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區:堅守“兩個陣地”、構築抗疫防線!

核心提示: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打響的那一刻,南明區便集合全區之力共同參與到抗擊疫情的大軍中。當中有居委會的委員,有辦事處的黨委書記,還有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 …… 他們年齡各異,有著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身份,但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稱呼—— " 逆行者 ",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抗擊疫情。

排查、封閉管理、診斷 …… 連續近 50 個日夜不停歇,正是有了他們這些抗疫 " 逆行者 " 的點滴付出和執著堅守,才構築起了阻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社區防控陣地:防到路口 控到人頭

據瞭解,南明區共有 17 個街道辦事處,177 個居委會,自我省印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I 級響應措施》以來,南明區各街道辦和各轄區居委會,充分發揮基層的動員能力,第一時間對疫情形勢充分分析研判,啟動疫情應急防控預案,併成立疫情應急防控隊伍,設卡布點、聯繫調拔防控物資、組織摸底排查。同時,通過開展外來人員管控追蹤,使社區 ( 村 ) 防控入網入格入戶,做到 " 防到路口,控到人頭 ",共同堅守社區防控這個陣地。

場景一 大排查:3 天完成 12594 戶居民排查

面戴口罩、臂掛紅袖套,一手拿著筆和登記表,一手握著體溫測量儀。"1 月 26 日上午,全副武裝的中曹司街道辦事處黨委副書記殷文龍與中壩幸福小區居委會的委員們,開啟了一天的入戶排查工作。當天正值大年初二,受疫情影響,雖已是上午 9 點,但街面上卻空蕩蕩的,不時吹來陣陣寒風,凍得殷文龍等人冷不丁打了個冷顫。

" 吳阿姨您好,我們是辦事處的,今天來是針對此次疫情瞭解下您家的情況。" 上午 9 時 10 分,殷文龍敲響了中壩幸福小區第一家居民吳阿姨的房門," 好,快請進吧。" 得到吳阿姨的認可後,殷文龍等人隨即進入房門展開排查工作。殷文龍說,吳阿姨今年已有 70 歲了,兒女都在外省打工,每年只有過年才可能有機會回家,可偏偏今年遇上了疫情,最終吳阿姨只能獨自過年。" 吳阿姨,您的體溫是正常的,疫情期間要少出門,如果需要幫助可以隨時聯繫我們,這是我們的聯繫電話。"

暫別吳阿姨後,9 點 20 分,殷文龍等人隨即來到了居民陳大爺家門外,敲響房門表明來意後,陳大爺卻遲遲不願開門," 你們不要來查,我家沒有問題。" 眼見陳大爺不願開門,殷文龍等人只得隔門與陳大爺耐心溝通,但都被直言拒絕。事後,經過多次交流,殷文龍得知,陳大爺不願開門的原因,是擔心他們這些 " 外人 " 會攜帶病毒,增加感染風險。

為了不耽誤排查工作,殷文龍在對陳大爺進行未查記錄後,只得帶著工作人員前往下一家,直至當天晚上 9 點,殷文龍等人完成 70 餘戶的排查工作後,又折返回陳大爺家進行排查。經過多次宣傳和勸導,最終在次日晚上 10 點,陳大爺才打開房門接受了排查。

採訪中殷文龍告訴記者,針對疫情排查工作,有的居民很配合,有的則與陳大爺一樣比較排斥,但不管如何,為了儘早排除可能存在的疫情隱患,中曹司街道辦事處連同轄區居委會的 200 餘人選擇了堅守,正是他們的執著,讓他們在疫情之初,僅耗時 3 天的時間,便完成了轄區 12594 戶居民的排查。

場景二 封閉管理:24 小時值守 2 班倒

" 你是幹啥的,要到哪裡去?"3 月 12 日上午 9 時 30 分,記者正準備趕往中曹司街道辦事處採訪,行至五湖巷附近時路遇 1 個檢查點,工作人員隨即詢問起記者的情況。在記者表明來意後,該工作人員也並未直接放行,而是掃描過健康碼,測量過體溫,並進行詳細登記後,記者才最終得以繼續前行。

