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不是谁抱的多就跟谁亲呢?

onelove阳光


宝宝是不是谁抱的多就跟谁亲?

宝宝和爸爸亲,和奶奶亲,为什么就是和我不亲?

一岁小孩的玩具熊
  • 为什么我的宝宝我一抱就哭,而婆婆抱就能哄睡?
  • 为什么整天陪娃的是我,可爸爸下班回家,娃就会很谄媚的黏上去不理我了?
  • 为什么我家宝宝谁逗都笑,就我逗不笑?
  • 为什么我上班一天回到家,宝宝看见我都没表情?
  • ……

造成这种现象和宝宝的心理发展规律是分不开的,而在宝宝心理发展过程中你的所带给宝宝的信息起到关键性作用。那么我们来看看宝宝的心理过程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以供宝妈参考下自己的行为在宝宝心理发展过程中留下什么印象。

婴幼儿心理发展过程:

1、婴幼儿心理发展过程是遵循一定的逻辑行的,是一个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的。,不可缺少和中断的。

2、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具有可塑性的,如果宝妈在某个过程中缺失或者做的不足,那么就可能导致宝宝对你的印象不一样。

3、婴幼儿时期心理发展对宝宝以后人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宝妈一定要引起重视。

那么宝宝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呢?

1、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2、记忆能力的发展

3、思维能力的发展

4、想象能力的发展

5、注意特征性的变化

6、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7、自我意识的发展

8、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9、意志力的发展

10、气质特征

11、语言的发展

12、动作能力的发展

下面详说下各个发展特点的表现有哪些

1、感觉: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应。

表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获的客观事物形状、色彩、声音、气味、味道等。

2、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知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岁以前的婴儿记忆力较差,一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范围随之扩大,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能够记住的事物也越来越多。此时需注意多重复的耐心的交流沟通,多耐心的重复的教会孩子认知。

两岁左右可以有意识的回忆以前的事情。这和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此时这种能力还很弱。

3.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的思维有几种方式,在成人头脑中是并存的。但是从发生、发展的程序看,它们有先后顺序,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它们从发生到发展、成熟,大约要经历18~20年的时间。4.想象能力的发展新生儿没有想象能力。周岁之前的婴幼儿虽然可以重现记忆中的某些事物,但还不能算是想象活动。

5.注意特性的变化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3个月左右的婴幼儿可以比较集中注意力某个感兴趣的新鲜事物,5~6个月时能够比较稳定地注视某一物体,但持续的时间短。1岁半的婴幼儿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的婴幼儿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的婴幼儿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2岁半的婴幼儿能集中10~20分钟。

6、是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0到1岁阶段主要建立的是亲子关系,也就是婴幼儿同父母的交往关系。父母是婴幼儿最亲近的人,也是接触最多的人,在关怀和照顾的过程中,与婴幼儿有充分的体肤接触、感情展示、语言刺激,这些都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1岁一3岁建立的玩伴关系,常常是一对一的活动,要建立群体的玩伴交往关系还有一定的困难。3岁以后建立起来群体关系。当婴幼儿满进入幼儿园,同时群体关系已经建立,那么婴幼儿适应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7、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它的发展是人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8、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0——3岁婴儿的情绪和情感,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0——3岁婴儿的情绪和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意志(控制)力的发展

9、在1——12个月阶段,开始产生一些不随意运动(率性而为),进而有随意运动(自主调节)。

1——3岁阶段,开始是由成人用言语调节婴儿的行为,诱导婴儿做某些事情,禁止做某些事情;以后是婴儿自己用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我要”干什么,“我不要”干什么,这种具有明显独立性的行为更多的是在2——3岁阶段发生的。当婴儿开始能在自己的言语调节下有意地行动或抑制某些行动的时候,这就出现了意志的最初形态。这时的意志力水平极差,只处于萌芽状态。(等待、忍受)(适度满足、延缓满足)

10、气质特征

气质是个人的先天特征,只表现个人特点,无好坏之分,更多的稳定性,在出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表现得最为充分。性格有好坏之分,更多的可塑性。

