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诡道”?看看《孙子兵法》中的“因敌取胜之法”

《孙子兵法》在数千年前,就已是中国古代兵家极度推崇的兵书之一,其中所蕴藏的不仅仅是作战方法,更包罗了天、人、事、时、地、物之间的相克相生之道。

《孙子兵法》以万物的本源为启,顺应了万物之性,分析出制胜的法则,终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事之中,应变出“似为有常,却为无常”的制胜战略。

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不单单是一本文学经典,更是能被运用于战事之中的“神兵利器”。无怪乎它历经了数千年,不但没有被淹没于时间洪流中,反而愈加耀目。

《孙子兵法》中的“诡道”,不能单纯以“欺诈”来解释,较为妥当的解释是“多变、无常”。

其意即在指挥对战之时,没有任何一场战法的策略会是相同的,即便是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人为因素下,因为我能谋敌,敌亦能谋我,所以必须随机应变,因着人、事、时、地、物来作战法的变化,使敌人无例可循,自然就无法掌握我军的形势;甚至还可借此来迷惑敌军,传达错误的信息给敌人,使敌人当守不守、当攻不攻。

什么是“诡道”?看看《孙子兵法》中的“因敌取胜之法”

孙武剧照

此“因敌取胜之法”,是《孙子兵法》中“诡道”的主体,有两种使用方法。

一方面可以敌方弱点为目标,对其弱点施加压力,使敌军露出败象,再以军力攻打弱点,便可得胜;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敌人所拥有的优点,以计谋将其转换为有害的条件,便能使敌军由优势转为劣势,进而战胜敌军。

利而诱之

两军交战,皆以有利之事而为之。于是我们可借敌人贪利之心,先以蝇头小利,或以小败先给敌军甜头;敌军得到好处后,便容易因此冲昏了头,进而落入到预设的陷阱之中。这与《老子》所说的“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此所谓的“小利”,是一种比较级的阐述,也就是与“大局”相较而言,例如以金钱、割地、佯败等,毕竟战争求的是最后的胜利。

在一切只求胜利的战争中,有时必须做出一定程度的牺牲,才能获得胜利的契机。虽然这样的举动,会被认为是“冷血无情”,但战争本就无情可言,一切的杀戮争战只为求得胜利。

此时,少数人的“无情”牺牲,便是不得不为之事,也唯有这样无情的“牺牲小我”,才能使敌人上当,进入圈套之中,最后“完成大我”,使国家、军队获胜,百姓才能免于战争所带来的杀戮之苦,而得享安居乐业的生活。

两害相权衡之下,以少数人的牺牲,能换得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正是以“无情”成就“有情”的一种致胜手段。

什么是“诡道”?看看《孙子兵法》中的“因敌取胜之法”

曹操剧照

如三国时曹操与文丑之战。一般来说,军队的各项军需用品,都处于部队后方,避免被敌军夺取而无军力应战,曹操却下令将辎重放在军队的前方。

众将担心辎重会被文丑的军队所夺,当两军交战之时,文丑的军队果然大肆抢夺曹军的辎重。此时曹操又下令纵放马匹;文丑军为了抢夺辎重马匹,使得整个阵型大乱;曹操再趁机进攻,得到了胜利。

又如李牧对匈奴之战。李牧为了诱敌制胜,不但先使平民放牧于旷野,来诱骗匈奴,后又将数千名百姓弃于不顾,使得匈奴军以为有机可乘,而误入李牧的陷阱之中。

这都是先作出部分的牺牲来利诱敌人,使敌人贪图眼前的小利益,而忘了审慎思考、顾全大局,以致失去最后的胜利。

乱而取之

军队的纪律是否严明,是否有良好的秩序,关系着军队的存亡。

将领若想指挥军队如反掌之易,就必需要有“整而不乱”的军纪;否则,军队一乱,则法纪不顾,军令不听,犹如一盘散沙,更遑论应敌作战了,甚至还可能不攻自破。

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如果能使敌军受到额外因素的影响——例如施以实质的利益引诱,使士兵为抢夺利益而毫无纪律;或以计谋、手段,攻敌团结之心,令军心彼此猜忌;或使敌人因畏惧、惊恐而不团结——而军队大乱,便会使其丧失原有的攻击力,甚而瓦解其最基本的防御力,再趁此机会出兵袭击,便能易于取胜。

