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個月就變成社區工作行家裡手 這個人事民警有“特異功能”

3月16日下午,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九龍派出所民警呂井凼在警務室短短一個小時之內,接了20多通辦事群眾的電話,為他們解決各種疑問。33歲的呂井凼是重慶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處民警,去年4月,響應公安機關“做精機關,做強基層”的號召,他主動申請下沉到基層派出所的執法服務一線。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在刑偵崗位的他更是主動請戰,去到排查防控任務最為繁重的社區去,既發揮自己的專長,又在基層中學習進步。用老民警何光貴的話來說,可能是因為專精人事管理工作,呂井凼這個小夥子有種“特異功能”:自己積累一輩子的群眾工作方法,他一個月下來,不僅心領神會迅速上手,而且還做的有模有樣,有聲有色。“這麼好學上心,啥事也能做成”,老何挑起大拇指。

戰疫一個月就變成社區工作行家裡手 這個人事民警有“特異功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社區工作是本大書 我要一字一句把它吃透了”

疫情期間,派出所的兩個中心警務室人手有限。尤其是九龍花園,住宅區密集,外地返渝人員多,還分散著不少中小企業,原本捉襟見肘的警力因為有女警生孩子更顯支絀。

在得知情況後,呂井凼找到分管社區的副所長盧攀,主動申請自己前往九龍花園中心警務室管轄的社區工作。一方面,九龍花園中心警務室作為轄區實有人口最多的社區,且屬於城鄉結合部,人員摸排、社區宣傳、防疫指導等疫情期間的具體工作量最大,所以主動去承擔最重的工作,是他的“第一反應”!另一方面,由於九龍花園中心警務室轄區企業最多,如何發揮自己從事多年的人事管理工作,幫助企業做好復工復產人員管理,讓企業順利復產的同時實現安全管理,是呂井凼決定去九龍花園中心警務室的又一個主因。

戰疫一個月就變成社區工作行家裡手 這個人事民警有“特異功能”


到中心警務室報到的第一天,呂井凼就直接跟師傅何光貴沉在了社區,從早上8點到晚上21點,登門入戶近200戶,走訪宣傳近600人。這期間他除了要精確掌握轄區人員流動情況,還要點對點做好防疫指導,確保一人不漏,一戶不少,在穩紮穩打45天后,他從偶爾要吃“閉門羹”的生手變成了人見人愛的社區“小呂哥”。

但是,“上手快”只是一句話,背後付出的努力,卻只有呂井凼自己知道。當前,隨著疫情的變化,他的工作變成了主要以回訪和查看居家隔離情況為主,可是前期的摸排中,由於“臉生”,受委屈、被責難也成了常事,雖然這些呂井凼從來沒有放在心裡,也從未打過“退堂鼓”,但主動下沉社區和眼前的瓶頸,還是讓他有些迷茫。這些,作為全市公安系統聞名的社區警務專家的何光貴都看在眼裡。

戰疫一個月就變成社區工作行家裡手 這個人事民警有“特異功能”


“當時是2月中旬,氣溫還沒起來,但是我走一半就渾身打溼了。”同行的“師父”何光貴已年過五旬,身體上的勞累對呂井凼來說算不了什麼,接連吃閉門羹、不被群眾理解更讓他困擾。“我們兩口子都分房在睡了,你們要怎麼確認?是不是信不過我們?”“前幾分鐘社區的才來過了,怎麼你們警察又來了?”儘管大多數居民能配合防疫工作,但群眾有這樣的抱怨和牢騷並不少。

呂井凼發現,這些情況大多發生在自己敲門時,而何光貴“刷臉卡”時大家卻很配合。把眼前看到的情況跟自己最近遇到的“困境”聯繫到一起,呂井凼似乎悟到了什麼。

在隨後的半個月裡,呂井凼真心誠意老何請教。他隨身帶了一個小記事本,跟師傅下社區有心得,就趕緊記錄在本子上,結合自己多年從事人事管理的經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路:“轄區幾萬人,和每一個居民做朋友當然不可能,但何老師瞭解大多數居民家中的情況,可以從‘你們家兒子回來了嗎’‘您老前些日子摔到了腿,現在好些了嗎’這些家常事切入,拉近警民距離。”

戰疫一個月就變成社區工作行家裡手 這個人事民警有“特異功能”


“我輕輕拉他一把,結果他蹭一下就竄上來了,這小子確實是個幹社區的好材料”,老何為這個“徒弟”感到由衷欣慰。

要想短時間做到老何這種程度當然不容易,但呂井凼很用心,下班後主動思考,將轄區所有住戶信息進行分類,從家庭情況、人員構成、年齡結構、職業特點等進行分類,根據不同類型採取不同的上門方式和家常話題,經過近一個月的鍛鍊和摸索,呂井凼的工作越來越順,如今再走到社區中,跟老人聊天氣,與大媽擺菜價,和小孩談上網課,儼然已經有了社區民警應有樣子。

戰疫一個月就變成社區工作行家裡手 這個人事民警有“特異功能”


“社區工作首先是‘人學’,要善於把握群眾心理”

呂井凼也漸漸發現,在特殊時期,學習鍛鍊很快,而如何在基層發揮出個人專長,才是自己前置到派出所的意義。從事人事工作多年,呂井凼在做思想工作上有自己的方法。

近期,呂井凼接到社區居委會的電話,有居民不配合集中隔離觀察,需要民警協助。在疫情期間,社區民警們協助處理過類似情況,在詳細的政策宣講後,大家都能理解配合。

來到現場,呂井凼才知道這位王先生不配合的原因。原來王先生在疫情較嚴重地區返回,在返渝前幾天,他從社區瞭解到,回來後可以居家隔離,而如今回重慶後卻得知需要集中隔離。

“王老師,這絕對不是我們‘欺騙’你,您也清楚疫情是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我們的應對措施也要根據防疫形勢即時調整。”呂井凼安撫了王先生的情緒,“社區執行的措施都是有據可依的,這是最新的政策你可以看看。”在呂井凼詳細解釋政策後,王先生的態度有所鬆動,呂井凼趁熱打鐵,“您再看看這篇新聞,在外地有這樣的案例,有需要集中隔離的人員沒有配合,而是居家隔離,鄰居聽說了還發生了不開心的事情。您看看,您也不想被左鄰右舍誤解吧?”到這裡,王先生是理解了集中隔離的意義,但他還是有個訴求,自己也不是非要居家隔離,可確實有父親住院的現實難題。呂井凼突然變得嚴厲,“居家隔離不是走個過場, 你在家隔離也不能擅自離開去探望他,所以安心集中隔離吧,您父親就讓家人多費心,有什麼困難我們幫忙協調。”

不到半個小時,做通王先生的工作,一同前往的民警楊龍豎起大拇指,“做思想工作,凼凼確實是一把好手,雖然他剛到社區不久,但他上手這麼快,真是讓全所刮目相看。為他點贊!”

發佈: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