11、言语的发展

12、动作能力的发展

注意以上阶段发展的同时,宝妈还要多和宝宝进行眼神交流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母婴眼神接触好处多:

妈妈看着宝宝的眼睛是建立母婴之间眼神接触的开始。这种眼神交流使宝宝加强对妈妈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关注妈妈,和妈妈建立互动,而这种互动是宝宝学习的基础。

妈妈看着宝宝的眼睛也可以建立宝宝对妈妈的信任和依恋,使宝宝建立起对世界的安全感。

母婴之间的眼睛接触也为宝宝以后语言和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妈妈指着杯子说“这是杯子”,宝宝看妈妈,从妈妈的眼里得到确认,妈妈说的就是指着的杯子。宝宝把“杯子”的发音和杯子本身建立起联系,以此学习语言。

再比如,当宝宝碰到陌生人时,宝宝会看看妈妈,得到关于这个陌生人是否可以信任的线索,而决定自己是否要和他亲近。

妈妈可以在喂奶、给宝宝洗澡、给宝宝穿衣服,或者在宝宝清醒地躺在摇篮里的时候,温柔地看着宝宝的眼睛,和宝宝说话,哼歌给宝宝听。

对于一个小婴儿来讲,他的情感发育和认知水平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他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做“亲密”,尤其是三个月内的婴儿,连人都不太认得,充其量会有一些因为被满足了而产生的愉悦感,根本就是处在“有奶就是娘”的阶段。

如果某个新生娃只有奶奶抱着会安静,很可能只是因为奶奶以前抱过婴儿,抱着的姿势会比较舒服,仅仅是一种条件反射,并不意味奶奶对娃来说就是特别的。

退一步来讲,就算宝宝现阶段的确是更喜欢爸爸,或者更喜欢奶奶,那也不意味着他和你不亲密,很可能是因为妈妈像空气一样日常的存在,反而让宝宝感觉不到了,其他家人对于宝宝来说,会感觉更特别,更新鲜,难免多勾搭一下。

但是,如果宝宝真的离开了妈妈,他还是会像失去空气一样受不了的。

而且很多宝宝有一种“欺负人”的现象,当他和最亲密,最具安全感的亲人在一起,就会更“作”一些,因为他能感受得到,就算自己再怎么放飞,妈妈还是会同样爱他,所以他就会不知收敛,各种闹腾。

但是如果待在他觉得“不太亲密”的人身边,他就会比较“客气”,有意的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显得比较“乖”一些。

这样的表现会让很多妈妈产生误解,好像宝宝就对自己有意见才很闹,其实这恰恰正是宝宝和你很亲密的一种表现啊!

再退一步,就算是宝宝现阶段,因为各种原因,看起来的确对保姆或者祖辈更亲近,和你感情淡漠,你也一样是有很多机会“赢回”他的心的,他还小啊,以后的日子长着呢,只要你爱他,对他温柔,对他好,关心他,他会感觉到这份爱的。

比较敏感的宝宝会在三个月之后开始认人,比较不敏感的可能要拖到6个月以后,并开始所谓的“陌生焦虑”阶段——被陌生人看到会狂哭不止,这个时候的宝宝才能分清楚什么是“熟悉的人”,什么是“陌生的人”,并会明显的更加亲近平时经常见到的那几个人。

但是,要宝宝从平时最熟悉的几个家人里,挑出一个他最爱的,呃,对不起,他可能暂时还没那个能力。

他可能最喜欢吃妈妈的奶,最喜欢爸爸给他举高高,最喜欢奶奶跟他做鬼脸,最喜欢爷爷带他出门……反正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一切都凭小爷心情,刚才爸爸陪我玩得开心,我就想缠着他,刚才妈妈说话语气有点凶,我就不想理她。

越小的宝宝,行为反应就越情绪化,大多数时候你可能根本不明白宝宝这个行为到底什么原因,他自己也是转眼就忘了。宝宝那一刻的别扭和拒绝,只是表现出一个当下的态度,转过脸来,可能就不一样了。

