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動力的培育

最近很多媽媽在孩子小學高段的時候,來到我們機構諮詢----“老師,我家孩子‘突然’學習上沒有了動力,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老是對學習沒有興趣了,老師你可以幫助下我的孩子嗎?”看著這些焦急的媽媽,我們也很焦急,心想,為什麼此刻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呢!不過還是有補救的方案,但是效果就看孩子大腦的“硬件”條件和家庭的配合

但是有個很好現象就是最近很多家長不再盲目的只去尋找補課機構補課來提高成績了!他們開始思考了,可能他們發現補課不能完全的解決問題了,甚至有些孩子補課一點作用也沒有,反而越來越糟糕!其實學習動力不足只是表現在學習上的狀態,因為現在孩子們都要參加應試考試,通過升學的途徑決定未來。家長都會極其的注意學習成績,只要成績不好了,家長就會很緊張,貌似孩子有問題了!這個時候家長才開始覺察到問題嚴重性,才想到要去補救! 針對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沒有了興趣,背後都是有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找到正確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學習動力的培育


通過我們的諮詢,造成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把他歸納為四個方面,以下是第一種情況及對應的解決方案。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學不會,記不住"

——原因:學習生活中的記憶能力不足,導致孩子在學習過,看過,聽過的內容在孩子的大腦裡不能持久的留下,專業上我們把它叫做孩子大腦的內存容量不足。如果孩子在小學低段,學習內容少,孩子成績差距不大,家長很難發現這樣的情況。總會盲目的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聰明可愛,成績好!在小學高段(3年級開始第一個分水嶺)到初中開始,孩子的學習成績突然下降,現狀是儘管孩子在學習上付出很多努力,補很多課,無論多認真,但收穫甚微。這樣的情況發生這就會嚴重影響孩子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習動力不足。

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是孩子在0-6歲時,在大腦內存的開發的重要階段,孩子大腦發育將會完成90%,後面發育將會逐漸放慢,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到足夠的訓練和開發,會造成孩子的大腦功能不足,埋下的嚴重後果,就是我們常見的記憶能力不足。很多家長會把孩子在這個最重要的成長階段(0—6歲)讓老人或者保姆來撫養,把孩子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階段交給教育能力最弱的人!或者讓孩子在這個階段快樂就好,童年時光就敞耍,什麼開心快樂,就儘可能的提供給大腦發育中的孩子,孩子整個大腦在這6年中,全然的處於“放鬆舒適”的狀態,幾乎處於緩慢甚至停滯無發育的狀態,但是孩子的身體外形,在好吃好喝好玩舒適的狀態下,正常的發育。這樣就會給不懂的家長造成嚴重的假象,看著自己孩子長大的樣子,怎麼看都覺得可愛。但大腦沒有得到很好開發的情況,會到了孩子上學後,3年級開始或者高段後慢慢發生。腦容量6歲前沒有得到很好的發育的情況,解決起來是最難得,幾乎迴旋的餘力很少,這值得每個家長注意!

孩子學習動力的培育

解決方案:培育孩子其實這是一個專業,需要每一家長學習的培育孩子的技能。父母作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掌握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規律,在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去幫助到他們,父母具體需要學習並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孩子已經超出了6歲,並且已經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只有繼續在生活中幫助做好意識反饋的訓練,去幫助到孩子做到腦力訓練,同時還需要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去幫助到孩子做好左右對接,以及邏輯的訓練。腦力的發育出現問題,由於後期的訓練收效甚微,因為它是生理發育的一部分,不可逆的嚴重事實,腦力上的提升我們就不在多說,但是孩子還是有希望去彌補,可以在6—12歲幫助孩子做到左右腦的對接和心智的健全,這樣也可以培育出中等資質的孩子。這也是需要家長有著較高的水平和覺悟去幫助到孩子。

情況二:”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沒法好好去學習,我做不到”

——原因:行為習慣,自我管理能力較弱

這類同學容易受周圍環境、人際交往等因素影響從而無法安心學習。比如常見的自我行為管理習慣差,自我情緒管理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堅持性差、厭學、抑鬱等等,這些困擾過度地消耗著孩子能量,縱使潛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發揮,最終學習也受到嚴重干擾。

