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孔村鎮鄉村振興路徑探析

  魯網3月16日訊 孔村,山東平陰縣的一個鄉鎮。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擁有全國最大的炭素電極製品生產基地。是中國洞栽雞腿菇之鄉。史傳孔子曾三次來此講學。而今,鄉村振興又創出自己的特色。

  從濟南出發,沿濟菏高速往西南7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山清水秀的小鎮——孔村鎮。孔村鎮是否與孔子有關?筆者也思忖。孔村鎮鎮長趙鵬解開疑惑:孔村鎮境內有孔子山,山下有石碑刻有“杏壇遺響”四個大字。孔子山是國內唯一有史記載孔子“工作”過的地方,他們正以此為依託推進文化振興。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名片和發展理念。孔村這個擁有4.2萬人的鄉鎮,擁有令人羨慕的百億級炭素產業集群,以及國內洞栽雞腿菇特色產業,使得該鎮的年財政收入突破2億元。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孔村鎮秉持“生態立鎮,工業強鎮,民生為本”的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為統領,立足自身實際,黨委、政府一班人著力打造鄉村振興“五大振興”的孔村模式,先後榮獲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衛生鎮、中國循環經濟示範鎮等亮麗稱號,令人矚目。

  本土大學生回村任職

  破解人才振興難題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可是在基層面臨的現狀是,本土大學生一個個考走了,存量的鄉村人才流失嚴重,村級治理力量愈加薄弱,談何振興?

  “必須首先破解人才振興難題,鄉村發展才有希望。”孔村鎮黨委書記陶慶福介紹,鎮黨委充分調研論證,決定突出人才支撐和組織保障,在全市率先探索了選聘本土大學生回村任職的工作模式。

  這一工作模式被稱為鄉村振興“4321”增力強基工程。即從2018年5月起利用3至5年時間,用好“提升精準把脈、提升人才支撐、提升境界能力、提升運轉效能”四項措施,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基層組織戰鬥力和基層黨組織向心力”三種實力,強化“鄉村人才振興、組織振興”兩個基礎,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在孔村鎮健康快速落實”一個目的。

  2018年7月,孔村鎮邁出歷史性的一步。他們發佈“英雄帖”:選聘有本村戶籍,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的大學生回村任職。經過層層選拔,18名本土人才脫穎而出,並順利入職。

  經過實踐的檢驗,選聘出來的本村戶籍人員有著更強的責任感和歸屬感,融入村級工作狀態更加高效良好,無論是鎮上和村裡對其都有著較高評價。從這點出發,2019年孔村鎮繼續為各村選聘回村服務人才,按照統計報名、政審把關、村級測評、素質評價、筆試面試、體檢公示和培訓聘用“七步工作法”,最終有15名本土人才被成功錄取。

  2019年9月6日上午,來自孔村鎮太平村24歲的大學畢業生邱九林與所在村、第三方公司簽訂合約後,正式成為2019屆增力強基鄉村振興助理員中的一員。他坦言:“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度過了從迷茫無助到堅定信念的選擇。”陶慶福則把詩人汪國真的詩送給在場簽約的助理員:“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令在場的大學生無不動容,紛紛下決心在鄉村振興中闖出一番新天地。

  應該說,孔村鎮本土人才的成功選聘,為村級班子注入了新活力。解決了現實農村人才短缺問題,增強了後備力量。有效提升了農村基層戰鬥力和組織力。他們結合自身優勢,在各方面均發揮著帶頭作用,幫助帶領群眾創業致富,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同時,孔村鎮增力強基工程的成功實施為平陰縣鄉村振興助理員乃至濟南市鄉村振興工作專員招聘積攢了經驗,為鄉村人才振興探索了路子,破解了難題,成為全縣乃至全市的“試驗田”“排頭兵”,意義深遠。

  在抓好引回紮根人才同時,孔村鎮還深入排查摸底候鳥型人才。通過“大走訪、大摸排”活動,共摸排出本鎮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114名,目前已建立微信聯絡群,啟動打造“鄉村人才振興·候鳥工作站”,搭建更多更好的平臺,服務鄉村振興。

  做大產業振興格局

  讓農民儘快富起來

  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支撐。

  持續壯大工業經濟支撐地方財力。經過近30年的發展,孔村鎮的炭素產業已從1985年最初依賴平陰鋁廠年產2.6萬噸的一家小型炭塊廠發展到擁有8家炭素企業的百億級產業集群,在鎮黨委政府“做大、做強、做優”理念的引導下,繼續向企業集團整合。早在2013年,孔村鎮財政收入就突破億元,成為平陰縣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財政收入過億元的鄉鎮,炭素產業貢獻率達到90%以上。支撐孔村鎮連續多年獲得平陰縣科學發展觀綜合考核標兵鄉鎮。孔村炭素電極產業經過集約發展,牢牢佔據全國炭素電極產量的五分之一,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炭素電極製品生產基地。澳海炭素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實現創新提標。2018年成立的平陰縣企業家協會炭素分會,成功承辦2019年全國鋁用炭素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孔村炭素“綠色發展模式”叫響全國。

