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撑起了半壁江山,如果取消民办学校可行吗?

华夏少林


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应该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如果当成赚钱的企业来办,还不如不办。


大不有为


可以取消民办学校,民办学校都是野鸡学校,没有公家的正规,我上的就是民办学校,学的厨师,我真后悔干着一行,工作不好找,企业也不会给交五金,我初中没毕业老师就推存我上中专,中专出来当工人,九年义务教育才上了6年。


用户1563286766777689


对于民办学校,我不知道题主说的是那个地方?民办学校怎么就撑起了半壁江山?是数量上有半壁江山?还是教育贡献上有半壁江山?要客观分析问题,不能夸大其词。

别的地方我不说,我就以武汉市为例,截止2018年,武汉有民办高中20所、民办初中25所、民办小学15所,也就是说民办中小学一共60所,你知道武汉市一共中小学多少所吗?共1000多所!民办学校只占所有中小学的二十分之一左右。从数量上来讲,还没有半壁江山。

如果说高校的话,这个比例稍微高些,武汉市目前有高校84所,含本科和专科,其中民办高校31所。如果看武汉的话,民办高校的比例比民办中小学高。但是,民办学校取消可行吗?我的回答是:“行!”当然,要分中小学和高校。

第一,中小学取消民办学校一点问题都没有

说实话,民办学校对于教育是一个补充,并不是必然。有了民办学校,给了一些孩子一些出路。但是,没有民办学校,我觉得我国教育的焦虑症会好很多。以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不够,国家没有更多的经费,所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现在,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国家已经能够负担起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所以,对于义务阶段,完全可以取消民办学校。

第二,民办高校可以保留

与义务教育阶段不一样,高校应该允许民办教育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民办高校对于高校办学具有一定的鲶鱼效应。因为高校与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别,其人才培养的任务是不一样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如果学校质量好,我倒是将以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但是有个前提是一定要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


总之,对于中小学阶段,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取消没问题,而且我建议取消,统一由国家负担。高校则应该鼓励民办学校发展。


义哥说教育


1952年毛泽东主席致信周恩来总理,要求政府全面接管所有私立学校,废除贵族学校,取销干部子弟学校,与人民子弟同等,不能分三六九等。


王定发2


我认为「不行」

先问“是不是”,再看“能不能”。

民办学校到底有没有占据到中小学的半壁江山呢?我可以用确切的数据告诉大家——没有。

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而民办教育方面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18.35万所,占比35.36%,其中学前教育中的民办学校占比最大49.1%,勉强占到半壁江山。

这是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高等院校的总的数据,我们再来看中小学的情况。

全国小学一共16.18万所,在校学生10339.25万人;而民办小学一共仅6179所,在校学生884.57万人。从学校数量看,占比仅3.8%,

从在校人数看占比8%。

全国初中一共5.2万所,在校学生4652.59万人;而民办初中一共仅5462所,在校学生共636.3万人。从学校数量看,占比为10%,从在校人数看占比为13%。

全国普高+中职一共3.45万所,在校学生共5489.8万人;

而民办普高+中职一共5209所,在校学生共537.9万人。从学校数量看,占比为15%,从在校人数看占比为9.8%。

结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民办教育都没有占据我国中小学的半壁江山。

财政贡献——民办教育做了什么社会贡献

截止2018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共18.35万所,占全国比重35.36%,在校生达5378.21万人。

从2002年通过《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后,16年间,民办学校增加了12万所,学生增加了4200万人,为社会提供了5亿人的公共教育服务。按照2018年全国生均一般公共教育事业费用预算,财政贡献超过7000亿,其中中小学义务教育的财政贡献超过1800亿,占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公共预算的9%。

取消民办教育,财政压力太大

如果取消所有的民办教育,就意味着现今由民办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转为公办学校承担,即国家必须每年拿出7000亿的财政资金来满足5378万人的受教育权利,其中中小学阶段需要增加1800亿的财政预算才能满足当下现实需求。

这只是最低预算,实际情况是,民办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一般要高于当地的平均公办教育水平。如果按照1.5的系数来换算,取消民办教育,将额外增加1.05万亿的教育财政负担,中小学阶段增加的财政负担将为2700亿。

民办教育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公共教育资金不足的现实问题。取消民办教育,这笔钱由谁出?

