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爱孩子天经地义付出,那么孩子内心深处对你是否反感甚至憎恨心理,你了解吗?

中国长江版的美人鱼


诚邀,我是职校老师。

这关键看父母的爱如何表达,是否是畸形的爱。

职校中很多孩子的智商不差,其中不乏幼儿园,中小学的好孩子和佼佼者,但是往往因为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源于家长不正常的爱。

但是家长并不了解,很多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寄托,炫耀的物品,自己的附属物,这样的情况,孩子估计是开心不起来的。


踮起脚尖就更接近太阳


父母爱孩子,是责任,也是付出。孩子对父

母的关爱,有的是接受,有的也是反对,当

然也有憎恨的存在。

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有的会明白,有的会误

解。但是他们的区别,是非常大的。明白父

母用心的孩子,他们一般很少犯错误。做任

何事情,都会经过父母同意。而误解父母的

小孩。他们感觉父母管他,等于是在害他,

往往做任何事情,都隐瞒着父母,往往这种

孩子,很容易惹祸。

接下来我就说说,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的

孩子,他叫牛阳,从小就由他爷爷奶奶,抚

养长大。对我们做父母的,没有一点点感

情。

由于家庭贫穷,我们不得不选择到外面打

工。用打工挣来的钱补贴家用,用打工的钱

来改变家庭的生活环境。但我们失去的,就

是对孩子的抚养,对孩子的教育。就这样让

孩子,对我们产生了憎恨。但是他们哪里会

明白?家中一旦缺失了经济来源,将意味着

让人看不起。一直靠借钱过日子,这种日

子,是没办法养活人,更别讲孝顺父母,抚

养小孩。

现在孩子十八九岁,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

想帮助他。但是得到的回答,是孩子对我们

反感,憎恨。他现在玩手机,玩游戏,十分

的上瘾。连我们做父母都不敢说,假如你说

了他,他就会跟你来个玩失踪。几天不回

家,或者是一个月两个月。孩子的所有举

动,都让我们做父母的非常为难。管他管不

得,不管他,又感觉害了他。左也不对,右

也不对。我们真是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

办。自己的孩子,给我们就像陌生人一样。

就因为想挣一点钱,结果我们是去的太多太

多。

其实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他们的做法也没

有错。因为父母没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

爱,缺少家庭的温暖。在别人的眼里,是无

父无母的孤儿一样,的确十分可怜。憎恨父

母,是完全有道理的。换成是我们自己,也

会有孩子他们的那种想法。

不管孩子怎么看待我们,怎么憎恨我们?我

们做父母的,都会原谅他,并且理解他的心

情。这不能怪谁,只怪自己家庭贫困。

为了挣钱,对儿子缺少了关爱,缺少了照

顾,这是我们做父母最失败的一面。其实我

们做父母的,多么希望得到孩子的原谅,多

么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但不知道是什么时

候,才能实现我们心中愿望。

任何父母,都希望孩子快快乐乐,开开心心

的成长。有许多的农民工应该和我都有同

感,为了挣钱点辛苦钱,为了改变家庭,让

孩子缺少了管教,缺少了抚养,缺少了关

心,缺少了照顾。钱虽然挣到了,但失去了

儿子的感情,真是得不偿失啊!打工真的很

心酸,算到让人喘不过气来。

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多么想给孩子们的幸

福。给他们温暖,给他们帮助,但是很难做

到,因为孩子们对我们的误解,是越来越

深。让我们头疼万分,接下来该怎么办?怎

么跟孩子接触?真的,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

去做,孩子才会满意,他们才会认可。

但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天天成熟起

来。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理解我们的难

处。以上所回答是我的感受,我的看法及观

点,希望大家喜欢。


文清哥


退一步讲,我们自己就没有做过自己后悔和遗憾的事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有过错,自然就会引人嫌厌。无关的人可以一别两宽,可是一家人却要捆绑在一起,只能用“情"作借口来说服自己。成年儿女并不想要的爱,对儿女来说那就不是爱,而是道德绑架。比如给儿女偷改高考志愿、强行给小夫妻打扫房间、强行把孙子带在自己身边、非把自己喜欢的农产品让儿女带着,这些爱都很无私,只是父母没有想过儿女到底喜不喜欢。

我有一个朋友,女儿在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又上了研究生,和导师处得像母女,并且推荐了一个女儿喜欢的工作。可是她的丈夫却以舍不得离开女儿、怕女儿在北京没有亲人照顾受欺负为由要女儿回他们的城市,女儿不肯他就以断绝父女关系相威胁。这种爱是要牺牲女儿幸福的,但他依然坚持。

面对这样的父母之爱,儿女如果选择不原谅就会受到良心谴责,选择了原谅自己的痛苦和委屈却没有出口。

互相不嫌厌的爱,才是好的,做到不易,尽力而为。


时空福禄元


我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在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的时候,家长可以为孩子决定一些事,

但是孩子一旦长大到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自己可以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不能独断专行。不能说你认为这样对孩子好,所以就那样做了,那有问过孩子的意见吗?大部分孩子都是乖的,只看父母怎么跟孩子沟通。

我觉得你首先是个家长,监护人,有义务引导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当孩子有想法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就得像朋友一样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去思考。如果没有强迫,施压的情况,孩子可能就不会有逆反心理。


成长中的小十一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不但是天经地义,而且胜过爱自己,等儿女长大成人后的回报,却是少之又少,很难相提并论,儿女就是再孝顺,也报答不了父母恩,只能是尽心而已……

孟郊的游子吟,就是很好的例子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