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未来新常态: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其他全部外包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狗屁工作》(BS job)里,伦敦经济学院的人类学家David Graebar曾经把完全没有意义、不必要、甚至有害的,就连员工自己都证明不了正当性,还不得不假装情况不是这样的工作叫做狗屁工作,认为这类工作没有存在的必要性。现在SafeGraph的CEO Auren Hoffman更进一步,认为公司应该把所有非核心的工作都剔除掉,专注于自己最擅长最独特的那部分,一切都要以人均产值/市值最大化为目标,发挥最大的杠杆作用,do more with less,事半功倍。原文发表在他的个人博客上,标题是:The New Status Game for Companies: Fewer Employees

公司的未来新常态: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其他全部外包

“一个疯狂的思想实验:想象一下,有这么一家新型的公司,它决定只做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然后把其他的一切全都外包出去。”

鉴于私营公司的收入通常是保密的,因此大多数风险企业总是吹嘘自己有多少多少雇员。CEO会说:“去年,我们的员工人数从100名增加到了200名”,好像员工数的快速增长永远都是好事

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企业之间正在酝酿着一个新的地位游戏,看谁的员工人数最少,看谁用更少的员工做出更多的东西。的确,有快速迭代的自由是地位。资源更多员工更少意味着它们可以占领新市场。这是因为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公司的未来新常态: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其他全部外包

各家公司人均收入情况(全职员工)

在将来,那些用最少的员工而取得了最大的成就的人会更受到别人的钦佩;要关注的关键统计数据将是每位员工的净收入的变化情况,因为它最能体现公司的杠杆作用。重要的是每个员工的生产效率如何,以及企业本身如何扩张。

公司的未来新常态: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其他全部外包

员工人均收入是个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变化不大意味着公司做得不是很好,没有什么杠杆作用。

这一统计数据不仅适用于技术领域,而且任何企业都应致力于让这一指标最大化。这样以来,每一位员工都会觉得自己像沃伦·巴菲特,也会像他老人家一样行事。他们在把自己的资本(时间和技能)投入到公司里面。每一位优秀的CEO都应该花时间努力去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这是公司可保有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作用。

WhatsApp效应

Chris Dixon曾详细阐述过这一点:

“跟上一代聊天应用需要成千上万的工程师相比,WhatsApp只用50个工程师就做出了一个全球性的聊天系统,为9亿用户提供服务。这种“WhatsApp 效应”现在正在人工智能领域出现。Theano 和TensorFlow 等软件工具跟用于训练数据的云数据中心以及用于部署的廉价GPU结合在一起,令小型工程师团队就可以开发出最先进的AI系统。”

我曾经写过令WhatsApp与众不同的各种功能:被收购时,该公司员工的人均市值达到了创纪录的4亿美元(公司总共只有55名员工!),这在十年前还是闻所未闻的。

“WhatsApp 之所以能做成如此出色的一家公司,原因之一是他们在有意识地尝试尽可能少招人。减少员工人数可以减轻他们的沟通负担,并且让他们只关注于招收全明星人才。(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开支小,因为外部的服务并不便宜)。

WhatsApp 把应用的许多核心功能都外包出去(比方说电话服务外包给Twilio)。大多数人认为,

对产品这么关键的功能依赖于像Twilio 这样的外部公司来实现的做法太疯狂……但其实这是天才做法。如果WhatsApp 自己实现电话服务是可以降低成本,但他们会一直都需要在这一领域不断投入并且要保证产品的品质。而且他们可能需要雇好几百人才能复制Twilio 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这会大大增加公司的沟通负担。

而现在呢,WhatsApp 对Twilio的使用有一个非常清晰的API以及非常明确的SLA(服务水平协议),靠这些可以保证业务的正常上线、功能以及性能。如果Twilio 做不到,WhatsApp可以把部分部分(或全部)需求转移给Twilio 的竞争对手。相反,如果WhatsApp自己去做这件事,但自己员工没做到的话,要想改的话那会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SOA(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兴起让工程师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代码,因为代码就放在自包含的块里面。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二步,也就是SOC(service-oriented companies,面向服务公司),这些公司专门致力于成为插入代码库的API。像Twilio(API即服务)这样的新公司改变了游戏——这是企业不再像过去那样雇用那么多的全职员工的重要原因。当另一家企业可以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时,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和金钱呢?做出不适当决定的机会成本非常高昂。

公司的未来新常态: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其他全部外包

每一位员工都是资本配置者。你的工作就是把公司的资本分配给回报最高的事情。

用供应商是双赢的决定,因为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得到分配,令产品整体效果惊人。我曾细述过保持精益的重要性:

“更精益的公司表现更好,因为行动可以更快,对官僚机构/日常开支的需求更少,并且可以让每个人都齐心协力……这样世界可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更少),并且让员工更加快乐,因为处在公司核心职能的人所占比例会更高。”

另一个例子是Instagram 。被收购时(当时还没有任何收入),Instagram 的人均市值为77000000美元,因为它只有13名员工。Facebook收购Instagram的时候认为它值10亿美元,这一事实表明Instagram 有杠杆能力。每一位员工基本上都在提供巨大的价值。不管是什么行业,这都是公司应该优先考虑的事情。

一些公司在不惜一切代价去招聘。许多SaaS 公司用1000名员工实现了1亿美元的ARR,然后用2000名员工中达到2亿美元的ARR。他们从来没有达到他们需要的杠杆作用。那么,如何开始外包非必要的任务呢?