正如《百战奇法》中所说,敌军阵形一乱,军心必乱;军心一乱,阵形势必更乱;最后必将溃不成军。我们若及时把握良机,迅速出兵,对于取胜是有所助益的。

什么是“诡道”?看看《孙子兵法》中的“因敌取胜之法”

段志玄画像

隋大业十三年,隋唐两军交战。就在唐军岌岌可危之时,唐将段志玄率领骑兵前来赴救,成功击杀数十敌军,但脚却被乱箭所伤。段志玄为避免影响军心,不但隐瞒伤势,还数次攻入隋营奋战。

隋军一再遭段志玄冲杀,军心便开始混乱,而唐军见状反而士气大振,最后隋军混乱溃逃,唐军便趁此良机进攻,大败隋军。

不仅战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国家若是在内政、经济方面出现了混乱,民心便无法聚集,国力也将衰减,自然容易引起强国的侵略,最后终将亡国。

《吕氏春秋》中有一段记载。周武王在讨伐殷商前,派人前去刺探国情,先是得知殷商有佞臣与谗臣当道,后得知贤良之臣纷纷离开,最后再得知百姓不敢批评政府,于是认为殷商国政已乱到了极点,便出兵讨伐,一举灭了殷商。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当敌人国力坚强、实力雄厚、兵精粮足,我军无机可乘之时,就应加强整备工作,不主动与敌军交战,静待敌军露出破绽后,再一举攻之。

换言之,就是“忍”。两军对峙之时,我们要沉得住气,不盲目、轻率地采取进攻之势,正所谓“敌不动,我不动”,先有动作的一方,就容易先露出破绽来,如此不但不易取胜,反而会造成我军大量的伤亡,甚至被敌军击败。

正因如此,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不可急于进取,而应严加防备才是上策。

什么是“诡道”?看看《孙子兵法》中的“因敌取胜之法”

古代作战图

另一方面,面对敌军的强大攻势,我军应避其锋芒,避免与其正面交战,不可与其硬拼。在保全全军的前提之下,尽量的容忍、退让,不轻易应战而造成伤亡。

毕竟敌军的气势正旺、战力正强,我军不但在军力上不若敌军,甚至可能连军心上都受到敌军的气势影响,而有所怯惧。换言之,这正是反向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因此,在劣势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不可与敌军正面应战,应当保留实力,以退为进,且战且走,争取时间作长久的消耗战,并积极整备,等待敌军因长期在外征战,军力耗损、气势减弱之时,再争取最后的胜利。

三国时,刘备出兵大举攻吴。吴将陆逊以汉军势盛、求胜心切,决定先让一步,再视机决战。

于是他将军队撤退至夷陵,并固守不出。两军对峙半年,陆逊待汉军疲惫、斗志松懈,再加上他得知汉军营寨由木栅栏所造,便决定使用火攻,一举大败汉军。

陆逊的战术运用,便是“实而备之,强而避之”的最佳写照。

怒而挠之

我们可以利用敌军暴躁易怒的个性,使用计谋来激怒敌军,使敌军被怒气冲昏头、丧失理智,无法冷静判断双方形势,进而使其作出错误的决定。

更进一步,我们若能使敌军的怒气无从发泄,到最后敌军甚至会不听军令,这正是反向利用孙子在《火攻》篇中所提到的“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什么是“诡道”?看看《孙子兵法》中的“因敌取胜之法”

刘邦剧照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率军攻打成皋。当时楚王指派最信任的将领曹咎镇守成皋,曹咎依令坚守不出,完全不理会刘军的挑衅,就这样僵持了数日。

