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李煜:那骨子裡透出的寂寞與傷感


讀懂李煜:那骨子裡透出的寂寞與傷感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或稱李後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徐州人。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鍾山隱士鍾峰隠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史書描述其政治上毫無建樹,李煜在南唐滅亡後被北宋俘虜,但是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獲譽為“詞聖”、“千古詞帝”,作品千古流傳。

李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廣顙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於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長兄李弘冀為皇太子時,其為事實上的第二子。李弘冀“為人猜忌嚴刻”,時為安定公的李煜因而惶恐,不敢參與政事,每天只醉心研究典籍,以讀書為樂。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後不久亦死。李璟欲立李煜為太子,鍾謨說“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李璟怒,將鍾謨貶為國子監司,流放到饒州。封李煜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令其住在東宮,就近學習處理政事。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南昌並立李煜為太子、監國,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後,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篤信佛教,“酷好浮屠,崇塔廟,度僧尼不可勝算。罷朝,輒造佛屋,易服膜拜,頗廢政事。”在宮內和國內大興宗教,甚至在軍國大事上都以佛事為憑,自己每日穿袈裟誦佛經。直到宋軍臨城下,李煜還在淨居寺聽和尚唸經。

971年宋軍滅南漢後,李煜為了表示他不對抗宋,對宋稱臣,將自己的稱呼改為江南國主,去鴟吻,諸王降封為公。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至汴京,李煜託病不往。974年,宋太祖遂派曹彬領軍攻南唐。十二月,李煜因此棄用北宋年號,改用干支紀年。

975年12月,曹彬攻克金陵,南唐滅亡。李煜在位十五年,後世稱

李後主南唐後主

李煜被俘後,在汴京被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將軍。

976年,宋太祖逝世,弟趙光義繼位為宋太宗,改封隴國公。嘗與金陵舊宮人書寫:“此中日夕,以淚珠洗面”。宋人筆記上說趙光義多次逼迫小周後侍寢。李煜在痛苦鬱悶中,寫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978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息:“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鉉退而告之,宋太宗聞之大怒。史載三年七月初七(978年8月13日),農曆七夕,當李煜在其42歲生日那天與后妃們聚會,李煜卒,年四十二。一說李煜因寫“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詞,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用牽機毒殺之。牽機藥或說是中藥馬錢子,其主要成分番木鱉鹼有劇毒,服後會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全身抽搐,腳往腹部縮,頭亦彎至腹部,狀極痛苦。李煜死後,葬洛陽北邙山,小周後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死去。

李煜“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雖無力治國,然“性寬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殺,性格出了名的善良,故在他死後,江南人聞之,“皆巷哭為齋”。

長相思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後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這個時期的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長相思·一重山》便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清平樂·憶別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此詞大約作於開寶八年(975年)。開寶四年秋,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貢,被扣留在汴京。開寶七年,李煜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據說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


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此詞作於李煜降宋之後,金陵被宋軍攻破後,李煜率領親屬、隨員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別了烙印著無數美好回憶的江南。這次永別,李煜以這一闋《破陣子》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和感受。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是作者被囚於宋國時所作。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此詞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文學

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描述李煜:“煜字重光,初名從嘉,景第六子也。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

《漁隱叢話前集·西清詩話》提到宋太祖征服南唐統一中國後感嘆:“李煜若以作詩詞工夫治國家,豈為吾所俘也!”

近代學者王國維認為:“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此最後一句乃是針對賙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所道:“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後主,則粗服亂頭矣。”王氏認為此評乃揚溫、韋,抑後主。而學術界亦有觀點認為,賙濟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詞句的工整對仗等修飾方面不如溫庭筠、韋莊,然而在詞作的生動和流暢度方面,則前者顯然更為生機勃發,渾然天成,“粗服亂頭不掩國色”。

李煜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他的詞不假雕飾,語言明快,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用情真摯,亡國後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超過晚唐五代的詞,不但成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也為豪放派打下基礎,後世尊稱他為“詞聖”。

後代念及李煜的詩詞中以清朝袁枚引《南唐雜詠》最有名:“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熙陵幸小周後

讀懂李煜:那骨子裡透出的寂寞與傷感

多才多藝的南唐後主李煜曾和妻妹幽歡,他寫下的著名的《菩薩蠻》詞就記述了幽歡時的情景。在他的妻子大周后死後四年,李後主冊封妻妹為小周後,公元975年,南唐亡於宋,南唐後主李煜和小周後被擄至宋朝京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