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教授:哪些因素会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效果?


王凯教授:哪些因素会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效果?

科学研究与临床数据已证明角膜塑形镜是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的有效工具。但是否所有的小孩配戴角膜塑形镜都能控制近视度数增长?配戴塑形镜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效果是否有个体差异?与哪些因素相关?今天,王凯教授就这些临床上眼科医生和视光医生最关心的问题为大家解答疑惑。

近视形成机制

目前诱导动物近视眼形成有两种经典模型,第一种叫形觉剥夺模型,第二种是负离焦模型

王凯教授:哪些因素会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效果?


♦形觉剥夺模型是通过遮盖发育期动物眼方式,本质是没有视觉信号传递,导致眼轴拉长,从而形成近视。特点是近视发展开始速度慢,但是一旦它启动之后,往后的速度就会非常的快。

♦负离焦模型是通过给发育中的动物眼戴上负透镜,负透镜导致成像于视网膜后,脉络膜变薄,眼轴拉长,近视发生。青少年近视形成的机制更贴近于负离焦模型

角膜塑形镜原理

离焦在动物模型上的效果表明:正离焦使成像在视网膜前,脉络膜增厚,减缓眼轴增长;而负离焦使成像在视网膜后,脉络膜变薄,加快眼轴增长。离焦导致眼球的变化是区域性的。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本质上就是通过在周边视网膜形成正离焦,造成脉络膜增厚,减缓眼轴增长

。因此在临床上,有些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测量的眼轴反而缩短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眼轴并不是真正的变短,而是脉络膜增厚的结果,它把视网膜往前推。

王凯教授:哪些因素会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效果?

影响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效果的因素

首先,近视防控的第一位是行为控制,如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等等。比如在近距离用眼时,瞳孔变小,会导致光通量降低、像差减小,离焦也减少,角膜塑形镜正离焦保护可能变成负离焦。

其次,与瞳孔大小和瞳孔形态有关。瞳孔太小,角膜塑形镜形成的离焦环不易进入视网膜,近视控制效果差。瞳孔跨度范围越大,离焦区域可以更好地进入瞳孔区,近视控制效果好。

王凯教授:哪些因素会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效果?

再次,与瞳孔大小和反转弧产生的离焦环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关。如果瞳孔大小小于角膜塑形镜治疗区,近视控制效果差。瞳孔大部分位于治疗区,小部分位于反转弧区,会造成重影、视觉质量差,但是近视控制效果好。瞳孔大于治疗区,离焦环大部分在瞳孔区内,近视控制效果好。瞳孔与治疗区大部分偏位,这种情况下视觉质量差,可能会影响角膜健康,虽然这种情况近视控制效果好,但需要调片。

如何提高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增长效果?

对于低龄但度数高的高危青少年近视患者来说,应该及早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可以通过调整镜片矢高,改变治疗区大小,让离焦环进入瞳孔,形成正离焦从而起到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作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定期进行眼轴监测,如果配戴塑形镜3个月发现眼轴增长超过0.1mm,此种情况认为近视度数控制效果差,可考虑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不要故意将镜片配适弄偏,因为这样可能会对患儿角膜造成影响。

王凯教授:哪些因素会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效果?


小结

1. 角膜塑形镜通过在眼内形成正离焦从而达到减缓近视度数增长的效果。

2. 行为控制、瞳孔大小及其与离焦环位置关系是影响角膜塑形镜近视防控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敬请期待下期资讯,关注今日头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为您解决心里的烦恼,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王凯教授:哪些因素会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