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前3年,岡村寧次就一直在與中國祕密求和,誰牽的線?

一、岡村新職位

1941年7月10日,剛剛被東條英機擢升為大將的岡村寧次,再次被派往中國。臨行,陸相東條率眾幕僚和軍官,親自到火車站為他送行。他的新職是華北方面軍司令。

2天前,東條跟他密談時,交代他2件要事:

一,清剿作戰,維持華北“治安”;

二,勸降策反。

這重心,在第二條。

岡村寧次

日本投降前3年,岡村寧次就一直在與中國秘密求和,誰牽的線?

“你重慶有熟人,”東條對他不無尊敬地說,“可能的話,要對重慶進行和平工作。”岡村在陸士陸大都是東條的學長,無論成績、資歷還是戰功,都優於他。所以對這個老大哥說話敬畏三分。他還特別交代岡村,有自己為他撐腰,“不要擔心別人說三道四。”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是第6任。前幾任都表現平平,甚至被中國軍隊打得找不到北。東條啟用岡村,是看重他在滿洲和武漢的“經驗”。

東條英機

日本投降前3年,岡村寧次就一直在與中國秘密求和,誰牽的線?

這次來華北,岡村把在滿洲那一套全盤拿來了。挖壕溝,並村落,建無人區,把幾十萬老百姓趕到日軍畫好的部落裡。徹底斷絕農民與抗日軍隊的聯繫。又發動了幾場史無前例的大掃蕩,組建秘密暗殺特工隊,1年多下來,東條發現他確實有兩把刷子,華北治安狀況有了一定的改觀。還勸降了最大的部隊,“龐炳勳八萬大軍”。戰功”不可謂不“顯著”。

然而,在東條託付的主要工作上,岡村寧次卻沒有任何成效。那就是談和。

日軍照片

日本投降前3年,岡村寧次就一直在與中國秘密求和,誰牽的線?

這是重中之重。明是打仗,實際上是來尋求日本未來的出路的。從全面打響侵華戰爭後,轉眼五六年,“事變”一直沒解決,幾百萬大軍被死死耗在中國無邊無際的大陸戰場。更要命的是,太平洋戰爭打響了,兵力要往南調,如何穩住日軍佔領區局面,是攸關日本未來的大事。所以,岡村來華北任職不久,就暗地裡開始物色人物,悄然向重慶方面遞去橄欖枝。

二、岡村的人脈

與其他政客軍閥不同,岡村認為,日本扶植起來的南京汪偽政權,並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那隻會對重慶工作帶來麻煩。所以,他要想方設法與重慶有關人物聯繫上。如東條所知,他在這方面確實是有人脈的。那就是昔日那些留學日本的名流。

日本投降前3年,岡村寧次就一直在與中國秘密求和,誰牽的線?

大家也許不知,30多年前,岡村陸士畢業時,曾留校帶過3期的中國留學生,當過他們的“學員區隊長”。如閻錫山、孫傳芳、何應欽、李烈鈞等。還有上日本軍需學校的幾個人,殷同、王芃生等,雖然現在不在軍界,但與他一直有聯繫。尤其是殷同,10年前岡村在關東軍當副參謀長時,就與他有聯繫。後在他的裡外勾結下,促成了罪惡昭彰的塘沽停戰協定。之後,岡村遇到什麼棘手事,都願意找他商量,兩人感情甚密,互為狼狽。現在,殷漢奸已經成為華北政務委員會的要員,岡村找他,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日本投降前3年,岡村寧次就一直在與中國秘密求和,誰牽的線?

1942年8月底,殷同來到岡村營內,說已經與在重慶工作的同學王芃生聯繫上了,還初步說了和平方案。但需要面見詳談。岡村甚喜,立即薄酒款待。又一週,殷同帶來一重慶密使,到北平翠明莊岡村私邸,與岡村“交換意見”。雖然雙方未達成一致,但都同意通過殷同——王芃生這條線建立長期聯繫。

這是岡村寧次最有成就感的一次工作。他感到談和有門,立即向東條彙報,並部署參謀編制密碼,還派出心腹通訊兵駐紮在殷同的私邸,隨時聯絡、通報來自重慶的重要信息。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殷同工作了兩三個月,突然因病暴亡。

日偽軍

日本投降前3年,岡村寧次就一直在與中國秘密求和,誰牽的線?

他忙聯繫殷同的昔日同窗、同樣有日本留學經歷、且是連襟關係的汪時璟,讓他代替殷同繼續與重慶聯繫。好不容易保住了談和這條線。但事實證明,效果並不好。根據岡村的晚年回憶,1942年起,他與重慶每週交換電報一兩次,直至1945年停戰投降,但談和效果甚微,“對方態度強硬,幾乎沒有什麼實際效果。”

三、岡村的求和

雖然3年求和沒有什麼效果,但岡村一直在堅持。為何他如此看重談和?在晚年回憶錄中,他道出了箇中原委。原來,此時的岡村經過在中國多地的作戰,意識到靠戰爭根本解決不了“事變”,更不可能達到滅亡我國的結果。在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中,他認為日本最應該做的就是收兵罷戰,與中國妥協求和。

談和期間,他曾到滿洲找關東軍司令、昔日的老哥們梅津美治郎懇談,梅津和他一致認為,“儘快與重慶妥協為宜”。他又找到日本駐華大使重光葵交換意見,也是認為除了與重慶妥協,別無良策

。然而,岡村只有談的權力,沒有妥協決定權,所以讓步妥協一說,未有下文。

日軍

日本投降前3年,岡村寧次就一直在與中國秘密求和,誰牽的線?

直到戰敗後,岡村才聽說此時的英美中,正在準備召開開羅會議,商量徹底打敗日本後的行動方案。

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中美英3國約定,誰也不得與日本單獨媾和。得知這一細節,岡村更是覺得向中國妥協的最好時機,正是自己與重慶談和的那段時間,而可惜的是,"沒有最高政治家採納、實行”其意見。這令他晚年甚為痛惜。

其實,岡村是在1942年底才開始正式與重慶談和的,但是,彼時的國際大背景已經徹底變化了,他的談和是註定沒有結果的:

  1. 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反攻,日軍自中途島海戰後,受到致命打擊,開始步步失勢,節節敗退,到1945年投降為止,基本沒有打過一個大勝仗。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失去了談判的籌碼,沒有人願意和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談判。
  2. 在歐洲戰場,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對德戰役轉入反攻;而在北非戰場,英美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墨索里尼垮臺。3個軸心國大勢已去,盟國都知道日本命不久矣,所以誰也不會與日本媾和。

日軍

日本投降前3年,岡村寧次就一直在與中國秘密求和,誰牽的線?

歷史中,岡村寧次以文韜武略“最厲害”而聞名。他帶兵在中國打了5年仗,就意識到日本必須向中國妥協求和,才能保住日本的未來,這也算是醒悟較早的一個日軍將領了。這不禁讓人想起“軍中大腦”石原莞爾。石原也堅稱日本不應該與中國全面開戰,堅定認為日本必須像蘇聯那樣,在滿洲發展幾個5年計劃,然後才有實力與中國對抗。他們之所以如此“清醒”,一是因為他們是陸大“精英”,二是他們與中國人打交道多年,對中國歷史、地理、文化研究深有體悟,知道中國人骨子裡的民族精神勢不可擋。

正如石原1938年所說:

“滿洲事變以來,特別是此次事變以來(1937年7月7日),作為我們兄弟的中國人,已經由處在死亡邊緣而醒過來了……當4億中國人睜開眼睛的時候,打瞌睡的卻是日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