  農業產業做特做優。多年來,土洞種植雞腿菇是孔村鎮的特色產業,名揚全國。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來自山東孔村鎮的雞腿菇一度佔到市場的八成以上,並且價格堅挺。孔村鎮食用菌產銷兩旺時,在家門口就業的農村婦女一天的收入就能達到60元左右,小小雞腿菇成了惠民富民的大產業,孔村鎮也先後被授予“中國洞栽雞腿菇之鄉”“全國食用菌特色小鎮”等榮譽。然而,近幾年,受市場價格波動大等因素影響,雞腿菇產業逐漸陷於萎縮狀態,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甚至全鎮3000多條土洞中有很多已經閒置。

  為讓雞腿菇產業進一步“蝶變”為一個複合型優勢產業,孔村鎮高起點規劃總投資4億元的“三三融合”鄉村綜合體。第一個“三”是一品、一谷、一村,即平陰洞栽雞腿菇區域公共品牌、七彩谷產業園、北毛峪村美麗鄉村。第二個“三”即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鎮財政每年出資300萬元,專項用於扶持菌農和菌包企業提升標準化水平,“平陰土洞雞腿菇”形象標識等獲得國家版權局保護。孔村鎮招商引資1.08億元建設雞腿菇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菌農提供技術培訓、菌包生產,菌菇回收、烘乾、凍幹、包裝、銷售等一體化服務。規劃建設菌菇文創體驗園,同步建設農家樂、民宿、採摘區,與七彩谷一道成為一處以雞腿菇為特色產業的農旅體驗鄉村綜合體。最終建成集生產、文旅、養生等為一體的老百姓家門口富民項目。全鎮形成“東菜、西菌、中藥材”的特色農業產業佈局。

  結合自身工業經濟實力強大的優勢反哺“三農”,孔村鎮引導成立了“百萬炭素扶貧基金”,由轄區內的6家炭素企業共注入資金110萬元作為基金啟動資金,全部用於脫貧攻堅工作。還發揮炭素工業優勢帶動民生事業發展。利用炭素餘熱供暖,早在2012年,孔村社區就成為平陰縣第一個實現集中供熱的農村社區,孔村鎮也成為全市第一個集中供暖的鄉鎮,這種優勢在全省也不多見。最近三年,孔村鎮以省級農村清潔能源試點鎮建設為契機,突出工業餘熱集中供暖特色,充分發揮工業餘熱富集的優勢,積極響應清潔供暖計劃,通過煤改電、煤改氣,使全鎮37個村1.8萬人享受到清潔供暖。

  發掘“孔子”等地域文化

  促進鄉村文明發展

  孔子講學文化是歷史賦予孔村鎮的一筆財富。孔村鎮依託《欽定四庫全書》記載孔子到孔村鎮的孔子山講學、孔子弟子高柴隱居地高路橋村和廉氏故居等歷史淵源,規劃設計以“講學”為主題的孔子山公園、以“天下第一楷樹”為載體的文旅古村,投入170萬元對廉氏故居進行了高標準修繕,百年老建築煥發新生。

  孔村鎮深入挖掘整理鄉村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孝老愛親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依託王樓平陰縣委舊址為代表的紅色文化進行提升,啟動保護修繕熊善隆烈士故居。依託全國手工藝者集善之家——綠澤畫院,投資1.94億元,高標準打造集藝術創作、書畫展覽、繪畫培訓、畫作拍賣、生活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文化藝術中心。傳承王皮戲、漁鼓、太平拳為代表的非遺文化,其中太平拳項目傳承人積極發揮作用,先後承辦全國傳統武術交流大會等。

  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和各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理論宣講、評選先進、救助幫扶、文化娛樂、慶賀節日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王皮戲和漁鼓書項目傳承人分別組建團隊,加入孔村鎮政策理論說唱團,將傳統文化項目和當前政策宣講有機結合,既弘揚了社會主旋律,也傳播了優秀傳統文化。塑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將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勤勞致富等家風家訓理念融入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引導形成良好文明新風尚。

  做精生態治理

  建設綠色清潔美好家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點。

  為改善生態環境,從2018年起,孔村鎮投資2000萬元,在石姜線道路兩側15米範圍內栽植綠化樹木,打造一條鄉村振興的綠色廊道。經過兩年維護,這條途經15個村,串聯起鎮域內廉氏故居、杏壇遺響遺蹟、中共平陰縣委舊址、七彩穀食用菌產業園等景點的綠色長廊展現綽約風姿,兩側植被錯落有致,移步換景,讓人賞心悅目。