取消民办教育,大家都不会高兴

即使由政府全额承担教育支出,但是会有更多社会群体对教育现状不满意。

从2002年到2018年,民办学校在校人数增长了4200万人,而公办学校人数却下降了2200万人;其中民办中小学人数增长1000万,公办中小学人数却减少了4400万!

造成这一升一降的原因是学生总额减少了吗?不是,2018年全国总在校生2.76亿,比2002年总在校生2.56亿,还多2000万人。

是因为公办教育财政投入太少吗?不是,201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共36990亿,而2002年财政教育经费仅为3491亿元,16年教育支出增长了15倍!

对上述现象的唯一解释只能是:单纯的公办教育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多元化、优质教育的需要。

取消民办教育,让公立学校取代民办学校,有钱人肯定不会同意。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用高价去购买优质教育,现在强行让他们降低教育质量,他们能满意吗?

取消民办教育,穷人也不会同意。因为很多民办学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因为买不了学区房才不得不进入民办学校,他们本来就是被公办教育排斥的一个群体,是民办教育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

取消民办教育,公办学校在校生也不会同意。因为取消优质的民办教育,意味着将有大量的新增人群争夺公办公办教育资源,意味着公办教育的人均教育资源的减少。

所以,当下取消民办教育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一繁老师说教育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我的观点是:取消民营学校是不可行的。

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都存在着民办学校,占比最大的是民办幼儿园,大城市几乎一个小区就有一所民办幼儿园,它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公立幼儿园。而其他各学段的民办学校占比很少,应该不到百分之一。

第一,不可否认,民办学校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国家教肓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民办学校吸纳了大量的学生,减轻了政府的教育压力,缓解了老百姓的孩子入学难的问题。比如幼儿教育领域,公立幼儿园数量少,招收幼儿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时候,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论它打着什么招牌,做了如何的广告宣传,但有一点是老百姓贴身感受到的,那就是自己家的孩子有幼儿园可上了。




第二,从这个意义上说,私立幼儿园对幼儿入园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现在,国家决定对幼儿教育进行大范围资金投入,各地纷纷开工建设公立幼儿园校舍,这种情形,人们已经看在眼里了。那么,在这种特殊的时候,有些人认为私立学校应该退出教育领域,希望国家取消它的存在,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恐怕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私立学校赚不到钱,自行退出教育领域。为什么呢?




民办学校和所有的民营企业一样受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保护。

第一,民办学校的属性是企业,以赚钱为目的,不具有公立学校的公益性,这是母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它与其它民营企业不同的是,它没有用公司的名称,而是以学校的名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尤其是以“实验”二字出现的民营学校,还有那些由各地知名公立学校挂名的所谓民营学校。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往往被挂在门上的名号所蒙蔽,而忽视了它真正的目的——赚钱。



第二,因为它要赚钱,要把校舍与基础设施的投入赚回来,然后赢利,因此它就要在办学理念和管理上下功夫,在广告宣传上做文章。比如某某英语实验中学、某某名校集团分校、某某艺术幼儿园等等。在管理上寻求与公立学校截然相反的管理方法,以示比公立学校优异许多。比如完全封闭式管理、半军事化管理等等。所以人们往往认为民办学校的管理比松散管理的公立学校好了许多,便争着抢着掏出腰包里的钱,把孩子送了进去。



第三,但是,由于私立学校是封闭管理,闲杂人等很难入校以探究竟,所以人们对私立学校总有一种神密感。我们很少听到私立学校有什么校闹的事情发生。为什么呢?是因为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的家长没有了退路,如果孩子被私立学校辞退,他的孩子将无处读书,公立学校有学籍管理,没有学籍是无法读书的。所以,即便孩子受到体罚了,也装聋作哑不去和私立学校闹腾。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教育包含了“教”和“育”两方面,可想而知,一个以赚钱为目的私人企业怕是只有“教”而无“育”了。说实话,我总是认为民办学校是独腿走路的。

即便如此,它仍然属于民营企业,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保护。

2O18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方针丝毫不会动摇,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这次座谈会是针对社会上有些人提出的“民营经济离场论”和“新公私合营论”而召开的,是习近平主席给民营企业的定心丸。

第一,虽然民办小学和初中今年被纳入了义务教育序列,政策规定必须划片招生,摇号补足。这一政策堵塞了民办学校以往得天独厚的提前招生、面试招生的渠道,其升学率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但它之前经营的“人气”,恐怕一时半会儿还不会从一些人的脑海中消失,尤其是高傲的有钱人,他们总是不想让自家已经被惯坏了的孩子与贫民的孩子同处一个屋檐下。所以给民办学校投钱的人还有很多,它们的利润依然存在,生存空间还有余地。



