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于谦原来是个“油娃”,还原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的身份之迷

在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演出中,也常调侃到于谦的父亲,曾说到他父亲是“八大胡同的董事长、又或是某富翁、京八爷、北京于八爷、爱新觉罗·筐”等等

,网上流传关于相声演员于谦父亲的身份很多,“王老爷子”、“某高官”、“某董事”及“包工头老总”、“武术家”、“考古学家”、“老西医”、“北京八爷”、“蒙古海军司令的亲家”等等,看着可都是非常阔气的身份,听得观众们都差点相信了。

咦!于谦原来是个“油娃”,还原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的身份之迷

作为一个石油人有必要深入还原一下,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的真实身份,真是不求真不要紧,咦!原来于谦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石油娃,有着和油二代一样的经历。于谦的父亲——于老爷子真名叫于庄敬是个老石油、老专家,老一辈的石油工作者,退休前是大港油田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享有国务院“有突出成就专家”称号。

咦!于谦原来是个“油娃”,还原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的身份之迷

一、我是小小石油娃, 美丽的油田是我家。 接力棒,手中拿,谁也没我志气大

石油人如一群游走的部落,跟随石油的流动寻找、迁徙、留守;再寻找、再迁徙、再留守,于谦的父辈也是如此。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石油娃是那个年代的记忆,生在油田长在油田,跟着父母转战南北,哪里发现了大油田,哪里就汇聚着天南海北的石油人,父母是60年代的年轻人,是油田会战的主力军,他们没有休息日,好像打了鸡血,无法很好的照顾到孩子,有条件的几乎都送回到老家交与父母带。1969年于谦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出生,出生不满百天的时候,妈妈翟显华就随原石油部机关下放到湖北五七干校。母子再相见时,于谦已经一周岁了。随后,翟显华也调到大港油田。于庄敬和夫人常年在各大油田奔波,幼年的于谦就在姥姥和五个姨身边长大。这样的经历和大多数那个年代的石油娃一模一样。

油田长大的孩子也许都知道《石油娃》这首歌,歌词写道:

我是小小石油娃, 美丽的油田是我家。

接力棒,手中拿, 谁也没我志气大。

我是小小石油娃, 天大困难也不怕。

一二一,大步跨, 艰难险阻都不怕。

所以,一般油田长大的孩子都留在了油田工作,正如于谦的两位兄长一样。于谦在家排行老三,也可能由于长期生活在北京的姥姥家,加上上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理想,选择了戏曲学校相声班,加入北京市曲艺团。1995年,于谦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为自己开辟了另一条艺术之路。

二、”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于庄敬的青年时代

于谦只是个引子,我们要说的主要人物是于谦的父亲。“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为了祖国的发展,石油人奔赴最艰苦的地方,常年远离家乡和亲人,用汗水和辛劳谱写奉献之歌。就是于谦父亲那个年代石油人的写照。

于谦父亲——于庄敬出生于1934年,祖籍陕西蓝田,西北大学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专业毕业。4年的功课压缩至两年,就是为了让这批学子能尽快投身到火热的生产实际中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创建于1939年,是我国设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之一。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的摇篮”。

笔者查询到里面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咦!于谦原来是个“油娃”,还原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的身份之迷

西北大学56届地质系校友

毕业后,于庄敬被分配至克拉玛依矿务局,1956年,新疆还没通火车,从兰州坐车过去要七天时间,沿途还有土匪抢劫,需要解放军一路护送过去。“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得名于市区东角一座天然沥青丘--青油山。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出油,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市。

上世纪50年代的新疆,条件异常艰苦,油田的工作人员不仅要面对物质条件的极端匮乏,而且要经常面对死亡的威胁。当时,在采油厂工作,经常要值夜班,巡视野外的油井。由于工作努力,表现突出,于庄敬于1959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咦!于谦原来是个“油娃”,还原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的身份之迷

上世纪60年代的克拉玛依

三、“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于庄敬的工作简历

1956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分配到克拉玛依矿务局,后任采油二厂地质师;1965年,调到刚成立的石油部勘探开发研究院,担任院地质所西北组的组长;1968年,被下放到大港油田,并被一撸到底,成了一名采油工,分管一口油井。忙了十几年的于庄敬一下子成了闲人。1970年,生产逐步恢复,采油厂启用于庄敬,让他担任生产组副组长;后任大港油田指挥部地质研究院生产科长。1975年,华北石油勘探部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由此而拉开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1976年,于庄敬被调任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地质处副处长,后升任副总地质师。1990年,大港油田产量下降,于庄敬临危受命调回大港油田任总地质师,与同事齐心协力将大港油田产量恢复上去。1998年,于庄敬退休定居在天津大港。

咦!于谦原来是个“油娃”,还原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的身份之迷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大港油气区卷三2

四、“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于庄敬的科技成果

几十年的专业工作,于庄敬在油田开发和地质生产上可是非常的资深,是这方面的专家,更为我国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不少油田经历在短暂的青春澎湃之后,便进入艰难负重的中年时代。而克拉玛依油田却是一个例外,被人称为“60岁的青春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内有一些青春常在的区块,比如57岁高龄的七东一区,这个老当益壮的油区,至今依然是上产的主力区块。于庄敬提出打破常规的新方案,实行弧形注水,而同为试验区的七东二区,仍用苏联专家制订的行列注水方案。取得的效果是,七东一区的含水率控制在了20%以内,采出程度也达到了20%,这比一般油田6%的采出程度要高得多。当时的全国最好水平,所以成了典型。

咦!于谦原来是个“油娃”,还原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的身份之迷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1970年,大港油田生产逐步恢复,于庄敬担任采油厂生产组副组长,在了解到大量一手资料后,提出“遵循油田开发规律”等一系列建议,为油田的良性发展鼓而呼。

1990年9月底,56岁的于庄敬放手一搏,作为大港油田总地质师在基层与部门间奔走,找到问题的症结,制订新的开发方案来消除油田过度开采和不当注水两大弊端。于庄敬的方案产生了效果,油田产量爬出低谷后一路攀升。

退休后,当顾问、编丛书,一直忙到70岁,我才真正有了自己的闲暇。

咦!于谦原来是个“油娃”,还原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的身份之迷


咦!于谦原来是个“油娃”,还原于谦父亲“王老爷子”的身份之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