" 自 2 月 1 日對小區施行封閉管理以來,這樣的例行檢查便成為了家常便飯。" 殷文龍說,這主要是為了進一步防止疫情擴散的一種措施,同時也是當前街道社區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據瞭解,自小區實行封閉管理以來,中曹司街道辦事處便在轄區安設了 49 個檢查點,每個點除了轄區辦事處、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外,還有網格員、輔警,以及物管等人員,他們以 4、5 人一組的規格,開展每天 24 小時不間斷的小區封閉管理工作,四方河居委會的張原宏便是其中一員。

2 月 1 日,是張原宏值守檢查點的第一天,她被安排在四方河安裝公司路口一老舊敞放小區。由於人手有限,張原宏等人只能一天兩班倒,而她值的是夜班,從晚上 9 點開始,一直要持續到次日上午 9 點,期間要排查進出小區的人員和車輛、測量體溫,併為居民們進行防控宣傳。

張原宏回憶說,第一個夜班她印象深刻,當晚氣溫只有 6 度,一陣寒風吹來,冷得透人心骨,而她與值守的同事除了坐就是站,沒有第三種姿態,持續 12 個小時,時間長了確實有些吃不消,更困難的是,在疫情早期,很多餐館都沒有開門,就更談不上夜宵店了,為此值守期間,就只能依靠提前準備的方便麵來充飢。連續 3 個夜班,加之吹風、吃不好等因素,最終張原宏患上了重度咽喉炎,就在同事們都勸導她請病假時,為了不影響工作,聲音極度沙啞的張原宏竟通過紙筆代替言語繼續堅守崗位。

這些點點滴滴都被居民看在眼裡。2 月 3 日大清早,家住四方河 67 歲的戴家模老人,特意將蒸了一個多小時的熱騰騰的紅薯送至張原宏等檢查點的值守員們面前。" 人是鐵,飯是鋼,趕緊趁熱吃,看你們到現在都沒吃上一口熱乎飯 ...." 接過戴老手中的紅薯,張原宏等人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抗疫的決心。

於紅是上壩路居委會的一名委員,她與張原宏等人一樣,自對小區施行封閉管理以來,她也成為了檢查點的一名值守員。3 月 12 日下午 4 點,記者在上壩路口值守卡點見到於紅時,她剛為居民送包裹回來,額頭已被汗水打溼。

" 你們還派送包裹?" 於紅說,實行封閉管理期間,非小區人員、車輛一律不得入內,為此除了為進出小區的居民進行體溫測量和登記等本職工作外,她還充當起了快遞員,為那些居住在步梯樓的,不方便外出的居民送包裹上門。

雖然有些累,但於紅的心態卻很好,她把每一次送快遞,看成是自己難得鍛鍊身體的機會," 趁機減減肥,不是很好嗎?" 於紅笑著說,打開她的手機記者見到,從 2 月 1 日起至今,她每一天的微信計步數都在 2 萬步以上。

醫院救死扶傷陣地:南明區人民醫院是轄區唯一一家救治定點醫院

為了應對此次疫情,自 1 月 21 日起,醫院便將原先的發熱門診進行了擴建,從一層樓擴建到三層樓,併成立了專門的醫護人員隊伍共計 20 餘人,負責排查疑似病例、患者篩查,留觀患者診療,以及疫情上報等工作。據統計,截至目前全院已接診發熱患者 641 人,完成核酸採樣 311 人。

場景一 把家搬到值班室 24 小時堅守崗位

39 歲的甘大濤是南明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的主任,每天上午 8 點 30 分,他必須準時到崗,與前一個班的同事對前日的工作進行交接彙總。隨後,上午 9 點,開始巡查隔離病房,10 點開始制定發熱門診患者的診療方案。中午簡單吃過午飯後,又開始對留觀患者進行診療和參加院內會診等工作,晚上還要督導疫情的準確上報,遇到緊急情況時,加班到凌晨已是家常便飯。

