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怎麼控制住疫情的?會有第二次爆發嗎?這些外國記者問題很多

3月16日下午,位於北京的國新辦新聞發佈廳一如往常般熱鬧,一場記者見面會即將舉行。現場座無虛席,“長槍短炮”架在發佈廳各個角落,鏡頭齊齊聚焦主席臺。

武漢怎麼控制住疫情的?會有第二次爆發嗎?這些外國記者問題很多


武漢怎麼控制住疫情的?會有第二次爆發嗎?這些外國記者問題很多


時間臨近,主席臺卻空無一人,甚至連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支話筒也沒有,只有一塊巨型屏幕,顯示著武漢新聞發佈廳的實時動態。


這是一場跨越千里、在北京和武漢兩地同時舉行的見面會。採訪對象是四位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專家:內科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杜斌,內科學系副主任、心內科主任醫師嚴曉偉,感染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曹瑋、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吳東,他們將在疫情防控最前線——武漢,回答中外記者在北京新聞發佈廳的視頻連線提問,與世界分享中國的抗疫經驗。


4點整,會議開始,四位專家與主持人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豔春步入會場落座。四位專家對自己的身份、職責進行簡單介紹後,便迅速進入提問環節。

武漢怎麼控制住疫情的?會有第二次爆發嗎?這些外國記者問題很多


時間有限,記者爭相舉手。路透社、CGTN、印度報業托拉斯、荷蘭廣播電視協會、人民日報、韓國京鄉新聞、彭博新聞社、香港中評社、日本電視網、華爾街日報、中國日報等媒體記者先後提問。


“武漢為什麼有不少醫務人員感染?一線醫務人員該怎樣做好自身防護?”

“為什麼武漢的死亡率格外高?預計最終死亡率會是多少?”

“判斷一個病人能否活下去的關鍵指標是什麼?”

“中國是否會有第二波疫情爆發?”

“武漢是怎樣控制住疫情的?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給其他國家?”

......


會議全程以英文進行,記者用英文提問,四位專家也用英文回應,有問必答,毫無保留。


“在疫情初始階段,由於我們對病毒認識不夠,沒有及時發現這是一種可人傳人的疾病,再加上一度出現了個人防護裝備補給不足的問題,所以不少醫護人員在與病患接觸的過程中被感染了。”杜斌說,“我們從中得到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包括眼科、耳鼻喉科在內的各個科室、各個專業的醫護人員,都要接受培訓,掌握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都務必做好自身防護。”


“之所以武漢的死亡率更高,是因為其他省份從中學到了經驗,吸取了教訓,本身病例也相對較少,患者可以得到更充足的醫療資源和更完善的照顧。”杜斌表示,目前仍有3、4000人在醫院治療,現在計算和預估死亡率,有些言之過早。


“作為醫護人員,不管我們多麼努力地去救治病人,總有一些生命我們無法挽留。這是一份壓力極大的工作,要學會調整心態、保證休息,照顧好自己。”吳東還表示,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盡相同,中國的作法只是為世界提供了一個參考案例,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但必須注意的是,每個人都要認真對待這一問題,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和措施。”


對於部分國家採取的“不檢測”舉措,杜斌表示:“我不評論這樣做是對是錯,但我不知道,如果不進行檢測,如何辨別誰是疑似患者,誰是密切接觸者,誰需要被隔離。在我看來,檢測是武漢防控疫情非常有效的措施,只有所有疑似病例都能夠被識別和隔離,疫情的拐點才會出現。”


“目前來看,不用過度擔心中國疫情的第二次暴發。”曹瑋表示,中國疫情第一次高峰已經過去,第二次暴發的可能性較小。但需要關注近期出現的輸入性病例,儘管相關數量仍然保持在較低水平,但預計會持續一段時間。


被問及支援武漢的心情時,曹瑋回答:“17年前非典發生時,我是一個受人保護的學生,如今,我很自豪自己能有機會為祖國、為人民出一份力,相信這也是我們所有援鄂醫務人員的共同感受。”


“當我5周前離開北京時,我8歲的女兒問我為什麼要來武漢,我那時沒有答上來。”吳東與記者分享了一個故事,“上週,我們ICU病房一位57歲的重症女患者病情惡化,在插管前,她用極微弱的聲音跟我講‘醫生,我不想死,這個月底就是我女兒的婚禮了’。那一刻,我找到答案了,我來武漢,不僅是出於醫生的職責,更是出於愛,對女兒的愛,對病人的愛,對祖國的愛,對每一個人的愛。我們一起經歷這份苦難,我們也將一起走出這份苦難。”


屏幕內,四位專家介紹著新冠肺炎的救治方法和經驗,屏幕外,中國已與全球10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等多份技術文件,向韓國、日本、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家捐贈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檢測試劑等物資,決定向世衛組織捐贈2000萬美元用於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中國專家組更是帶著醫療防疫物資和設備遠赴意大利支持當地抗疫工作。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認為,中國強有力的舉措為全球疫情防控贏得了時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指出,中國舉國動員應對嚴峻挑戰,以巨大的犧牲為全人類作出了貢獻。中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世界的普遍認同與讚賞,體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生動踐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


“新冠肺炎不是人類接受的第一個挑戰,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襲豔春最後總結,疾病沒有國界,唯一的方法就是全世界攜起手來,同心協力,一起打贏這場仗。中國將與各個國家緊密合作,為取得勝利貢獻中國力量與中國智慧。

武漢怎麼控制住疫情的?會有第二次爆發嗎?這些外國記者問題很多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曾詩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