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历史上有位威海谷姓家族的名人,闯关东来到仙人咀

从地图上看,有玉都之称的岫岩县,算是辽东半岛的一个几何中心。


这里东邻丹东,北接鞍山,西接营口的盖州,南邻大连的庄河,南来北往,四通八达,矿藏和物产又比较丰富,因此历史上也有不少闯关东的人选择在这落脚。
在《岫岩志略》中记载的清代名人当中,就有不少与闯关东有关。其中,有一位叫做谷继可的人物,尤为典型。
谷继可的特殊之处在于,很多闯关东的家族都是在经历了几代人的积淀之后才逐渐有名,而谷继可作为到关外的第一代人,就在岫岩历史上留下名声。他的事迹被收入《岫岩志略》的“懿行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相当于岫岩的道德模范。
初到关东,就有令名。谷继可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家族传统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岫岩历史上有位威海谷姓家族的名人,闯关东来到仙人咀

(配图均为威海姜南庄及谷姓宗祠周边场景)

《岫岩志略》载:“谷继可,号文明,祖籍山东文登县人,乾隆丁丑进士、贵州都匀协右营游击贤生之孙。”文中提到的乾隆丁丑进士、贵州都匀协右营游击,就是威海历史名人谷生琰。
谷生琰是威海姜南庄人,在清代中期,这里属文登县地界,因此《岫岩志略》称其为文登县人。谷生琰考中的是武进士,一开始在宫中当护卫,后来调到前线,因屡立战功,被赐予“巴图鲁”的荣誉称号。在征讨大小金川战役中,他沙场殉国,死后朝廷赐予规格较高的哀荣,故乡姜南庄也建起了一座大气的谷氏宗祠。因为区划变迁的缘故,如今提到这支谷姓人,一般称作威海谷氏。

岫岩历史上有位威海谷姓家族的名人,闯关东来到仙人咀


按照《岫岩志略》的记载,谷继可是谷生琰的孙子。谷生琰虽然曾在朝为官,但到了谷继可这一辈,似乎已是普通平民。他闯关东的原因是:“值岁祲,迁居于邑之仙人嘴。”也就是说,谷继可是在遇到荒年的情况下,为了生计,才从文登迁到岫岩的。

岫岩历史上有位威海谷姓家族的名人,闯关东来到仙人咀

谷生琰忠勇可嘉,他的后人也秉持了厚道家风。谷继可落户在岫岩县的仙人嘴(现在一般写作仙人咀,在岫岩的西南方向),以务农为业,“家不甚丰”。但在家境不算富裕的情况下,谷继可乐于助人,平时节衣缩食,省出来的费用,每年制作数十件棉衣,在遇到老弱之人,就慷慨相赠。


在他居住地的附近,还有一座“琶古岭”(不知道是现在哪座山),山大沟深,行人往来不便,谷继可就“凿石为桥”,还数十年如一日对桥保持修缮,为大家提供了方便。

岫岩历史上有位威海谷姓家族的名人,闯关东来到仙人咀

不仅如此,谷继可在自己做善事的同时,还将善行的理念编成顺口溜,以此传唱乡里,号召大家一起行善,史称“凡诸善行,皆编为俚歌以劝人,不欲独为君子也。”
正所谓“好人有好报”,谷继可后来活到了八十多岁,在当时算是很长寿了。


前几年,威海谷氏曾重修谱书,可惜尚未得阅,不知岫岩仙人咀现在是否还有这支谷姓后人分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