所以,妈妈们对于一岁以前小宝宝的一些抗拒或者不理睬的行为,不必过度解读,这并不代表他讨厌你,很可能只是因为一时的心情不好。

退一步来讲,就算宝宝现阶段的确是更喜欢爸爸,或者更喜欢奶奶,那也不意味着他和你不亲密,很可能是因为妈妈像空气一样日常的存在,反而让宝宝感觉不到了,其他家人对于宝宝来说,会感觉更特别,更新鲜,难免多勾搭一下。

但是,如果宝宝真的离开了妈妈,他还是会像失去空气一样受不了的。

而且很多宝宝有一种“欺负人”的现象,当他和最亲密,最具安全感的亲人在一起,就会更“作”一些,因为他能感受得到,就算自己再怎么放飞,妈妈还是会同样爱他,所以他就会不知收敛,各种闹腾。

但是如果待在他觉得“不太亲密”的人身边,他就会比较“客气”,有意的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显得比较“乖”一些。

这样的表现会让很多妈妈产生误解,好像宝宝就对自己有意见才很闹,其实这恰恰正是宝宝和你很亲密的一种表现啊!

再退一步,就算是宝宝现阶段,因为各种原因,看起来的确对保姆或者祖辈更亲近,和你感情淡漠,你也一样是有很多机会“赢回”他的心的,他还小啊,以后的日子长着呢,只要你爱他,对他温柔,对他好,关心他,他会感觉到这份爱的。

如何改变宝妈现状

1、多多的肢体接触

亲亲抱抱永远都不嫌多,不要怕惯坏,可以说,每个宝宝都有“皮肤饥渴症”,抚摸和拥抱是宝宝最容易感受爱的方式。

所以,洗澡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感情的方式,欢乐的玩水,温柔的擦洗,再从头到脚按个摩,宝宝真是会开心到飞起,如果你没有太多时间陪宝宝,那至少每天给他洗个澡吧。

2、多互动

小婴儿虽然听不懂,也不太会玩,但是他们其实无比的渴望各种信息的输入,也非常享受和大人的互动。

他们会玩一个捂眼睛的躲猫猫玩一百遍不嫌腻,也会喜欢听你学各种动物,车辆,机器的声音听得咯咯笑。看到你的笑容,他们会笑得更加开心,听到你说话,他们也会咿咿呀呀的学。

但是其实很多大人是懒得和孩子互动的,因为逗小婴儿的方式实在是蛮无聊的,如果你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的和宝宝各种交流互动,他也会非常喜欢你的。

3、每天都有一些仪式感

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回答说:“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不是矫情,是一种人类感到幸福的途径,所以,如果你能每天定时给孩子一些只属于你们二人的小小仪式,孩子也会因此感受到更多的爱和幸福哦!

譬如说,每天早晨醒来,按顺序亲吻他的脸蛋,肚皮,脚丫。

譬如说,每天回家,都要把宝宝抱起来,从头到脚抚摸一遍。

譬如说,每天睡觉,都要按顺序亲吻他的左右脸颊和头发。

每天定时,定点,按顺序,做同样的事,就是仪式,天长日久,孩子会离不开这样的仪式,也会离不开你的。

其实,只要你还惦记这“怕孩子和自己不亲”这件事,那就基本不会发生这种状况。

那些真的和父母不亲密的小孩,父母根本就不在乎孩子和自己亲不亲。我还没见过一个父母长时间的追着亲近小孩,小孩却完全不领情的例子,即使一开始会别扭,时间长了也会开心的接受。

弱小的孩子对于“慈爱”是基本没有什么抵抗力的,他要的爱,从来都是越多越好。

话说回来,娃儿心中的NO.1,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一岁之后,当他像小尾巴一样缠着你,只要妈妈谁都不要的时候,你就恨不得他能多亲别人一些,好让自己能清静的上个大号了……

只要你爱孩子,怕什么孩子和自己不亲,不存在的!


伴宝宝一起成长


跟你说说我的经历吧!