第二,从这个角度看,它们自愿退出教育市场的可能不大。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护,得到了国家的肯定与支持。因此,让民办学校离场,或者让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合营,都是不符合国家支持民营企的政策的,也是不符合法律精神的,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背道而驰的。

所以,希望国家取消民办学校的想法都是普通老百姓的一厢情愿,说不好听一点是嫉妒心理在作祟,事实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张旭语文


我认为「不行」民办学校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弥补公办学校的不足。由于公办学校由国家出资建立,并接受教育部门管理(民办也是)。民办的目的是满足大部分人群的教育需求。比如:让教师工资、课程设置、教学条件相对较平衡。(但也因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国家建设项目的影响。如211、985)

民办学校的扩展范围很大,他可以重点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满足广大家长朋友的需求。在教学条件上不同民办学校之间区别很大。

可以说民办和公办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以后比例上可能会有倾斜,取消不行的





肖亚043


为什么政府让民办学校撑起半壁江山?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改革开放认来民办学校大量兴起,利用金钱的力量与公办学校抢优秀师资,抢优质生源,近年更为激烈。近几年的考试成绩很多私立学校名列前茅。社会和政府利用人们注重培养仅仅一个独生子而女望子成才的心里,巧取豪夺。把教育推向市场化。社会上为了孩子富人与穷人们展开了角斗,富人们为孩子几万十几万的投入一笑大方,而穷人家的父母玩命也要去,教育成为他们生活的巨大负担。教育成了用金钱实力衡量人才的阵地。长此以往社会的精英只能是富人的天下,这样培养出的精英们怎能不视财如命。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初衷。呼吁政府及社会对公办义务教育加大投入,制止教育的恶性竞争。把九年义务优质教育牢牢的撑控在公立学校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


发发发爷


民办民办,要的是钱。

与公同价,能够发展?

制造差距,名曰超前。

说是“补充”,实造弊端。

国民教育,公益显现。

遏止混乱,不需民办。

育人大计,养痈遗患。

再若姑息,为时已晚!


路边青青无名草


是否要取消民办学校,不能搞一刀切。我的总体观点是,义务教育阶段,以公立教育为本;到了高中或大学阶段,可以公立教育与民办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义务教育阶段

这是关于义务教育的权威解释: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义务教育一般9年,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令人害怕的,不是经济,军事,战争这些,而是教育。因为教育关乎人心,人心关乎国运。

一方面,义务教育以公立为本,可以保障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确保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另一方面,在道德品质把控方面更有保障。

我看了几期《邱毅说》,里面讲到,台湾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历史教科书问题,把中国史删除了,只有台湾史与东亚史,中国大陆的信息放在东亚史中一笔带过。这个非常可怕,一旦台湾儿童受到这种教育,那就完全丧失了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的认同感。如果战争与武力是让一个人肉体上屈服,那么这个教育就是让人从心灵上精神上屈服,这才是最可怕的。

香港之所以出现目前的一些问题,也是教育出了问题,你看上街闹事的都是小年轻,而那些上年纪的对祖国和民族还是有很强烈的认同感的。

所以义务教育一定要坚持公立属性,普惠属性,在小孩子还不具备成熟心态与思维的时候,严防西方国家的“颜色革命”。一个人如果连国都没有了,哪里有家啊?那是忘本啊!

但有一个前提,义务教育强调公立,那政府就必须配套出相应的学校以及师资,你不能说强调公立,但供给又不足,那么上不了学的孩子怎么办?难道排队一天一夜就为报个名?所以,一定要真正做到,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上得了学(义务教育)。

2.非义务教育阶段

幼儿园阶段,孩子该不具备什么分辨意识,主要是让孩子玩耍,释放天性,至少待在学校有老师照顾,有同学陪着耍,也不孤独。但受限于国家师资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部公立,所以大量私立幼儿园作为有益的补充,国家只需要做好监管即可。

至于中专,大专,职业学校,大学这些,既要有专注于学术的,也有专注于技术的,也有专注于综合素质的,百花齐放,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人才供给,满足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念已基本定型,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孩子也逐渐懂事了,也有分辨对错是非的能力了,所以不太担心孩子走歪路走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