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抗战精神:祭滕县保卫战阵亡将士文


重温抗战精神:祭滕县保卫战阵亡将士文

重温抗战精神:

祭滕县保卫战阵亡将士文

惟戊戌孟春,川军后昆暨诸省志士,重走川军抗战北线,沿途凭吊战场,于兹会聚滕州,敢以精诚之心,公祭故王将军铭章暨阵亡将士之灵。

呜呼!民国一代,内忧外患,九州幅裂。倭寇素以武士道立国,贪残成性,觊觎中原久矣。明治之后,列岛统一,脱亚入欧,骤胜而骄,而不知自寻倾覆也。故抗战者,以近代化中断之大国,抗击现代化崛起之强国也。危亡之际,川军将士,请缨东征,卒以手榴弹、大砍刀、古城墙,抗击倭寇之飞机、坦克、大炮,虽骨岳血渊,九死不悔者,赖此耿耿精忠之寸心耳!

全面抗战伊始,平津不守,京杭沦陷,韩复渠弃守黄河,倭寇方欲南北对进,逞其速胜之谋,天下至此危矣!滕县当津浦要冲,系乎全局利钝。川军兵少器劣,以晋东血战之余,强弱不敌,死守孤城,盖父兄以“死字旗”相付,固怀有敌无我之志也。滕县之死守,而后有台儿庄之大捷,一时振奋全国,扭转危局。故王将军铭章率川军将士殉城之日,即军魂永生之时也。

今幸逢太平,江山一统,正当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同心同德,致力建设,奠定富强之鸿基,成就复兴之伟业。虽时有盛衰,华夏危而复安,与世无极者,亦在民族之精神,文化之涵育尔。吾人仰承先烈英灵,英灵之护国无穷者,此也!

其辞曰:

共和初造,邦基未宁。

不遑建设,山河飘零。

积贫积弱,倭寇凭凌。

迢迢巴蜀,义勇之钟。

血战千里,骨岳干城。

身没名彰,军魂永生。

护国无疆,唯我英灵。

天地重开,励治图精。

戮力同心,华夏复兴。

我武维扬,永奠和平!

——伏惟尚飨

(1938年3月17日,王铭章将军率川军子弟死守滕县,以身殉国。2018年3月17日,部分川军后人、退役解军军官及各界义士,在滕州烈士陵园组织滕县保卫战八十周年公祭活动,祭文由作者在王铭章将军塑像前恭读,原载民革中央团结网。)

附:《川军抗战实录》观后感

戊戌孟春,时当王铭章将军率川军将士死守滕县,壮烈殉城八十周年之际,蜀中抗战将士后人并多地志士,拟循川军出川抗战北线,辗转至滕县公祭。沿途凭吊战场,所以感恩先烈,不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也。滕县守将何煋荣团长之子、川军抗战史专家何公允中,年七十余,躬亲此行,邀予参加。予以为公祭先烈,非遗属之私事,实国家之令典也,川鲁两地,大义攸同。乃不揣卑微,为之呼吁,民革党人、滕县政协李公等,积极响应。盖典礼之不存,神明之无寄,为日久矣。

数十年来,吾人于抗战历史,几乎遗忘殆尽。戏说纷纭,荒诞不经,强呱耳目,盈于银屏。幸蜀中二三贤达,惧先烈之事迹湮灭,国民之精神不彰,不惜自筹资金,连年奔走,抢救史料,垂诸后昆。其为功德,亦不让执戈先驱矣!当此八十年大祭,何公以蜀人拍摄《川军抗战实录——国仗》示余,观至《决死滕县》上下集,不由潸然泪下也。

悲夫!当抗战之时,倭寇乘吾国步方艰,欲鲸吞大陆,餍其贪欲。盖中日战争,以近代化中断之弱国,抵抗现代化领先之强国也。两军对决之际,以吾之步枪、大刀、手榴弹,抗衡倭寇之坦克、飞机、大炮,其战事之惨烈,岂世人可想见?每见千百将士,不终日而吞噬于炮火。吾民之惨遭杀掠者,亦何可胜数?虽铁人无情,亦当垂泪也。然以积贫积弱之中国,所恃危而不亡者,何也?盖人心之不死,抗战之精神耳!今幸逢太平,正当乘时陶冶民俗,砥砺国风,安可淡忘先烈,置抗战精神于弗讲耶!

其诗曰:

淬砺忠骨铸干城,寸心力挽山河倾!

试看铁人垂泪处,万世谁为开太平?

自注:

淬砺句:淬音翠,淬火以铸剑也。干,盾牌也。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寸心句:寸心之所存者,民族之大义,抗战之精神也。舍此寸衷,乌有所谓家国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