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區統籌力量守好居民“安全門”

社區是聯防聯控的主戰場

一些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

安保力量薄弱、出入口多且分散

該如何落實封閉式管理?

來看看這些街道都有哪些好做法

通州區北苑街道

北苑街道長橋園社區西站鐵路住宅區屬於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由小區骨幹成員組建的自管會,協同樓門長、志願者、“文明家庭”等力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封閉管理嚴防死守

在現有門崗人員值守的基礎上,增設專門應對疫情防控的志願者,實行每兩人一班,24小時對外來及返京人員進出小區開展封閉管理、登記排查工作。統一製作車證,內部車輛實行見證放行,外部訪客車輛、外賣及快遞車輛一律禁止進入小區。

街道社區統籌力量守好居民“安全門”

宣傳引導全面覆蓋

在小區的醒目位置張貼防控宣傳材料、佈置宣傳欄、發放致居民的一封信,通過文明家庭志願者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同時聯繫出租房屋房主,主動向社區上報有關疫情高發地區人員租住情況。

街道社區統籌力量守好居民“安全門”

防疫消毒不留死角

每天早晚專門對門崗、樓道、垃圾桶等點位進行消毒,並在公共區域張貼並填寫《消殺記錄》,對小區出入口地墊每小時消毒一次,並視情增加消毒次數。同時,自管會還自購N95口罩用於志願者防護,確保自我防護。

懷柔區龍山街道

龍山街道望懷社區所轄小區多為開放小區,有些小區甚至沒有院落、無口可守。社區針對這一情況,社區多措並舉,全力做好樓門阻擊。

街道社區統籌力量守好居民“安全門”

把好一道門

無法實行封閉管理的小區採取以樓門為單位,組織力量24小時不間斷值守。對走親訪友人員進行勸返,外賣、快遞等安排專人負責投送。

街道社區統籌力量守好居民“安全門”

建立兩本賬

建立小區居民登記臺賬、離京返京人員登記臺賬。將《北京疾控致各地來(返)京朋友的一封信》、“四方責任”書在小區樓門及顯著位置張貼,並隨登記同步發放。

街道社區統籌力量守好居民“安全門”

築牢三個崗

設立“一對一服務崗”,指定專人對重點區域返京人員點對點服務;設立“樓門執勤崗”,對外出歸來人員每天進行登記和體溫檢測並做好記錄;設立“志願者巡邏崗”,小區內24小時不間斷巡迴值守,遇有情況立即向社區報告。

石景山區古城街道

古城街道堅持做到“兩精一高”(精細、精準、高效),提升7個無物業小區出入管理水平。

根據居民類型製作四色“出入證”,方便社區值守人員快速區分進出人員類型,有效提高防疫管控效率,做到“精細”管理。

街道社區統籌力量守好居民“安全門”

針對近期返京高峰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小區已安裝的智能門禁系統開展“數據防控”,做到“精準”管理。要求門禁公司每日篩選當天新啟用的門禁卡並及時與社區對接,社區將門禁卡出入信息與居民登記的出入信息進行對比後,逐一電話核實情況,確保防控排查“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街道社區統籌力量守好居民“安全門”

安裝“紅外線語音提示器”,通過提示器報警系統及時提醒進出車輛人員主動登記信息、接受體溫檢測,特別是提醒夜間值守人員做實做好夜間防控,有效防止小區入口出現失管狀態,實現各小區聯防聯控24小時不間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