宝宝从出生就一直跟我睡,4个月之后我上班,老公出差大半年不在家,白天基本全是奶奶在带,跟奶奶特别亲,看我就像个陌生人,有时候晚上都不愿意和我睡,那时候真的就感觉我是外人,她奶奶才是“妈妈”,真的感觉特别失落,特别委屈,有几次连家都不想回,一直持续到第十二个月…

宝宝一岁多知道谁是妈妈了,他自然而然地就跟妈妈特别亲了,走哪跟哪,奶奶再怎么召唤都没有用了,所以不用担心,妈妈的地位是没有人能取代的。





远远0209


一般来说是这样的,我是上班族,孩子4个多月快5个月时我就去上班了,白天是姥姥带他,刚开始时也是跟姥姥比跟我亲,心里也有点难过,后来看了宝宝app里别人的解决方式,现在孩子也和我亲了。

我是这样做的:1.下班以后尽可能多的与孩子亲子互动,会抱着孩子说话,唱歌,玩游戏,虽然他小,但是也会有反应。2.晚上让孩子和我一起睡,只有带他睡觉,他对我才有依赖性,才会和我亲,而且我也能更好的了解他的脾气,进而更好的与他相处。3.尽可能多的对他微笑,最好不要对他发脾气。我发现很多上班的妈妈或者爸爸,会把坏脾气对孩子,有时候会没有耐烦心带他,孩子也会有所感觉,所以会和你不亲。

现在,我一回家,我儿子会很高兴,手舞足蹈,会兴奋的要我抱,和我很亲。

这是我平时的经验,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可爱柚妈


宝宝是不是谁抱得多就和谁亲,表面看来好像就是,谁照顾孩子多,谁照顾孩子多孩子就和谁亲。小区里和我女儿一起上课的小朋友,从小是奶奶带大的,有一段时间被奶奶带回了老家,知道上幼儿园,都是和奶奶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不要爸爸和妈妈,都得要奶奶。

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多,但是孩子其实并不是谁抱得多就和谁亲,而是谁照顾得多就和谁亲,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了婴儿依恋关系的建立。

了解孩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快速的和抚养人建立起依恋关系,来保证自己可以被更好的照顾以便生存下去。而这种依恋关系想要真正的建立起来,一般需要等到孩子7个月之后。

心理学家鲍尔比把依恋关系分为四个阶段:

0-2个月,前依恋

2-7个月,形成中的依恋

7-24个月,明确的依恋

24个月之后,目标矫正的伙伴关系

伴随着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好,孩子的依恋关系其实被分为了两个部分,7个月之前,婴儿的依恋以被动为主;7个月之后,孩子的依恋关系会更主动。

第一阶段,孩子出生前2个月

这个时候,婴儿属于前依恋关系,哭声就是孩子与大人建立关系的行为,但是孩子并不认人,谁抱都是一样的。

第二阶段,2-7个月

这一阶段,婴儿开始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在这一阶段,婴儿学会了如何吸引抚养人的注意力,比如用声音,不止是哭声;或者动作甚至是行为。婴儿还会对抚养人的动作做出回应,比如婴儿发现自己笑的时候就能够吸引到抚养人和他说话,那么他就会以笑来吸引抚养人和自己沟通。在这一阶段,婴儿还掌握了认人,他会通过声音、脸部识别来认出和自己日夜相伴的人。

但是这一阶段,婴儿对于照顾人并没有明显的喜好和选择,也就是没有到完全认人的阶段。

第三阶段,8-24个月

8个月开始婴儿开会认人,因为他们的大脑中出现了“客体永存”的概念,他们有了记忆,开始担心看不到妈妈或者主要抚养人,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他开始依赖主要抚养人,一个集中在特定人身上的关系形成。

这个时候婴儿开始出现明显喜好,只喜欢妈妈或者日夜照顾自己的奶奶。

之所以这位妈妈觉得是不是谁抱得多孩子就和谁亲,主要原因是8个月之前都是妈妈和奶奶一起照顾孩子,孩子对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但是8个月之后再建立关系的时候,奶奶代替了妈妈的位置。