公司的未来新常态: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其他全部外包

未来数百年内最重要的商业技能是选择和管理供应商的能力。而过去百年最重要的商业技能是:招聘、管理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发挥三倍的优势

就像我在《几乎每家公司都把95%的时间都花在做每一家公司都在做的事情上》里面所写那样:

“如果你开始把并非自己公司独有的一切都剥离出去的话,那剩下的那几个人就可以构成公司独特的部分。然后再加上几个需要对公司可给市场带来的独特好处做出解释的人。想象一下,如果把100人的公司精简到6个人。再想象一下,你那1000人的公司做成20人。那你的行动会有多快?

关键问题是,为什么25年或者50年前的公司没有接受采用这种理念?大家是开始把非必要的任务外包出去的?首先,过去的公司都是全栈型公司——他们很少利用供应商,而是选择增加更多人手,形成层级,也因此造就了严重的官僚作风。这一点正在发生变化:如今,选择供应商已成为一种稀有且十分珍贵的技能,因为这可以为你腾出时间和金钱,让企业去投资ROI更高的活动(如研发)。

Safegraph在选择软件供应商的时候,“会去寻找能迅速变得更好的产品。寻找可以快速修复错误和性能问题的产品。寻找可增加新功能的产品。寻找能让顾客满意的产品。”

公司的未来新常态: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其他全部外包

衡量利用供应商能力的最好指标是企业的杠杆力。而衡量杠杆率的好指标是员工的人均收入。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根本性的转变,原因是寻求强劲财务回报的大量资本流入到了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的软件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就是要用更少的投入带来更多的产出;为什么公司会沉迷于寻找“10x”工程师。利用供应商就可以腾出时间专注于寻找在所有的市场都能打仗的员工。

强大软件工具和廉价资本的结合,意味着公司可以用更少的人手来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因为资本可以用来吸引最好的人才来开展更多的实验。基本上来说,公司应该把时间花在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公司的未来新常态: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其他全部外包

几乎每一家公司都把95%的时间花在其他公司都会做的事情上。花在自己独特的事情上的时间不到5%。这说不过去。

我们看到了这一点正在开始显现,因为选择供应商的能力正变得比招募优秀人才的能力还要重要。并非每个干活的都应该是你的雇员。像苹果和Google这样伟大的公司(其人均收入均高得离谱)理解这一点,它们选择雇承包商从事外围项目,而不是毫无意义地增加员工人数:自1990年以来,科技行业令人吃惊地几乎没有增加什么工作岗位。在过去24年的时间里,科技产品或服务公司直接就业数增长了31%,也就是1.1%的年平均增长率。

公司的未来新常态: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其他全部外包

每一家公司都应该想办法少干事。公司往往花了X得Y,但是用好的供应商上的话花X/4得2Y其实挺容易的。

全职员工是谁这一点在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就像Peter Thiel所说那样:“最好的初创公司可能没有邪教那么极端,他们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邪教在重要问题上通常错得离谱,而成功的初创公司则对其他公司不理解的事情有非常正确的看法。”

最好的公司会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杠杆作用。放大(scale)是帮助公司从优秀升级成伟大的重要因素。

就像我过去所写的那样,最好的CEO总在寻找杠杆:

“如今,大多数《财富》 500强公司的供应商数量已经是十年前的十倍。但是这些公司的员工总数大致相同。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应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公司的人均市值都在急剧上涨,因为供应商撬动的不仅仅是CEO,还包括所有员工。”

人均收入较高的公司生产效率更高,因为他们的劳动力事半功倍。相反,人均收入较少可能意味着该员工没有带来太多的产出,甚至可能是不必要的——这些人也许被困在了“狗屁工作”(BS job)里面。作家David Graebar 写过一本很棒的书(编者注,书名正是《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里面讲了狗屁工作在当代的流行。他将其定义为:“一种完全没有意义的、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有偿就业形式,就连员工自己都证明不了这份工作的正当性;而作为就业的条件之一,员工还不得不假装情况不是这样。”

在过去,公司需要成千上万的员工。现如今,供应商可以帮助减轻这一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狗屁工作”应该消失了——大家可以去从事需要更多创造力和同理心的工作——那些人类擅长的工作。这会给全世界卸下一个沉重的负担。用更少的员工得到相同甚至更好的结果是让雇主和员工双赢的办法。双方都看到了更高水平的自由,而众所周知,自由就是地位。

公司的未来新常态:只保留最核心的业务,其他全部外包

聚焦于增加供应商意味着有减少员工的能力。杠杆作用非常重要。指标:人均收入是否上涨?不是的话,说明你的企业扩张能力不强。

Safegraph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对员工的杠杆作用3倍下注。我们写道:

“因为我们只招最有才华的人,所以SafeGraph的团队成员必须不断去寻求发挥杠杆作用。我们极其重视自己的时间。在(通过工程,外包,选择供应商等手段)把繁杂事务自动化之前,团队成员很少会做这些事情超过几次。我们的人应该把75%以上的时间都用来做真正困难的,只有他们才能做的事情。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利用自己、我们的团队和我们的组织发挥的杠杆作用越多,SafeGraph的规模就能做得越大。”

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把自己看作是资本的配置者,因为简而言之,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把公司的资本(实物和财务)分配出去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回报。而时间你是花钱也买不了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明智地把时间用在ROI最高的活动上面。理想的目标是把其他一切都外包出去。

我在《几乎每家公司都把95%的时间都花在做每一家公司都在做的事情上》中写道:

“比方说,我在LiveRamp的时候,我们是在本地部署的,所以要大量跟服务器打交道。这方面的事情很多。现在,LiveRamp已经云化(用的是Google Compute),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聚焦在自身的业务上。数以千计的其他公司也经历了完全相同的过程。当然了,2016年我们创办SafeGraph 时,我们当时就决定用计算即服务的部署方式(我们用的是Amazon Web Services)。”

想象一下,当你把企业的其他环节都交给像AWS这样的省时工具时会发生什么?作为一个团你又能够多做多少事情?你们会走得有多快?那时候,天空才是你的极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