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的獨生子女在父母百年之後,會不會覺得孤獨而厭倦這個世界?

穀子44149131731


‘’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只剩歸途‘’,為人父母漸漸老去,百年之後對任何人都是一種不幸,對以後的獨生子女則更加殘酷。

獨生意味著沒有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離去,當你黯淡無光時,沒有人分享自己人生的孤獨;當你駐足不前時,沒有人為你吹響前進的號角;當你擁抱幸福時,也沒有人給你會心的微笑。失去父母,就彷彿世界失去了原來的色彩,變成灰濛濛的一片,蜷縮在世界的一個角落,變得敏感而焦慮,孤獨而憂傷,開始厭倦這個世界。

作為一生被父母單獨溺愛的他們,見證了為人父母的伉儷情深,目睹了市井生活的煙火氣息,感受了芸芸眾生的平安喜樂,父母的一生平凡而偉大,辛苦而飽含溫暖。父母的離去不應該是他們沉淪的藉口,也不應該是他們孤獨而厭倦這個世界的理由。

獨生子女從出生是集萬千寵愛無一身的,這萬千寵愛也意味著以後的萬千悲涼,小時候享過多少福,長大就要付出多大代價,人生來就開始向死亡前進,父母的離去也是每個人自己的宿命,只不過對獨生子女更加殘酷。


裊裊炊煙的黃昏


我是獨生子女,對於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小時候總覺得獨生子好,沒有人跟我爭,也沒有人跟我搶,所有的愛集於一身,直到後來才感覺到了孤獨,遇到家庭之間的事,沒有人商量只能自己去扛,等到真把重擔放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才知道,如果有一個兄弟或者兄妹是多麼好的事情。雖然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也許獨生子會少了許多兄弟之間的爭執,但是獨生子也更向往那種兄弟之間的屈原之前。這種集於一身的愛,在成家立業以後也許會變成一種負擔,而這種負擔雖是愛的負擔,可終究是一種壓力。


九層之臺


以後的獨生子女在父母百年後,是否會感到孤獨而厭倦這個世界?

我感覺不會的,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這個自然規律人人皆知。

獨生子女在成人後,隨著父母的年齡增大,獨生子女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會忙於自己後代的培養和事業發展。會和父母逐漸脫離依賴關係,更多的關注點是自己的小家庭和自己的事業。和基本也沒有什麼情感或者事業上的溝通,一是本來就有代溝,二是也不願意過多和父母談論工作。更多的是對父母報喜不報憂,只希望二老身體健康,開心尚可。

獨生子女是某一時代特徵,當大多同齡人都是獨生子女或者和自己境況差不多時,或者說當一件事物是一種常態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接受它了。人潛意識的力量很強大,環境造就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已經習慣並接受了家中只有一個孩子的狀態,父母百年之前,他們已經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國家的獨生女子政策發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在這之前的家庭,大都有兄弟姐妹,有兄弟姐妹關係處理好的,也有處理不好的,還不如同學或者同事感情好的大有人在。

我有個鄰居有兄妹兩個,哥哥總覺得父母偏心妹妹,覺得父母的退休工資給妹妹家孩子花的多,給他家兒子花的少,其實他兒子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先不說管吃管喝的費用,就父母付出的辛苦也擺在那裡,但偏偏兒子不領情,還指責妹妹沾光多,妹妹為了避免衝突,索性常年不敢回孃家了。老父母心裡難受但又不捨得得罪兒子,這使得他更加肆無忌憚,這屬於家庭教育問題,當兄長的有妹妹也不懂得珍惜。有個這樣的兄長還不如沒有過的幸福。

當然,大部分有兄弟姐妹家庭其樂融融,能做到互相照應,為了大家庭的和諧懂得忍讓,懂得付出,吃苦在先,有難同當,共分責任。我兄妹四個,結婚後組成各自家庭,我們這四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不一樣,每個家庭碰到事或者父母有需要,有錢出錢沒錢出力,都明白自己應該有所擔當,從來不計較雞毛蒜皮的瑣事,這樣父母也欣慰,兄弟之間其樂融融,這樣的家庭,兄妹情如手足,父母百年後,也會更加珍惜各自之間的親情。

不管是獨生子女還是非獨家庭,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要早早培養孩子對自然界的認識,瞭解生命的本質,懂得尊重他人,敢於付出,學會感恩,結交善緣,即使是獨生子女,也會得到來自周圍人的關懷和幫助,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嬌慣的四六不懂,驕橫跋扈,自私自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父母終將會老去,但教育是永恆的。


芬芳滿甸


我覺得不全是吧!因人而異吧!看個人的性格。樂觀開朗的的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適應環境。因為他們能調整自己的情緒,不會因為失去親人,而常期無法自拔,從而也不會厭倦這個世界。因為他們心裡充滿陽光,在任何狀況下,都會給自己找陽光。

