只表達我個人的觀點。

我的兒子今年才四歲,二十年後,他要成家,組建自己的小家庭。我會這樣做:

首先,婚房我們付首付,貸款兒子自己還。只付首付。既然已經成家,該孩子自己承擔的壓力,還是得自己承擔。個人,不建議父母包乾型。

第二,媳婦結婚進門,彩禮,三金,買衣服,拍婚紗照。這些作為父母,我們會準備,人家父母辛苦養大的孩子,進門叫我們一聲爸,媽。這是我們應當應份做的。

第三,兒子結婚之後,兒媳婦懷孕之前。我不會主動去兒子家,買菜,做飯,做家務。這些需要他們自己去磨合,當然,如果小夫妻二人想要過來我們這邊吃飯,提前打招呼,我們也歡迎! 兒媳婦懷孕之後,作為婆婆,我會放下手邊的事情,全力幫忙。到時,看小夫妻的選擇,如果他們讓我去新房一起住,就近照顧也可。我白天去幫忙,晚上回自己的家也可,看孩子們的選擇。在兒媳婦懷孕到孩子三歲上幼兒園這四年裡,我們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這也是跟兒媳婦建立感情最關鍵的幾年,不是說一定能做好,但是盡力!小孩子三歲上幼兒園以後,我們會慢慢退出他們的生活,小孩子的生活教育以父母為主,父母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我們作為爺爺奶奶,再來幫忙,只做暫時的援軍。

第四, 到了做爺爺奶奶的年紀,鍛鍊好自己的身體,經濟上能自給自足,不依賴孩子們,逢年過節,我們能張羅一桌子菜,一大家人熱熱鬧鬧,和和睦睦的吃頓飯,就是最好了!

綜上,就是我老了之後理想的生活。不是說不依賴兒子,媳婦。就是自己能動一天,就希望自己生活。保持這種既親近,又有界限感的關係……


天藍1552086


完全認同,我就是一個例子,之前跟家公家婆一起住,吃飯和作息都很大差異,日常小事起摩擦,以至於我怨氣很重,也跟老人家吵過,後來大姑子建議我們買房子出去住,現在是第五個年頭了,每個星期回去看看他們,特殊節日接他們出去吃飯,年節也回家住幾天,感覺關係特別和諧


liushili123


我還是比較認同這句話的。為什麼認同呢?下面,我們就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年輕人與老年人的認知不同

我的小女兒十八歲,我很少與女兒交流。但我發現我老婆在與女兒的交流過程中經常出現互相爭吵的現象。譬如,對某個社會問題的看法,女兒有女兒的觀點,老婆有老婆的觀點,誰也說服不了誰;再譬如,對未來擇業的看法,女兒總認為我老婆的觀念落後,不合時宜等等。其實,這就是年輕人與老年人在認知上的差別。我與老婆還不是太老,我們兩代人在認知上已經出現了這麼多的偏差,等我們老的時候,偏差會更大。倘若住在一起的話,是不是會有諸多爭執的現象出現?是不是雙方都不開心?因此,老年人最好別與子女住在一起。

二、年輕人與老年人的節儉程度不同

年輕人都出生在新時代,沒有吃過苦,受過委屈,因此,不太懂得節儉。而老年人都是經過苦難生活磨礪過的人,吃過苦,也受過罪,因此,懂得節儉。這就會在長期的生活中造成摩擦,進而使雙方都難受。因此,老年人最好別與子女住在一起。

三、生活習慣不同

許多小吃,我與老婆都不知道名字,但女兒都知道,而且,都吃過。女兒愛吃的東西,我與老婆都不喜歡吃;而我們愛吃的東西,女兒卻不一定喜歡吃。有時候我們出去吃飯,就各點各的菜。試想,在女兒還小的時候尚且如此,當她漸漸長大、我們漸漸老去的時候更是如此。如果在我們年老的時候仍然與女兒住在一起的話,會不會因生活習慣的不同而發生爭執啊?倘若發生了爭執,我和老婆會不會很生氣?恐怕沒有人願意去生這份氣吧?因此,我們不打算將來與女兒住在一起。

當然,老年人不宜與子女住在一起的原因遠不止這些,還會有其他諸多原因。所以,我們夫妻將來是沒有打算與子女住在一起的。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老年人與年輕人是存在“代溝”的,並且,這個“代溝”還無法逾越。倘若老年人與年輕人住在一起的話難免會產生各種矛盾,從而影響了親情。因此,做為我們夫妻來說,在我們年老的時候,是不會與子女住在一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