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眼科疾病的病人常常被建议看内分泌科?

为什么看眼科疾病的病人常常被建议看内分泌科?

关于糖尿病眼底病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的患者感到眼部不适后会去眼科检查,医生做完眼底检查后会建议患者去内分泌科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这经常让患者一头雾水,自我感觉身体倍儿棒,不就是眼睛不舒服,咋就还需要看糖尿病了?其实这是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区别于其他眼科疾病,它通常有很典型的病变特点。


为什么看眼科疾病的病人常常被建议看内分泌科?


症状表现

(1)微血管瘤:微血管瘤位于小动脉或小静脉侧。是眼底镜下可见的最早而肯定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或暗红色的斑点。有的持续存在数年,有的可以消失。

(2)出血:小点状出血,一般为圆形,边界不清。病情加重时,可有浅层条状或火焰状出血,出血可于几周之内吸收,但附近可再出血新的出血斑。

(3)渗出:黄白色,呈点状或斑状,边界清晰,也可以融合成为大片状。病情好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吸收,一般认为它是视网膜神经组织分解产生的。

(4)棉絮斑:颜色灰白,边界不清,常伴有广泛和严重的毛细血管疾患以及小动脉的分支闭塞。絮状渗出是病变进行的标志。

(5)视网膜水肿:荧光造影下,微血管瘤、有病变的毛细血管或小血管均可见有渗漏,为局限或广泛的水肿。

(6)视网膜动静脉改变:小动脉闭锁或小动脉硬化。早期可见静脉扩张,晚期当动脉已有改变时,静脉管径不均匀,呈梭形、串珠或球状扩张。

(7)新生血管:主要包括视盘上新生血管、视网膜上新生血管等。由于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牵拉可使新生血管破裂出血,未吸收的血可形成机化膜,造成视力障碍,机化膜收缩可导致牵拉行视网膜脱离。

疾病分级

据医学统计显示,27.3%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眼底并发症,严重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则为6%—13%。即使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但因为起病隐匿,加之很多患者会误认为只是眼科疾病,因此很容易错失治疗良机。

我国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共六期。 ①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②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③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④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⑤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⑥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其中,Ⅰ、Ⅱ、Ⅲ为非增殖期,Ⅳ、Ⅴ、Ⅵ其为增殖期。


为什么看眼科疾病的病人常常被建议看内分泌科?
  • 看东西模糊,有重影
  • 经常把直线看成曲线
  • 觉得眼部有压迫感
  • 没有外伤的情况下,眼睛突然有很多红血丝
  • 睁着眼睛的时候可以看到眼球上有细小的漂浮物

预防措施

(1)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1型糖尿病患者,过了青春期后应定期检查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后5年应每年检查1次或遵医嘱。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及时去找眼科医生检查治疗,并要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半年或3个月1次。

(2)积极控制血糖平稳

1.饮食上要控制主食和热量的摄入,遵医嘱清淡饮食,忌食厚重油腻的食物

2.多运动,每周至少3~4次,每次60分钟以上

3.按时按量使用降糖药物

4.戒烟戒酒

5.减少熬夜等不良习惯带来的身体损害

(3)不要过度用眼,注意劳逸结合


美国国家糖尿病委员会报告称,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失明几率高25倍。如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仅次于老年性视网膜变性之后的四大致盲因素之一,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因此糖尿病病友对眼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或者延缓眼病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