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提起延川县张家屯,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知道:人人围着土地转,收成全靠天打算。祖祖辈辈把地种,光景日月一个样。

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66岁的党志祥是张家屯村村民,说起以前的生活,他默默叹了口气,“光景恓惶成甚了,一家人住在烂窑里,婆姨看病没钱,娃娃上学没钱,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还是不够花。”

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当然,这些都是老皇历了。如今的党志祥家,喂牛、养猪、种地,产业发展多面开花,村集体年年能分红,夫妻二人享受慢性病免费医疗政策,党志祥还是村里的护林员,一家人也如愿住进了安全放心的新窑洞,201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3976元。

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张家屯村第一书记贺国学称,张家屯村2017年之前没有村集体经济,8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打工,耕地大量闲置,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三空”现象严重。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仅为全市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4%,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小农经营为主的贫困村。

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变化就在这几年,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家屯村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之策,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贫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苹果、养牛、养鸡、水产养殖、设施大棚等特色产业,2019年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25.98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9304元。

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种地维持不了生计,50多岁的刘建设只能带着患病的妻子收废品。在政策扶持和村干部的鼓励下,刘建设依靠5万元扶贫贷款养起了牛。如今,他养的牛已经发展到了15头,各种收入一年算下来有3万多元,好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东奔西走收破烂的日子再也不用过了,人遭罪不说,还挣不了钱,现在通过养牛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我们也不用到处跑了,回家挣钱的的感觉就两个字:踏实,”村民刘建设说。

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与贫穷告别,张家屯人迎来了好日子。三年前,村集体经济空空如也;三年后,村集体账户上有了20多万元的存款。

山上建起了养牛场,果园一个连一个,新房一排接一排,村巷道路硬化“全覆盖”,自来水通到了院子里,清洁公厕干净整洁……如今张家屯的变化,恐怕就是土生土长的张家屯人自己也说不清,他们常常感叹“做梦也想不到张家屯能有今天”。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脱贫只是第一步,张家屯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张家屯第一书记贺国学说,“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脱贫攻坚扶贫带贫不动摇,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扩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养牛、百亩葡萄园、苹果、大棚、水产养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同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为把张家屯村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努力奋斗。”来源:延川快讯

WJ

延安这个“后进村”的“变身计”:从经济空空如也到村集体账户有20多万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