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孩子知道嗎?

鄂爾多斯犄角旮旯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分兩方面看,一方面是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這個毫無保留到什麼程度,輕者還可以,重的話就會變成溺愛,溺愛的孩子通常是很自私的,是不會體會父母的愛的;另一方面是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僅限於生活方面,在其他方面讓孩子參與其中,那這樣的孩子他是一定能夠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愛,這個問題說到底就是關於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對孩子的愛不是什麼都替他們操心,替他們做,而是我們在做的時候讓他們參與其中,和我們一起享受生活的魅力,吃苦也好,受累也好,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實面,這樣對他個人的發展我覺得某種程度上是起到好的作用的。


洛陽小阿靜


我認識一位朋友,她跟我這樣講過:“鄙人十四,單親家庭,跟了媽媽來姥姥家,有大姨媽,媽媽,姥姥疼我,特別幸福。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這份愛就變味了,大姨總是說,養你是情分,不養你是本分,讓人感覺挺不舒服的。姥姥前些日子拿出來十二萬說要供我上大學,本來挺好的一件事,她非得讓我寫欠條。內心深處一隻馬跑了過去。一下子從祖孫到欠主。當大姨哭著養我回到從前的時候,我就知道,回不去了。我相信她們還是愛我的,只是都變了,我不再單純,她們不再像過去一樣喜歡我了。

我覺得她們是愛我的,什麼是愛,想糾正你身上所有的毛病,讓你變得完美,但她們不喜歡我了,喜歡就是喜歡,愛就是愛,不要混為一談,喜歡是你就是你,只是喜歡你,沒有別的原因。”



容深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毫無保留的,這些孩子都應該知道的。

我是一個農民,早在十幾年前就來到城裡面打拼,為的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生活,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我們一起出來的,村裡的人,他們在孩子上學的時候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學 。而我卻把孩子留在身邊,交贊助費上城裡的學校。老家的人好多都不理解:農民到城裡就是掙錢的,還在城裡花錢上學,有病吧!

現在我的孩子已經上初二了。學習上不需要我操心了。性格也比較開朗。經常和我們分享學校裡的有趣的事。有次班裡寫作文“我的爸爸”,他在作文裡寫道:我是非常幸運的,我有一個好爸爸,他雖然不是大老闆,沒有很多錢,卻能天天和我在一起,陪我玩耍,陪我聊天,陪我一起長大。


徐大俠慢生活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一直都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是這樣做 孩子真的知道嗎?

舉個真實的例子吧:我阿姨的孩子馬上要中考了,現在的升學壓力那麼大,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升到一個好的高中學校,於是在沒有經過他兒子的允許下,就為他報了週末的一對一培訓,換來的是孩子完全的不理解,說成績他並不差,算中等偏上,但是這件事他始終覺得沒有徵求過他的意見就擅自做主了,本來平時就很少說話的關係,又變得異常緊張。

反觀父母呢,一筆不菲的補習費用是省吃儉用的結果,目的是希望他能上個好高中,平時甚至捨不得他做一次家務,幹一次重活,甚至在生活上處處為他亮“綠燈”,但是帶來的結果是孩子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付出沒有錯,但是也應有各自的底線,不然帶來的是不能獨立的結果和不理解他人的冷漠!



頑固達


我覺得要從父母和孩子兩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從父母的角度看。父母認為就應該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這是本能,也是心甘情願的,至於孩子知不知道,知道多少,作為父母,可能並不在乎。但這種毫無保留的愛,既然本來就是發自內心的,又何必在意孩子是否知道。我不是很贊成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也許合理的愛才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並感激。太過溺愛,孩子可能反而會不懂得珍惜,覺得父母為他付出什麼都理所應當,這是極其危險的。所以,作為父母,請理智的愛孩子。

二、從孩子的角度看。孩子不同階段對父母的要求不一樣,可能感受也不一樣。幼年時,他她希望得到安全感和滿足感;少年時,他她想要榮譽感和自豪感;而青年時,則希望父母給予尊重和理解;成年時,當他(她)成為父母時,他就體會到了父母的愛,從而對父母產生感恩與感謝之情。但是,如果父母給予無底線的愛,則可能養育出啃老的孩子,而且覺得父母付出什麼都是應該的。