后来刘邦便选了几名能说善道的士兵,在城下对着曹咎破口大骂,先是讥讽他胆小如鼠,后说他犹如缩头乌龟,不敢出来应战。曹咎听后大怒,原本想出城应战,但遭属下劝阻作罢。

然而,刘邦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接连数天,派出更多的士兵在城下破口大骂,且越骂越难听,曹咎终于按捺不住怒气,率兵出城应战。此举正合刘邦之意。

就在曹军渡汜水时,刘邦派出早先预备好的强军袭击,在水上给予曹军迎头痛击。曹咎被打得溃不成军,最后拔剑自尽。刘邦顺利占领了成皋。

卑而骄之

当敌军浩浩荡荡、士气高涨,举兵来袭时,我军则要放下身段,向敌军展现臣服卑微之意;或是收敛我军气势,佯装羸弱不敌,而使得敌军因此而骄傲、自大,便会渐渐呈现出怠惰之形而松懈防备;这时再以兵奇袭,必能战胜敌军。

什么是“诡道”?看看《孙子兵法》中的“因敌取胜之法”

吴王夫差剧照

越王勾践兵败后,不但屈服于吴王夫差之下,更大肆贿赂吴国官吏,使得吴王夫差日渐骄傲自满。

吴王夫差认为勾践是诚心臣服,便松懈了对越国的防备,最后吴国终遭越国所灭,越王勾践总算得以复国血耻。这也证明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佚而劳之

敌人有充分休养,人人精神抖擞,且整备完善,此时敌军战力非同小可。

我们不可举兵作正面冲突,而是要设法使敌军疲于奔命,一下攻左一下攻右,不断侵扰敌军,使敌军防不胜防,让敌人日夜不得休息,加速消耗敌军的体力及精力,以减弱敌人的战斗力及应变能力。

吴伐楚,公子光(吴王阖闾)问计于伍子胥,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伍子胥以“兵分多路”的方式,不断骚扰楚国,诱使楚国军队尽出。楚国大军出动必劳师动众,此时吴军却立即收兵。

如此来来回回数次后,楚国的军队便开始呈现出疲态,甚至开始以为吴军又是“虚张声势”,而开始懈怠,最后吴军再以全体进攻之势,击溃了楚军。

什么是“诡道”?看看《孙子兵法》中的“因敌取胜之法”

伍子胥剧照

亲而离之

敌人团结、无二心时,军力便能有超越实力的表现,此时就要用计来分化、破坏敌人的团结,使其上下离心、左右猜忌;或是拆散“一加一大于二”的绝佳作战组合,使敌军一分为众,甚至不愿互相协助作战。

如此一来,便能大幅削减敌军的战力,我军便能一一攻破,取得胜利。

在《三国志》中,有一段曹操分化敌军的记载。马超与韩遂组成联军对抗曹军,因曹操与韩遂两人稍有交情,于是在开战前,两人便在阵前叙旧交谈。

两人不谈军事,只聊当年旧事,因此相谈甚欢。结束谈话后,马超询问韩遂谈论的内容,韩遂却说没什么,马超便起了疑心。

过了几天,曹操又命人送信给韩遂,信中又故意在语句上涂涂改改。马超本来就已有所疑虑,于是向韩遂借信一看,便真的以为韩遂与曹操两人私下共谋。

马超的疑心越来越大,曹操便趁此时举兵进攻,“大破马、韩联军”自是手到擒来。

什么是“诡道”?看看《孙子兵法》中的“因敌取胜之法”

孙武雕像

总而述之,孙子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为自己的理论作了总结。

如果想在交战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使敌人无从防备,或是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攻,也要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或地点出击。也就是说,“无备”与“不意”就是军队的弱点所在。

行“诡道”之法,目的就是要使敌军露出弱点,这也是军事指挥作战时的奥妙之处,只要能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之异,随时变化战术,就可以使敌人防不胜防。这正是“诡道”的精神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