而另一種性格內向,而且過於依賴父母的,親人一旦失去,不會及時調解自己的情緒,一時半會很難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從而會產生厭世的想法。他們性格內向,沒有朋友可以述說自己悲痛的心情,從而集壓太多,心就會崩潰。

但有一種能享受孤獨寂寞的人。自立能力相當強。我說的是無論精神還是物質,他都可以靠自己,本身就不喜歡跟人接觸,獨享自己快樂時光。任何時候,這種人也會活的很好。

總之,大部分獨生子女,在親人離開,都會很好的生活。只有那些被父母過度寵愛,精神物質都依靠父母的人,才會厭世。因為他無法獨立,心裡只有父母的愛填滿內心,一旦失去,心靈會崩塌,那麼也會厭倦世界。

大部分人都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好好生活下去。這是我的回答,謝謝!


4101216美好人生


人生而孤獨。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只是和父母在一起時,因為愛所以不覺得孤單。和父母在一起時,不也有意見相左,覺得全世界都不瞭解自己不能理解自己的時刻嗎?

這個世界上,父母,子女,夫妻,都是陪自己走一段路的人。一個人所要承受的一切苦難,疼痛,別人都只能安慰,不能替代你,你的路終究是要自己去走的。

所以獨生子女的父母走後,我覺得他們不太可能因為孤獨而厭世。那個時候的他們,身邊已經有了另一些人相伴。雖然可能會因為父母的離去而難過,但是還不至於孤單到厭世。

就算有兄弟姐妹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啊。

再者說,人到八九十歲,基本上都是孤獨的,身邊的同年紀的人都是有今天沒明天,年輕的跟自己沒有共同話題。

所以人生大概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吧……




哆哆哆啦


這個不一定!

獨生子女想開的人,就不會。知道父母終有離去的一天!再好的人也有分別的那一天,自已不靠任何人。

獨生子女想不開的人,就有可能出現你說的這種狀態!平時沒有獨立的能力,靠父母,靠親朋好友,即使有兒女,兒女有家庭,有工作不可能天天看你。

人生要想開,不管誰都不能天天有時間看你,不管誰都有離去的一天,靠別人不現實,靠自已最實在也最把握!


一生平安168168168168


以後的獨生子女在父母百年之後,會不會厭覺得孤獨而嚴倦這世界?

答:不會。因為人會比想像中堅強。

(1)正常父母離去的時間都在子女40歲後,已經進入中年,已能接受到父母總有離去的一天的。

(2)獨生子女自小一個人和父母成長,性格方面佔有慾比較強,喜歡獨立的生活,所以在父母離去後,他們也不會感到孤獨和厭倦。

(3)獨生子女有自己的朋友和同學,還有親戚陪伴。

(4)獨生子女有自己的事業。

(5)獨生子女也會成家立室,有妻子和女兒,不會感到孤獨。

(6)獨生子女喜歡玩電子產品,精神容易滿足,不會因為父母離去而感到寂莫。

(7)父母的財產已留給獨生子女,生活有保障,更加不會孤獨和厭倦。


wenny2020


對於獨生子女來說,他們從小大部分時間就是自己玩兒。


父母要上班,加上現在人們之間的信任度低,所以大多數獨生子女沒上學之前,父母上班之後就是自己在家玩兒,所以他們很早就已經感受到了孤獨並且習慣了孤獨。


等到父母百年之後,他們也大多已經有了伴侶,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的牽絆,即便沒有,還有朋友們。


父母去世之後,他們會傷心自己最親的人走了,但並不會因此放棄自己。


主要原因總結起來就是:

1、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孤獨,對孤獨有更大的耐受力,有很多甚至享受孤獨。


2、他們已經有了除父母之外更多的牽絆,還有伴侶、孩子、朋友們,並沒有那麼孤寂;


3、獨生子女很多本身性格比較灑脫,並且對世界依然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


世界還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他們依然會熱愛這個世界。





魚和你說


那大可不必擔心,現在的獨生子女從出生就獲得父母無條件的沒有搶奪的,沒有競爭的愛。這些獨生子女都是都自私自利愛自己的。父母不過是給予他們無條件愛的一個供體。一旦他們自己翅膀硬了,有自己的收入了,結婚了有自己的家庭了。有沒有父母都無所謂。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當下,現在子女和父母的感情和在過去窮困年代子女和父母的感情是不能對等的,是不一樣的。當然我指的是絕大部分孩子。


超聲刀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時代都逃離不了這個群體,因為人類是高級動物也是群居動物,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社交活動,都會與人交往,而題者所問的只是一個家庭的存在,因為等到父母百年之後,那他們的子女都已經長大成人了,家裡又會有很多人了。這也只能代表表面的孤獨,而作為可以思考的人類,最怕的是內心的孤獨,就像很多人雖然表面風光了內心孤獨,可大多數得抑鬱症的人好像往往就是這種人,所以在我看來,豐富自我內心才是最為關鍵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