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為什麼自學能力都特別強?

人的自學是從小就開始的。

所謂的自學實際上是一個發現、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人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問為什麼當他們看到任何東西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故意刺激我不斷地問問題,尋找對問題的理解,而不僅僅是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會不斷地把幼稚的問題引向基本的科學問題。這些激勵和教育是激勵自學的基礎。

當一個人在小學時,他會自發地比較系統的自學。

自學是第一次摸索著學習如何使用圖書館、檢查卡片、瞭解圖書館資料是如何分類和存儲的、如何一個接一個地找到一份文件或檔案,然後瀏覽下一份文件或檔案,等等。讀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東西,並告訴一個玩伴和班上的其他學生。它有炫耀的成分。

這種自學沒有特殊的目的,它純粹是好奇心和樂趣,樂趣是自學的最大動機。這種自學並不是為了這個學科的自學或任何目的,而是因為有問題需要解決。

在研究生期間,所有的大學都提倡大量的自學時間。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學生應該由學校來教,很少有人能在自學中做得很好。然而,如果討論的不僅是學生,還有研究人員,那麼所有優秀研究人員的研究能力都來自於自學。

因為任何研究都包括自學的過程,一個人是否能自學決定了他或她是否能做研究,任何必須被教導的人永遠不會做研究。

做研究並不罕見。孩子能做到,任何人都能做到。專業的,業餘的,都可以。業餘愛好者做出了大量的發現。

當然,作為一個職業,我們現在通常在課堂上通過、考試,並且在獲得醫生資格之前我們不會開始研究。但是人們根本不需要侷限於這種形式和階段。

為了給兒童創造從小自學的機會,家庭教育方法是灌輸,有些技能可以很早就訓練,但許多最重要的能力遠遠超過通過訓練獲得的技能。

此外,幾乎所有可以訓練的技能遲早都會被人工智能超越。然而,人工智能趕不上任何已經掌握了超越訓練的能力的人。

猶太人可能是最有才華的群體。他們的教育是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挑戰,甚至誦經。他們的父親、兒子和師生之間都不是服從的關係。當一個孩子放學回家時,他的父親經常問:"你今天問老師什麼問題了?"你向老師挑戰了嗎?他們從小就被教導挑戰。如果強調服從,一個人就不可能有創造力。這種通過提問、來挑戰的精神是自學和探索的起點和動力。

在學生時期,很多人沒有形成自學能力,就職上班之後才發現自學能力尤其重要:

初入一個職位,你非常渴望有好的領導或者同事帶你,然而沒人搭理你;

同樣的工作其他人看一眼就能上手去做,你要琢磨好久還是不得其法;

領導安排工作時候,雲裡霧裡只說個大概,而具體工作還是自己完成,你卻毫無頭緒;

熬夜辛苦交了幾次結果,領導都說不對,甚至生氣說:這麼簡單事都做不好。

這些痛苦,經歷過的人都懂,可悲的是,一直讓我們好好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就行了,沒有人會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但工作之後,都要求我們有自學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