养育婴儿的过程中孩子究竟和谁亲

8个月之前,谁照顾就和谁亲

8个月之前,如果是妈妈和奶奶一起照顾宝宝,孩子是不会明显的趋向于和谁亲,当然如果是母乳妈妈,有着自然的优势,一旦孩子饿了,总会跑向妈妈。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妈妈说明明自己照顾的孩子,自己上班后孩子也没有一丝不舍,尤其是奶粉宝宝。

8-24个月之后,谁陪伴更多孩子就和谁亲

8个月之后,孩子的意识中建立了“客体永存”概念,他能够记得清楚谁是自己的主要抚养着,比如妈妈和奶奶都是主要抚养者,但是孩子晚上主要和妈妈睡,妈妈给予孩子的互动会更多,孩子可能更喜欢妈妈;如果8个月之后妈妈上班,奶奶接手,吃、喝、拉、撒都是奶奶在照顾,妈妈几乎很少去管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主要依赖者是奶奶,她会和奶奶更亲。

2岁之后,孩子会重新依恋妈妈

2岁之前,婴儿会建立主要的依恋关系,2岁之后,被称为目标矫正依恋关系。也就是孩子会根据主要依恋者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求抱抱妈妈拒绝,孩子可以跟着妈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依恋关系会发生变化,比如很多奶奶带的孩子,突然间开始依恋上妈妈,当然这要求妈妈和孩子是在一起生活的。

如何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很多妈妈会有疑惑,明明自己和奶奶一起照顾孩子,为什么孩子更喜欢奶奶;自己上班后如何和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

8个月之前多和孩子建立关系

8个月之前,婴儿虽然不会认人,但是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和主要抚养人建立联系,为了建立联系孩子会主动吸引妈妈的目光,这个时候妈妈需要及时的和孩子互动,孩子一句妈妈一句,孩子的行为引发妈妈的回馈,这些回馈消息都能够帮助孩子学会生命早期关系的建立。比如妈妈和奶奶一起照顾孩子,当妈妈经常和孩子互动,妈妈的脸也更容易被宝宝记住。

分7-8个月离焦虑期多高效陪伴

8个月的婴儿开始产生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孩子会特别粘人,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轻易离开孩子,做到高效率陪伴。高效率的陪伴说直白点就是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动,而不是单单的坐在孩子身边。这个时候婴儿开始建立起主要依恋关系,妈妈的高效陪伴可以弥补陪伴时间的不够,尤其是母乳妈妈。一旦孩子和妈妈建立起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会是稳定而持久的。

建议

如果妈妈已经错过了依恋关系建立的最佳时间也别气馁,从现在起和孩子做到高效陪伴,孩子的依恋关系会在2岁之后逐渐转变。


豌豆妈妈育儿


我也很郁闷,因为我宝宝跟奶奶亲,一点也不黏我。一岁断奶前基本都是我带的,晚上也跟我睡,断奶时跟奶奶睡了十天左右,后面又跟我睡了一段时间,一岁两个月我就出来找工作了。前几天有回家一次,他看到我也不要我抱,要他奶奶抱。我是很伤心呐,我辛辛苦苦孕十月,没日没夜的带一年,到头来我不像他妈,像个陌生人。我也有逗他玩,逗的他笑个不停,可是人家就是喜欢奶奶,半天不见奶奶,奶奶一出现他就开始哭,要她抱。


毛毛情感分享


我是一位二胎妈妈,我和老公在南方工作,老家是北方的。生我女儿的第一年,我婆婆来南方帮忙照看,后来因为实在适应不了南方的天气,不得不回老家。我女儿1岁多就跟着奶奶爷爷在老家生活。2岁多的时候,有和老公回家过年,实在不想离开孩子,我婆婆又带着女儿跟着我们生活了半年多,然后又回老家,一直到三岁。直到我怀上二胎,才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所以我女儿从出生就没离开过奶奶,在我和女儿一起生活后,总是想尽办法来弥补这几年缺失的陪伴。但是不管我怎么努力,女儿还是和她奶奶近,和她奶奶亲,现在已经6周岁了,还是这样的。举个例子,比如我和她奶奶都在沙发上看电视,女儿走过来会靠在奶奶身上,或者不由自主的坐在奶奶腿上。很少会那么自然的靠近我。受了委屈,第一个人要找的人也是奶奶。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感觉孩子是谁照顾他多,他就和你谁亲。我特别后悔,当初为了工作,把女儿放老家那几年。那种缺失的母女关系我到现在也没找回来。

