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平远县,先有会庆庵

未有平远县,先有会庆庵

会庆庵,坐落于平远县仁居镇畲溪村乌柘溪村的东隅。


●李程

“未有平远县,先有会庆庵。”在平远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论常理,一个小小的佛堂怎能与置县大事相提并论呢?清嘉庆《平远县志》“寺观”节中收录入了寺观42座,仅有片言只语说明,如“会庆庵,在豪居乡”。至于寺观选址的风水地理,县志却有圈点之处:“世间林泉胜境,每为缁流卜筑,可谓地擅驻雾停云直,趣永长松细草矣。”


会庆庵,深藏于峡谷深处“林泉胜境”,坐落于平远县仁居镇畲溪村乌柘溪村的东隅。它背靠传说中的“龙就山”,左倚仁居尖山,北望巍峨项山甑,两条溪水合抱庵前。会庆庵周围的环境幽静、生态原始,梯田层叠。


慕名而来的我们,真正见到会庆庵有点失落,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建筑物就是当地客家村民典型的“上下堂”,内有天井,近似正方形、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的建筑物。原来,会庆庵古建筑早已坍塌,民国初年重修,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又倒塌、荒废。守庵的村民告诉我:二十多年以来,当地村民募集资金在原址上复修,面积仅为原寺庙的三分之一。庵内供奉的祖师牌位已经被香火熏得漆黑,但字迹仍可辨认:“宋圆寂开山祖师圆会圆朗二位和尚之禅位”。


始于宋代的会庆庵,应该是平远有记载的最早佛教场所。尽管我们无法确认会庆庵始建时间是北宋、还是南宋,但这座曾经拥有108位奉“大乘教”和尚的庵堂,一定不可小觑。《客家地名志》再现了会庆庵当年鼎盛的情形:

进入会庆庵地界,映入眼帘的“龙就山”石刻的斗拱飞檐门山。主建筑三堂四横屋,佛殿坐落中央。佛殿的四根柱石做工极为细致:方底、鼓腹、又呈八面圆顶,斗拱天花棚以华丽漆画装饰,莲瓣如来佛坐像高达2.5米,庄重而威严。殿顶高悬着鎏金匾额,上书“佛法无边”四个大字,大铁钟、大皮鼓分列殿前左右,焚香诵经终日不绝。


仁居古城的老先生们说,会庆庵对联让人顿悟禅机。其中大门联为“龙鹫妙门皈大乘,山藏奥业出先知”“龙归沧海,就岛禅居”。


年代久远,兴衰轮回。会庆庵有不少文物留存,宋代祖师古墓亦完好立于寺东侧,清康熙年间的古寺文物仍存原址,有“龙就山”石碑刻、石柱底座,以及八卦石、石盆、石缸、石香炉等。


据乌柘溪村《张氏族谱》记载,1564年从差干鹧鸪垄迁居此村。张氏祖先刚到此村时,村中田地几乎都是会庆庵产业。平远县建县是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首任知县王化曾前往进香,并施十八石(每石稻谷为72公斤)租的农田为庵产。相传会庆庵和尚个个武艺高强,当地畲民奈何不得。畲民心生一计,将一条死狗放置会庆庵,向官府报告和尚偷宰畲民的狗。狗是畲人的图腾之物,岂容亵渎,畲人赢了官司,赶走和尚。


清康熙年间建造的“龙就山”断碑,字迹清晰,书法刚劲有力。龙就,是不是取唐代文学刘禹锡《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意呢?如果确是这样,那最先命名“龙就山”的僧人当为非凡之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会庆庵的生态环境,确是入画的“世外桃源”和避世隐居的好去处,正如南宋末年隐士谢枋得《庆庵寺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相传会庆庵有108名和尚,如此的僧人数量,单靠香客供奉是无法生存的,因为当时人口很少,不足以“供奉”。据嘉庆《平远县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五年,户一千三百五十二,口六千一百六十。”直至清康熙九年全县人口仍不多,本地乡绅、浙江省容县知县林最撰文:“平远弹丸,粮止二千五百,户仅一千三百,不及江浙大家之一庄,粤东巨邑之一隅。”那么,会庆庵又是怎么生存的呢?寺庙处于偏僻峡谷,靠山近水,耕作方便,当年众僧们可以通过“亦僧亦农”方式得以生存。据史料记载,南宋末年文天祥起兵勤王抗元,辗转闽赣粤,在平远留下了“相国卦竹”“千兵坪”“相过坑”“满山红”等故事。由此联想,那当初会庆庵的百多僧人,会不会是散落的南宋官兵遁入山林、以佛门为掩护而苟全性命于世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平远行军路线由北至南大致为:经过江西寻乌项山与吉潭、分水坳(大畲坳)、黄畲、仁居、上举、东石、泗水、蕉岭长潭,而“会庆庵”正处在仁居与上举的线路上。仁居古镇的邹坊、六吉、社南、仁居等村“迎相公”的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南宋末勤王抗元的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3位民族英雄们,被当地村民尊称为“三相公爷”。此外,会庆庵传统对联中的“龙归沧海,就岛禅居”,似乎也指向南宋末年最悲惨的崖山海战,以“龙”隐喻对南宋王朝的怀念。


会庆庵北望的项山甑,北为江西寻乌、南为广东、西为福建。宋祥兴二年(1279),南宋兵部尚书、扶驾征讨大将军潘任携随军儿子十三郎隐居项山。据《寻乌县志》记载,南宋末年崖山海战后“潘任悲痛欲绝,后遍寻赵氏后裔及同僚未遇,便率残部绕山径回乡。行至项山,探知闽汀等地政权已巩固,部队难立足,择项山村隅定居。”会庆庵的创建,或许与这场改朝换代的民族斗争有直接的关联,只是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既然紧邻的寻乌有潘任军队隐居下来的历史,那曾作为回旋、辗转的抗元战场平远,也具备其他“潘任”隐居潜藏的条件。


会庆庵是怀古的好地方。怀古真是一种很美好的心情。信奉大乘教的会庆庵几经兴废,香火大不如前了。当地村民以对昔日主人的怀念之心,不断修复坍塌许久的佛堂。每年的祈福与还福,乡亲们相约到会庆庵祭拜、烧香祈福求签,寻求心灵的安宁与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