因此,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給予孩子正確的關愛,才可以成就孩子和家庭的幸福。


可刷可樂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是一個新的課題,它洞開了作為父母對孩子關愛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父母愛孩子,不能再默默地愛,你的每一點關愛必經立即讓孩子給你回報。

比喻說你給孩子買了一件新衣服,當孩子穿上新衣服感到高興的同時,必須讓孩子感謝你,別小看一聲輕聲的謝謝,這樣在孩子心裡就會漸漸懂得感恩是怎麼回事,不是覺得父母給他買衣服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

不能做無名英雄,你在關愛孩子時,必須讓孩子覺得你在愛他,愛他的每一個過程都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你不要急著去為他解決,你必須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不是父母的愛,他遇到的這個困難將會是什麼結果,有了這些認識,孩子就自然懂得感恩了,千萬不能讓孩子覺得你為他解難是應該的。

有許多孩子都認為,你生了我,就應該養育我,就應該什麼都該滿足我。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種想法,請給他出一道作文題:假如爸爸不在了,或假如媽媽不在了,讓孩子自己去想,如果爸媽不在了,他會是怎樣的一種人生,通過假設來觸動孩子的內心,讓他知道父母在是多麼幸福的事。

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父母的不容易,懂得同父母分亨自己快樂和傾訴自己的困難,那樣勾通就多了。

千萬不可小看與孩子溝通,那是通往孩子心靈的高速公路。

有了經常性的交心溝通,才能讓孩子知道,愛和感恩愛是怎麼回事,千萬不可以讓孩子感受不到你在愛他,這樣會最失敗。





陳新鑑


不知道!因為人們對別人的習慣,只有情況變化了,才能反思感受得到!比如,你如果一直吃糖,並不會感覺糖的甜!只有吃到苦味東西了,才知道之前很甜。父母對子女的好,是父母的自以為是!是不是現階段子女需要的,要看子女的年齡階段和環境。所以,不要認為父母對子女的好都是對的,也不要認為父母說的子女都必須接受!他們長大後,已經是社會人,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和看法。父母該退出就不要多管閒事。子女小的時候,多給孩子講家裡的困難,讓他從小體諒父母是必須的!否則,沒有人天生就知道父母內心!長久以往,就會把父母的關愛當做父母應該做的!父母忽然不做了,他們受不了,反而會責怪父母失職。這就是“習慣成自然”了。


京都老客41118


可以肯定地說,父母給孩子毫無保留的愛孩子已經習慣成自然,認為這是應該的。問題是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不是一切都滿足孩子,一切都順著孩就是愛孩子。我曾經提到過一對有錢的夫妻,他們的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沉迷在金錢揮霍中,經常逃課去打遊戲或約幾個混混到處吃喝玩樂。他的父母警覺起來,於是挖空心思演了一齣戲,騙孩子他們破產了。從此斷絕了孩子一切零花錢,他們鼓勵孩子開始好好學習,以後幫父母重振事業。直到孩子大學畢業,才知道真像。孩子也很感激父母,否則他的一生也許就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這對夫妻給了孩子真正的愛,他們把整個心都掏給了孩子,他們的心才是天下最偉大的父母心。


原上草86



手機用戶6448405427


父母對孩子無窮盡地傾出所有的愛,而孩子小時根本記不得,相反孩子會認為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導致孩子的更高慾望,不受任何拘束,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如果再去管束,已是為時已晚,天不怕,地不怕,因而,會導至不良後果,真的不敢想象!

對孩子的愛要有適度,不要傾其所能,反害了自身,小孩子,應該愛則愛,該管則管,否則,會走向相反方向。偏愛與弱愛對孩子來說不是一味良藥而是一味毒藥,孩子從小就要注意品德教育,行為教育,不是嬌養與無窮盡的愛,要引導孩子走正能量之路,要不偏不倚,對孩子是絕對是有好處的,對父母才有感恩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