工作環環相扣,除了必要短暫吃飯和上廁所外,幾乎每一分都投身在工作中,為了不耽誤工作,甘大濤將家搬到了醫院,每天晚上下班,就直接住在醫院值班室。

2 月 1 日凌晨 3 點,剛剛要進入夢鄉的甘大濤,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 沙衝路發現一名發熱疑似患者,請速度派急救車趕赴現場收治病人。" 接到院指揮部醫教科通知後,甘大濤立即搭乘院內急救車趕赴現場,雖然整個過程只用了不到 10 分鐘的時間,但該發熱患者已被 120 急救車接走。回到醫院,睡意全無的甘大濤打開會診表,開始籌劃次日的工作安排,直至清晨 6 點,才勉強睡了 2 個小時,隨即又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當中。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甘大濤的愛人盧麗娜也是一名醫護工作者,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打響的那一刻,愛人也投入到了省醫發熱門診的工作中,為了工作,夫妻兩人都沒有回家,5 歲的大兒子和 10 個月的小兒子,都只能留給 60 多歲的母親照看。

平時夫妻兩人交流,只能依靠手機視頻,直至近期疫情有所緩解後,2 月 24 日當天,時隔一個多月的夫妻兩人才相約回到家中,與兩個兒子見了一面。" 爸爸媽媽,你們怎麼這麼久才回來,我和弟弟都很想念你們。"" 乖兒子,你要聽奶奶的話,幫著帶好弟弟,現在外面有一個打怪獸,它困住了很多人,爸爸媽媽必須與怪獸戰鬥,等打跑了怪獸,我們就可以經常見面了。" 甘大濤回憶說,這是當天見面時與大兒子的對話。

甘大濤說,疫情期間,對於家庭方面讓他感觸最深的就是對不起兩個孩子和母親," 母親年齡大了,長時間一個人帶兩個孩子身體吃不消,孩子又缺少父母的陪伴,我虧欠他們太多 ……" 甘大濤說,等疫情過去,他希望找個機會,能帶一家人出去走走,讓兩個孩子能好好重溫大自然的美麗風光。

場景二 繁重的防護工作 護士每日只吃一頓飯

3 月 11 日下午 2 點,在南明區人民醫院隔離病區外,太陽暖洋洋的照在地上,絲毫感受不到病區裡護士們正經歷著怎樣的挑戰。34 歲的舒莎莎是醫院發熱門診的護士長,主要負責接診發熱患者、發熱門診的統籌協調、病房管理、物資管理等日常事務。與社區工作人員不同的是,他們每天都需要與疫情高危人群接觸,為此,他們必須每天早上 8 點 30 分上崗前,穿戴好帽子、護目鏡、手術衣、防護服、隔離衣,以及醫用手套和鞋套後,才能進入隔離病房巡查。

" 穿還好說,脫的話就很麻煩。" 舒莎莎說,每次輪班下來,走出隔離病區後,必須在緩衝間,將上述裝備一一脫下,每脫一樣都要進行一次手衛生,為的就是不讓任何可能潛藏的病毒隨著自己帶出隔離病區。" 全部脫完,最快也要 15 分鐘。"

舒莎莎說,正是由於過於繁瑣,同時考慮到醫用防護物資的緊缺,他們每天只吃一頓早飯,同時,喝少量的水,減少中途上廁所的可能,實在憋不住,就直接尿在成人尿不溼上。

舒莎莎說,按照規定,對於特級護理患者需要 15 分鐘巡視一次,一級護理患者 1 小時巡視一次,二級護理患者 2 小時一次。據統計,從 1 月 23 日至今,全院已接診發熱患者 641 人,完成核酸採樣 311 人。面對如此眾多的排查和問診發熱患者,一天下來,沒有哪一個醫護人員是不被汗水浸溼的。晚上下班,躺在醫院指定酒店的床上,顧不上吃飯喝水,只想睡覺,直至日次開始新一輪的護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