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光阴写就沧海桑田,被遗忘的世界古城

有一座千年古城,在这里保存最完整的古希腊罗马古城昔日的辉煌。

走出以弗所的时候,我还在遗憾没有看到那几块由于正在开掘而被封闭的区域。经过150年的发掘,整个城市的结构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如今,这座古城是地中海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大都市,但据说这里还有逾八成的古迹深埋于地下。

透过那些依次排列在路边的、或残缺或完好的石柱,我极力想象着2000多年前这里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景象。在土耳其强烈的日光照射之下,或许只有那尊伫立着的女神雕像能够望穿千年。

以弗所,光阴写就沧海桑田,被遗忘的世界古城

一座神庙的命运轮回整个土耳其所在的地区古称小亚细亚,而在小亚细亚的西南角,今天的以弗所古城及周边地区是一片叫做爱奥尼亚的部落聚居地。这个部落来自于希腊,在公元前2000年后期,他们在爱琴海周围定居。这个部落在聚集到小亚细亚之后,形成了共同体,并兴建了若干城邦。

以弗所,光阴写就沧海桑田,被遗忘的世界古城

许多古都的诞生都会伴随着美丽的传说,爱奥尼亚来到小亚细亚建立以弗所的故事是这样的:他向著名的德尔斐神谕询问,神谕预言,新城将建在有"鱼"、"火"和"野猪"出没的地方。

之后,这座城的命运就一直与一座神庙联系在一起。希腊神话中,阿尔忒弥斯是负责狩猎的神,但莱莱格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信奉的是属于安纳托利亚的丰产女神——库伯勒。而早在爱奥尼亚来到这里之前,莱莱格人就已经在此定居了。聪明的爱奥尼亚人将两者联系了起来,于是阿尔忒弥斯变成了以弗所独有的丰产女神,以弗所城中诞生了一座神庙。

这座神庙曾数次被洪水以及入侵者所毁坏,但以弗所人很快又将其重建。大约公元前560年,来自吕底亚的国王克罗伊斯入侵以弗所。这位财富堆积如山的君王,对神庙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重建。

公元前365年7月21日,一位名叫赫洛斯塔图斯的年轻人纵火焚烧了阿尔忒弥斯神庙,想以此扬名天下。以弗所长老怎能容忍这种行为,他处死了这个年轻人,并宣布任何提及赫洛斯塔图斯名字的人同样被处死。随后被焚毁的神庙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帮助下,按原建筑式样重建。亚历山大大帝资助这座神庙的建设有个前提——将自己供奉在神庙中。以弗所人当然不会答应,他们告诉亚历山大,用一个神供奉另外一个神,作法有失妥当。

最终,亚历山大大帝被说服了,他兑现了承诺,神庙也很快建了起来,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今天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在以弗所城遗址的东北方向。一片平坦的空地上,人们用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理石石块,搭成了一根14米高的柱子,以示它的存在。而曾经,这里有上百根18米高的廊柱。

以弗所,光阴写就沧海桑田,被遗忘的世界古城

荒凉的神庙背后是一座阿塞苏鲁克的堡垒,从堡垒上俯瞰,一边是今天的塞尔丘克,一边是曾经的以弗所,中间是那座似乎一直矗立的神庙。

想到这座神庙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各种命运的转折与轮回,不觉心中涌出些许悲凉。

有罗马人的地方就有浴室从上层城门走进以弗所城,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地。对面的山上留着一些大理石块。据说那曾经是以弗所人最爱的浴室。一些石砖搭出了一个入口台阶的样子,山坡上两个还能看出模样的拱门似在讲述着当年贵族的来往。

以弗所,光阴写就沧海桑田,被遗忘的世界古城

再往上看,堆砌的石块之间已经长出了杂草。当初以弗所人为了洗浴竭尽脑汁,可能在公元前他们就掌握了桑拿浴技术——在石板下方铺设管道,让热空气从管道中循环,使石板升温。

浴室门前向西,是用大理石铺砌的一条街道,两旁依次排列着高矮不一的大理石廊柱,据说这里曾经是上城区的集市,那些廊柱下也许就倚靠着一位狡黠的小贩,凑过来向你兜售他怀中的宝贝。这是一座长达165米、两层楼高、只用石柱支撑的有顶建筑,门口还是典型的拱廊设计,在建成12年后,被地震所毁,之后重建。