原因:在孩子1.5歲開始,行為習慣管理的功課,就開始進行了。3歲開始的情商的發育,給孩子正確的示範如何正確的待人接物,以及情緒情感的處理。孩子就會很順利的度過那個階段,並且影響到後來的生活,但是還有很多成年人的情緒管理都是有問題的,就更不可能去幫助到孩子。

孩子學習動力的培育

孩子在1.5開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時常打斷孩子的說話和玩耍,以及沒有給孩子設立邊界和規則,讓孩子隨心所欲,及時行樂。怎麼好玩怎麼度過這幾年,家長也沒有任何的規矩和原則去縱容孩子只要你開心就好,但是孩子還會帶著開心享受就是美好生活,這樣的邏輯,去面對後來的小學,中學生活。他們會發現當學習任務和學習壓力來領的時候,那些開心和快樂不能幫助到他解決問題。孩子的整個身體到精神的鬆散,讓孩子自己沒有辦法高度集中精力去投入到學習中,或者投入很短的是時間,整個人都要塌陷下去一般,完全沒有辦法去持久的進入狀態,導致孩子很難在學習中拿到結果,從而進入惡性循環,學習沒有動力。好學習需要好習慣和高度的自我管理能力來幫助孩子,支撐孩子們拿到好結果,從而去擁有學習動力。

學習就會沒有動力,在孩子1.5歲開始沒有做對的地方,埋下的“學習動力不足”的“炸彈”,這可能讓孩子終生買單。如果能夠提前預防,這也看家長的覺悟以及學習能力,行動力。孩子年齡不同解決方案不同,如果孩子在6歲前,可以說這是中了大獎般的幸運,你可以較為輕鬆的幫助孩子繼續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自我管理能力,當然家長的學習是必須的,你可以自己看書,也可以學習相關課程,例如《父母心學》。當你掌握了孩子的成長規律,你就知道你可以去做哪些事情幫助到你的孩子,就像他在嬰兒期,你見到他餓了哭泣,需要給她餵奶一樣簡單,一樣的去解決問題。如果你不能熟練的掌握這個規律這個技術,就算你知道再多的育兒方式,你也學不會,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找到真實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家長除了懂,還需要做到知行合一,時刻的去做到,表面看是幫助孩子塑造自我管理能力,行為的規範,其實家長在自我修行。他需要家長建立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根本法,創造好的環境讓家庭根本法,在其中好好的生根發芽。家長的知行合一,去給孩子示範如何做到,在過程中去幫助到孩子。孩子身上發出的所有的家長所謂的問題,都是家長身上的映射,家長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去意識到自身的學習成長,改變提升,乃至於才有機會去幫助到孩子。孩子年齡小,家長還可以通過學習並掌握,一次性的把孩子教育好。其實真的孩子出了問題,其實映射到家長的生活工作婚姻中,其實也是有問題的。在這個時候,只是借用孩子的教育契機,來幫助家長同時進步,從而收穫一個各方面良好發育的孩子。

情況三“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會學

因為這些同學的學習技能發展滯後,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習任務經常完不成、容易陷入書山題海、產生知識漏洞。急需提升如:學業目標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課堂學習效率、各學科學習技巧等學習技能。根源是孩子的左右腦不對接,在抽象到具象,具象到抽象的變化中不能靈活的轉變。

這類同學大多是家長喜歡包辦代替,從小讓孩子什麼都不做,只需要好好學習就可以,全是去學興趣愛好班,讓孩子沒有時間來通過創造性的勞動,來訓練自己的思維。從而孩子在學習上,只會死記硬背,只會簡單記憶,沒有把知識轉化為自己要使用的工具,從而不會去靈活面對千奇百怪的題目變化運用。僵化的簡單運用,在孩子低齡階段,還比較適用,到了高段學習,科目的數量增加,難度增加,讓孩子不能應對的時候,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孩子就會造成學習動力足。

孩子學習動力的培育

情況四:“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不知道為啥而學”

——原因:邏輯短,信念弱,價值觀單一。這類同學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學習,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於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往往不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學習中看不到學習本身的更多,更長遠,更大的價值。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現在青少年抑鬱自殺情況很多。這類同學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多數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高中、好大學而學,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沒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隨大流,過一天算一天。一個人需要明確目標,幫助其專業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才能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現在孩子們需要全面充分的瞭解自己的潛能優勢,如果孩子的信念價值觀沒有正確塑造,獨立人格沒有建立,就會讓孩子在學習上發生動力不足,不想學習這樣的狀況。

