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孩子“宅”家的“局”?

席卷全球的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中国宅家的高潮期已经过去。该返回工作岗位的都已经返回或者计划返回,该开工的商业企业也都早已耐不住寂寞,在允许的时间节点风风火火地开工生产和营业。唯一沉得住气的就是学校!尽管家长千呼万唤,但是教育部门还是犹抱琵琶,一再推迟开学时间。当然这也是出于对孩子们的安全考虑,是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家长们是理解和支持的。唯一担心的就是:长期关在斗室里的孩子们是否会有心理问题!

成人急着开工上班固然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但是还有一点就是:憋疯了!不能出门,不能聚会、不能面对面交流、不能实实在在感触到集体的存在,有一种被遗忘被抛弃的感觉。那种感觉是可怕的,恐惧的、惊慌的,无所适从的。但是再来看看呆在家里的“神兽们”,他们却是一副优哉游哉的模样,大都是平静的,安心的,淡定的,不急不躁的。这种反应令人不解,更令人担忧。

如何破解孩子“宅”家的“局”?

少年难道不是躁动的吗?不是不安分的吗?不是期盼参与的吗?不是向往广阔天地的吗?不是想振翅高飞的吗?难道他们的心理素质比成人强大吗?孩子,你如此淡定为哪般?

我是初三孩子的家长,疫情以来,她每天除了上网课、写作业、玩游戏再没有其他。问了其他家长,大都没有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也没有多少不安和焦虑。他们没有多么渴望开学,没有多么期盼出去与人交流,没有多么关心政事和新闻——这真的很可怕的!

往大里说,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往小处看,少年是家庭的希望,三十岁前看父敬子,三十岁后看子敬父。少年没有参与和打拼的意识,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国家的将来靠谁?父母的将来靠谁?他们自己的将来会如何?

也许有些危言耸听,但绝不是无稽之谈。对于淡漠世事,甘心宅家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出去接触自然,参与社会活动,感知人情世故,培养担当意识呢?就是如何破解宅家这个局呢?查阅了相关资料,总结了一些经验办法,大体说来就是走出去、动起来、献爱心。

如何破解孩子“宅”家的“局”?

破局方法 01 动起来

有意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爱好,尤其可以体育健身、游泳跳舞等等这样比较活波的爱好。宅久的人基本都偏于内向性格,并且活动量少,相对体质较弱!如果能在上述这些方面培养起兴趣,他们会主动要求离开家门去进行自己的爱好,如果这种爱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不知不觉从对电脑、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依赖种解脱出来,获得一种全新的感知,同时还能改善体质,一举两得。

如何破解孩子“宅”家的“局”?

破局方法 02 走出去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挤时间带领孩子走出去。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接触自然,饱览美景,自然使人开阔视野,心生快乐!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带给孩子们直观的体验,这和电子产品上跳动字节描述出来的场景完全不同。如果学习时间安排太满就利用节假日、周末的时间,哪怕出去城市周边的郊区踏个青、制作一个标本抑或是观察植物的生长,无论什么都可以,只要能让孩子接触自然的、体验生活的都可以尝试。家长带领是前提,最终让他们爱上自然是根本。喜欢自然现象,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这样他们就会自己自动自觉去接触自然,研究自然现象,同时也就能体会“书上读来终觉浅,方知此事需躬行”的道理。

如何破解孩子“宅”家的“局”?

破局方法 03 献爱心

无偿的奉献所获得的快乐是任何其他快乐都取代不了的。做公益有很多种:报名志愿者活动、认领流浪小动物、种植一棵树……只要是无偿的、能做到的都要试一试。当今社会的孩子大多非常自我,这也是他们“宅”的一个原因:不关心与己无关的人和事,形成冷漠的个性。如果能够从帮助他人中获得精神满足,愿意参与社会团体活动,慢慢就可以调动丧失了的爱人的能力,从而达到合群的效果,减少宅家的习惯。

另外,扩大社交圈,多参加集体活动,也是治疗“宅”的办法。

其实喜欢“宅”不是坏事,但是“宅”到什么都不关心,对人对事冷漠,丧失交往能力就可怕了!

避免和治疗“宅”这个习惯的方法也不止一种,无论何种方法不去尝试和行动,“宅”的局都破不了。生理上的疫情好治疗,心理上的疫情难控制。“宅”是个通病,破解“宅”的局还要社会和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才会达到期望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