今天还伫立在这里的大理石廊柱,有着整齐的纵向纹理。恰好我们经过时艳阳高照,廊柱阴影也一样整齐地排列在大理石街道上。一只流浪狗摇摇尾巴站起身,跟着我们一路沿着集市向下城区走去。

史载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之后,以弗所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混乱,最终在公元前133年归并罗马王朝。到了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把以弗所定为小亚细亚的首府,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古城的人口一度增长到25万,移民、商人、帝国的赞助接踵而来,每年庆祝阿尔忒弥斯的节日庆典都要长达一个月之久。一些基督徒也来此定居,这之中就包括圣约翰——传说他与圣母玛利亚一起定居于此并写下了福音书。走过古城的街衢库瑞忒斯大道是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大道的起点是赫拉克勒斯之门。这座在公元5世纪修建起来的城门,因门框上面的两个浮雕而得名。今天保存下来的是左右两根廊柱,上面是手擎棕榈树枝飞行着的胜利女神尼姬。

以弗所,光阴写就沧海桑田,被遗忘的世界古城

今天在库瑞忒斯街道一些建筑的墙壁上,依然能看到椭圆形的凹槽,这是以弗所人用来放置油灯的地方。到了晚间,整个街道就会被照亮。

同样被照亮的,是那时候人们居住的街衢,这片街衢位于大道的南侧。曾经,这里是绝大多数人居住的地方。其中,露台屋向我们展示了保存最完好的镶嵌画、壁画和大理石旋转楼梯,或许那曾经是一些贵族的府邸。

大道北侧是若干保存完好的神庙、喷泉,泉水自雕像下方流出,溢上库瑞忒斯大道,将其清洗得干干净净。而在喷泉池的周围,曾经站立着很多尊神像,他们身边的廊柱、头顶的三角形屋顶,仿佛告诉人们文化和地位依旧在传承。

沿着街道继续往下走,我看到了以图拉真的继任者命名的哈德良神庙,这座神庙是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哈德良所建的。神庙当年曾经有过木质屋顶和大门,如今第二扇门上用来吓阻邪灵的美杜莎仍然精致美丽,第一扇门上命运女神堤喀的形象已经模糊——她是海员和商人们信奉的,保佑出海平安归来的神灵。门前石柱上曾经的四座神像已经远去,只留下被阳光打出不同颜色的石柱。

以弗所,光阴写就沧海桑田,被遗忘的世界古城

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曾经试图为河流清淤,用于恢复以弗所的港口,却最终无力回天。到了263年,日耳曼哥特人入侵以弗所,将阿尔忒弥斯神庙付之一炬。

后来的人们曾试图挽回以弗所的地位。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7世纪,以圣约翰命名修建了一座大教堂,就在阿塞苏鲁克的山上,俯瞰着阿尔忒弥斯神庙。大道尽头不是海沿着库瑞忒斯大道走到底,是整个以弗所城最值得停留的塞尔苏斯图书馆。游人们总喜欢聚集在此,以各种形式的照片来纪念曾经来过这里。

塞尔苏斯图书馆被认为是以弗所古城中最引人入胜的景点。在上世纪70年代末,人们曾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原始材料,重新修复了塞尔苏斯图书馆的正面面墙。面墙壁龛中留下了四座希腊美德女神像的复制品,其中两尊完美至极,剩余两尊虽然没有了头部,但依然能看出来古希腊人把握人体比例的能力。

这座图书馆是为了纪念公元2世纪初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塞尔苏斯所建的。他的儿子提比略·朱利叶斯·亚奎拉在公元114年,也就是塞尔苏斯去世的那年,开始建造这座图书馆,建成后将父亲葬于图书馆西侧。当年这座图书馆可以容纳多达1.2万卷典籍,是世界第三大图书馆。

西斜的阳光打在石柱、雕像和浮雕的每一处纹理上,我仰着头凝视良久,它们精美得难以用文字描述。

从图书馆旁边穿过一座城门,是下层集市——这里依然是一片开阔地,堆满了或高或低、纹理或清晰或模糊的石柱。一棵不知多少年的古树站在它们中间,颇显孤独。旁边的海港大街因为开掘工作被封闭了,本来我还幻想沿着这条大街一直走到海边。然而从公元前就开始的泥沙淤积,最终将这条河流埋没。

以弗所,光阴写就沧海桑田,被遗忘的世界古城

如今,海洋后退、陆地前进,以弗所变成了一个内陆城市。其实曾经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也是面海而建的,也许这就是现实中的"沧海桑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