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之於卡特,則是英雄遲暮,白了鬢角。

新賽季伊始,卡特聲明,這將會是他職業生涯最後一個賽季,可是意外到來的疫情卻給了卡特並不體面的告別。

縱橫賽場20年有餘,43歲的卡特站在那裡,回眼望去,或許想起的都是少年模樣的自己。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那一年,我們和NBA初識,剛經歷停擺的聯盟,風雨飄搖。

那一年,他剛出道,憑藉霸道千鈞的扣籃,成為了拯救聯盟頹勢的解藥。

有一些人生來就是要在萬人矚目的舞臺上表演的,他聽見球迷的喝彩聲,聽見籃球撞擊地板的聲音,就會熱血沸騰。就像摩托車手給足油門聽見引擎轟鳴的聲音,這會激起球手錶現的慾望,緊接著,關於籃球的表演也會更加天馬行空。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毫無疑問,卡特就是這一類人。

橫空出世,便一發不可收拾。

2000年,卡特參加扣籃大賽,憑藉“轉體360度接大風車扣籃”、“籃板後轉體180度接大風車扣籃”、“麥迪助攻胯下換手扣籃”、“手肘扣籃”以及“罰球線前一步雙手滑翔扣籃”5記驚豔世界的扣籃獲得扣籃大賽冠軍。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更是在同年的2000悉尼奧運會上祭出誇張到令人錯愕的死亡之扣,讓2米18的法國中鋒弗雷德裡克維斯淪為永遠的背景板。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一時間,人們將扣籃、卡特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扣籃也成了卡特身上最為深刻的烙印。

就扣籃的觀賞性而言,一時間,無人能出其右。

用球迷的話說就是,扣籃只有兩種,一種是卡特的,另一種是其他人的。

生涯初期成為四次全明星票王,也足以看出卡特的獨樹一幟的籃球才華帶給當時球迷們的震撼。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卡特美學式的扣籃,往小了說,這是豐富了扣籃的觀賞度,往大了說,則是撬開了籃球世界的一塊新大陸——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扣籃!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只有真正熱愛一件事情,才能真正做好,做精,做到決頂。卡特的橫空出世重新定義了扣籃,他對籃球的imagination讓扣籃從一種得分手段,昇華為一門為人稱道的藝術,他精湛的技藝提高了扣籃美感的門檻。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眾所眾知,籃網時期以後的卡特由曾經叱吒風雲的頂級巨星,搖身一變成了聯盟的流浪漢,輾轉多隊,太陽,魔術,小牛,灰熊,老鷹。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可是,卡特真的是失路之人嗎?

當然不是。

這反而是我對卡特,對這位能在聯盟縱橫二十餘載的老兵肅然起敬的地方。

因為什麼呢?

是改變。卡特願意做出改變。

改變打法的人很多,但改變打法和位置的人並不是很多,在聯盟裡,能完全轉型的人其實並不多。而卡特就是其中一員。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由原來熟悉的分衛改打其他位置。也由原來的隊內核心,淪為角色球員。這種落差對於巨星來說是一種很大的考驗,但是卡特還是在堅持輝煌和麵對現實之間選擇了後者。

這種既來之則安之的氣度,尤其是對昔日的頂級巨星而言,是很難能可貴的。同為四大分衛之一,和卡特相反,艾弗森選擇堅持輝煌,因為是mvp,因為是奧運冠軍,所以沒能逃脫最後無球可打的悽慘結局。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當我做紅花時,我就要做最紅的那朵;當我做綠葉時,我就要做最會默默奉獻的那片。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放低姿態改變打法,認清自己的定位,為了上場機會選擇改變,即使是變得面目全非,因為有接受自己英雄遲暮的勇氣,所以卡特一直有球可打。

貌似是球隊給了卡特機會,其實是卡特給了自己機會。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作為一個球迷,我知道,他可能不是歷史上的最強球手,但他一定是歷史上最熱愛籃球這項運動的球員。卡特用時間證明了自己的籃球理念,也用一己之力刷新了我們對於熱愛的認知。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羨慕他,我也嫉妒他,不是因為他的天賦,也不是因為他的成就,而是因為他始終可以在他所熱愛的戰場上幹灑熱血,書寫春秋。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老兵不死

只會緩緩凋零。。。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至此,UFO降落

停在那個

夢開始的地方。

文斯•卡特|  熱愛可抵漫長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