在孩子0-16歲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身邊信任者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孩子的教育,以及信念的輸入,在生活中,學習中和信任者的交流中,逐步幫助孩子建立完整的信念體系,幫助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而且能夠積極正面的去面對,處理,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問題來領的時候,整個人從精神到身體都是癱瘓的狀態,全盤的否定自己。

正確客觀的自我認識,正確的信念價值觀的塑造,需要家長在整個的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去做好。3000個正確邏輯正面信念的輸入,形成孩子穩定信念價值觀。在孩子生活學習中自己的親身經歷,自己的觀察學習得出的結論!孩子完整的完成一件事情後,孩子可以得出對自己有意義的結論。

我們會觀察到現在很多孩子的親身經歷都是在家人準備好一切的時候,他是最後那個被邀請出來的享受者,比如日常的生活,全家人忙著做飯,做家務,忙工作,家裡孩子就像一尊小菩薩供養在客廳沙發中間看著動畫片,到了吃飯時,被哄著去吃飯,有些小孩還要發脾氣,全家排隊來邀請到飯桌子上,而且是孩子先吃好吃的,全家人輪流給孩子夾菜。讓孩子滿意了,碗筷一甩,呼溜的又去蹲在沙發前看低水平,搞笑,價值觀錯誤的動畫片。要麼就是帶著孩子去高消費,去奢華的旅行,作為孩子的莫名其妙的獎勵,或者帶著孩子享受父母創造出來的結果!孩子沒有看到這件事發生的前因後果,他會覺得正常人都應該有這樣的生活,我就是該這樣。居然有些家長會認為這是正常的,長久的這樣的親身經歷,讓孩子得出什麼結論呢?我是應該被優待的,我有我家最高地位,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為我付出,大家都應該讓著我的,我什麼也不想做,我也會有這樣美好的生活和物質!現在的生活也很好的,不用努力去做呀!

孩子學習動力的培育


那孩子帶這樣的信念價值觀去到真實的生活中,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會是什麼樣的呢?同學們會將就他嗎?老師會對他沒有任何要求嗎?他會經常和同學發生矛盾,會進入不到學生圈子裡,他會被學校學生邊緣化,這樣的狀況他還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嗎?可能在他們的眼裡,老師都應該是為他的服務的服務人員吧,在學校老師面對繁重複雜的教學任務時,學校老師幾乎沒有任何的功夫來觀察對接到到每一個孩子的情緒情感變化發展,觀察到的都是那些在學習中出類拔萃的孩子。最重要的時這樣的孩子從小沒有經歷完整的勞動,他不知道客觀事情發展的真相是什麼,因為做的少,得出正確的結論的經驗和方式幾乎沒有,我們可以觀察到不管是學習還是我們的工作中,真實的生活是要求我們有結果的,是需要我們有創造價值的能力本身,如果在從小沒有通過完整的創造性的勞動,孩子是很難有正確的自我認知,正確的對世界的認知,很難在每一次學習和生活中,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這樣的孩子就期待走捷徑,沒有捷徑就想去放棄,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學習到了小學高段,初中開始,對學習越來越沒有動力的真實原因。在年幼的學習中只要有好的大腦硬件和好的學習習慣,孩子都可以出類拔萃,成為優等生,但是後期的學習,難度的增加,必須要孩子有正確的自我認知作為對自己的自信的基本動力,加上孩子有正確的信念價值觀,來引導孩子去長久的學習過程中自我做出調整。

以上通過四個方面來幫助大家分析到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是哪些。事實上孩子的學習只是在孩子的教育中其中的一個版塊,讓孩子成一個腦力強大,心智平衡,行為美好,有愛的能力並有創造價值能力的人,應該作為每一個最基礎的教育。終究這個孩子是要成為對這個社會有用的人。

孩子學習動力的培育

孩子成長從出生前到孩子16歲,家長都應該去重視!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在對外界的信息進行吸收,他的大腦在刺激中得到發育,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成長都會有不同"功課"去一一完成,這個需要家長了解並掌握0-16歲的孩子成長規律,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去正確的幫助到孩子,在每個階段你都可以確定,培育孩子你是做對了的。這個16年下來,你會發現,孩子長大了,同時你也成長了,你會更喜歡你自己。因為養育一個孩子,你成為了更好的自己,藉由培育孩子實則再次成長家長自己,這就是成為父母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