我家老二,从出生就没离开过我,基本都是我在照顾,他特别和我亲。如果姐弟俩打架,姐姐找奶奶,弟弟找妈妈求安慰。

所以我们还是尽可能的把孩子留在身边,不然真的像我一样会回后的。


芒果妈育儿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和宝宝以及带宝宝的人性格有关系,不是绝对的。

比如我和我的宝宝,我是上班族,每天陪伴宝宝的时间一共也就4个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都是爷爷奶奶陪伴,但是宝宝跟我最亲,只要有我在,宝宝只跟我一个人,那种被粘着的感觉很幸福,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1⃣️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在长短而在质量

有的人虽然全天候的陪伴宝宝,可是角色仅仅是陪着而已,而有的人虽然表面上仅仅陪伴孩子五分钟,实际却是两小时,我虽然陪伴孩子时间短,但是我和宝宝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我都是用心在陪伴,陪他玩游戏,陪他读书,陪他说绕口令,陪他唱歌,陪他跳舞~这些老人没办法做到,而孩子由喜欢这些娱乐方式,自然谁能给他提供跟谁亲。

2⃣️有条件建议宝妈有自己的个人时间

我产假结束就步入工作正轨,虽然很累,但是让我很珍惜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也有足够的耐心,解决他的不懂事,因为我有足够的碎片时间学习育儿知识,懂得宝宝不懂事背后的原因,所以我家孩子跟我最亲,因为我懂他,我用温和的方式教育他,尊重他,满足他,而这些老人做不到,全职妈妈也做不到,因为谁都不是圣人,全天候陪伴宝宝,不可能时时都好脾气。

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时间。


辣妈育儿那些事


并不能说谁抱得多小孩就跟谁近亲,我的孩子跟我同事的孩子平时自己抱得并不多,但孩子就是最亲近妈妈,为什么呢,因为我跟他相处时也把自己当成了小朋友,站在他这个年龄来看问题,玩游戏,他跟谁在一起快乐,他就亲近谁,当他害怕时谁在他身边,当他快乐时谁在他身边,当他孤独时谁陪他玩耍,只能说谁能高质量的陪伴小孩就亲近谁,有些小孩是奶奶带,她根本就不懂小孩的心理,只会抱着,或者买吃的,都不知道小孩的兴趣在哪里,不能够陪他一起愉快的玩耍,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和孩子从朋友开始做起,放下大人的身段,和孩子开始开始做朋友,慢慢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经常和孩子做亲子活动,比如学校经常有一些活动需要家长参加的,不管自己工作多忙活都要陪着孩子一起参加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学会静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看看孩子是什么想法。适当给孩子鼓励和支持,做父母的要多陪陪孩子,每天都享受到孩子的烦恼和忧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这是件幸福的事情


成长中的金鱼妈妈


宝谁经常带给谁亲我家两个公主现在根本就不要我我夜里上班都是她爸爸带白天我睡了就把宝贝放另一个屋里让她们玩玩累了就睡觉了晚上她爸爸给他们做饭哄睡觉因为我下班回来累打她们,从来不叫妈妈爸爸姐姐哥哥都叫就是不叫妈妈


甜蜜幸福小公主


个人认为孩子是谁对他用心他就对谁亲,当然也要多陪伴多带他,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两个孩子都是自己带,我觉得他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真的是妈妈离不开孩子更多一点,孕育出生成长这个过程会很辛苦,大着肚子弯腰甚至蹲下干活的日子很辛苦,但是他们带给我的快乐远不止这些,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声妈妈就能让人抛开所有的辛苦,有些人讨论婆婆是否有义务带孩子,而我认为即便是有义务能自己带尽量自己带,辛苦一点不怕,穷一点不怕,你不自己带你体会不到作为妈妈的骄傲是什么,你感觉不到一个小生命趴在怀里撒娇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