  據趙鵬介紹,他們堅定“生態立鎮”理念,先後投資3800餘萬元,集中實施綠色屏障及“一心、三河、多面、一廊道”綠化工程,共計新增綠化4800餘畝,其中佔地320畝的綠色屏障將駐地和炭素產業園隔離開來,綠化600畝的24.7公里石姜線綠色廊道成效明顯。同時,率先啟動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投入700餘萬元創新實施“人均一百五十元”綠色家園建設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

  深化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各村構建起包片、託管、街長制等長效監管機制。嚴格獎懲,落實月檢查、季通報、年考核制度,切實發揮激勵督促作用。持續推行孔村鎮垃圾分類處理總體方案,2019年,孔村鎮投入550餘萬元,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深化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在孔村社區試點投放2臺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入戶登記二維碼,開展“積分制”工作,全鎮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同步配建日壓縮處理80噸的垃圾中轉站,實現136名保潔員不間斷上路清掃,垃圾“日產、日清、日運,不過夜”,群眾滿意度較高。

  孔村鎮還在全市鄉鎮中率先啟動鎮駐地全域雨汙分流,這個在城市裡已經算是標配的項目在孔村鎮農村也實現了。雨汙分流後,通過汙水管網收集的生活汙水將被輸送到日處理能力6000立方米的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在雨汙分流工程規劃建設中,孔村鎮黨委對項目提出了“要麼不搞,要搞就要高標準”的要求打造這一民生工程,從汙水管線敷埋,到河道開挖,再到幾座橋樑建設,水系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保證工程竣工後100年不落後。

  創新“活頁考核學習法”

  組織堡壘強起來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

  為提升黨組織組織力,打造一支能跟上鄉村振興步伐的黨員幹部隊伍,早在2017年,孔村鎮創新發明了“活頁考核學習法”。

  該法是將全體機關幹部包括領導幹部在內,逐一編號,一人一活頁,製作成“臺立式活頁”手冊。在專屬於每個人的活頁上,印有包含了學習時間、內容、交流感悟和得分的表格。每次學習中或結束時,主持人隨機邀請一人,由其隨機選取編號,該編號對應的人員則需要上臺發言,交流學習感悟。以此類推,該發言人發言結束後,再隨機抽取下一位發言人。為確保交流效果,每次抽取2—5人上臺發言。除隨機抽選外,該鎮尤其鼓勵黨員幹部主動上臺發言。“活頁考核學習法”通過兩次隨機抽取,每名黨員幹部都有登臺交流的機會,倒逼自己認真學習、周密思考,確保學習見到了實效。

  從2017年2月3日開始,孔村鎮以每週一集體學習日為載體,以現場學、活頁抽、主動發言、打分評獎為特點的“活頁考核學習法”堅持下來,從未間斷。還結合學習強國App,實現“線上學習+線下學習”相結合,範圍也從鎮機關延伸到了村企,以此倒逼黨員幹部常動腦、勤實幹、長本領,錘鍊了一直鄉村振興隊伍。目前“活頁考核學習法”已成為孔村鎮黨建的一面招牌,引來外界參觀學習。

  除了以活頁考核和積分考核“雙考”提升黨員素質外,孔村鎮還在黨員亮身份、亮承諾和與貧困戶結對服務、從事志願服務方面向全體黨員提出了要求,建成了孔村社區“雙帶雙促,四聯大黨委”。相應地,在村級幹事創業獎補上,孔村鎮黨委堅持“兩提兩多”,持續提升村幹部待遇、村級運轉經費,多給與幹事創業獎補、多給群眾實惠,僅2018年投入保障經費達3051萬元,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村級組織保障。

  為形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態勢,打造黨建“揚帆”示範區,2019年,以鎮黨委為核心,以鄉村振興綠色廊道為桅杆,孔村鎮打造紅色教育、特色產業支撐、產業聯合區域化黨建、行業黨建和社區黨建示範點等“一核六點”黨建示範區,使鄉村振興戰略在孔村根深葉茂,造福百姓。

  此外,孔村鎮還注重培養合作經濟組織。全鎮共有合作社77家,帶動農戶6830戶;有家庭農場26家,共流轉土地3287畝;有農業龍頭企業7家,帶動農戶1000餘戶。積極支持各經營主體採取“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農戶”等模式,帶富作用明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中這句名言,為勤勞勇敢的孔村人做了最好的註解。

  今日孔村人正弘揚聖哲先賢自強不息、永不懈怠的精神,肩負使命,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征途中,凝心聚力,一往無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