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水修建鐵路,出土三國失傳大將之墓,專家發掘卻釀成悲劇

我們經常能在新聞中聽到有關古墓遺址被髮掘的消息。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內的專家也一直致力於文物遺址的發掘與保護工作。眾所周知,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從古至今,數不盡的皇親貴胄,死後都會被葬在修建奢華的陵寢中,而這些珍貴的古墓遺址也成了考古專家探尋真實歷史最有力的證據。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江西吉水某地在修建鐵路時,出土了一座三國時期的失傳大將的古墓,隨後專家的發掘卻釀成了悲劇,這其中發生了什麼呢?

江西吉水修建鐵路,出土三國失傳大將之墓,專家發掘卻釀成悲劇

在江西省的吉水縣,有一座小鎮名叫文峰鎮。文峰鎮的外面有一座山峰,由於此山常年被荒草覆蓋,便很少有人去光顧。山峰的頂端有三座小土丘,遠遠看上去就像是祭祀時,擺放在桌子上的“齋飯”,因此這座山也被當地人稱為“三碗齋”。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修建的京九鐵路,碰巧需要從這裡經過

江西吉水修建鐵路,出土三國失傳大將之墓,專家發掘卻釀成悲劇

當時,施工隊在此勘測時,發現了很多瓷器的碎片和古磚,隨即便通知了當地的考古隊,經過考古隊的勘察,專家在山腳下發現了一座規模龐大的磚砌式古墓。這座古墓有前後左右四個墓室,再加上墓道、墓門和迴廊,共佔地900多平。遺憾的是,這座古墓早已被盜墓賊“光顧”過了,因此在墓中,專家們只找到了一百多件陪葬品。


江西吉水修建鐵路,出土三國失傳大將之墓,專家發掘卻釀成悲劇

根據墓中出土的文物以及古墓的建築風格,專家基本確定,這是一座三國時期的吳國古墓,這座失傳已久的大將墓,在當時震驚了整個考古界。三國時期,此地還是一片蠻荒之地,為何會有一座規模如此宏大的墓葬?專家也很不解。專家們走訪後得知,附近有座名叫譚埠的村莊,村裡的人都自稱是譚紹的後代,歷史上,譚紹與孫權是連襟關係,譚紹也是當時吳國的重臣。


江西吉水修建鐵路,出土三國失傳大將之墓,專家發掘卻釀成悲劇

雖然,這座古墓的修建時間及規模,與譚紹去世的時間以及身份都很吻合,但古墓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因此墓主人的身份,還需進一步的考證。當時,由於鐵路的工期不能延誤,因此這座古墓必須拆除,經過專家商討,最終決定將古墓拆除,並在距離原址200米處進行1:1的復原。可就在專家拆除後進行復原時,問題出現了。


江西吉水修建鐵路,出土三國失傳大將之墓,專家發掘卻釀成悲劇

原來這座古墓是由幹磚壘砌而成的,墓中的古磚之間,並沒有使用粘合物,之後專家們嘗試了很多辦法,依舊沒能將其復原,最後只能用水泥進行壘砌,鑄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這也成了考古界中的一大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