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教育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愛心教育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著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嘗試以預防為主線、疏導為要點、補救為輔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在學校教學中關注學生,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耐心溝通與分析,針對問題選擇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以愛心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在整個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成長的初期,也是心理快速發展時期。學生的心理活動有起有落,為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仔細的觀察,適時找學生了解情況和思想動態,找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在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後,根據觀察的結果運用相應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存在問題的原因,再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一、 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促進個體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使其適應社會,健康地成長和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學生來說,可以發揮以下的作用:幫助學生維持正常的心理狀態,避免出現不利的心理狀態;幫助已經出現不利心理狀態的學生恢復正常狀態;幫助心理不健康的學生恢復健康狀態。由此看出,

心理健康教育有兩項任務:預防性任務和補救性任務。心理健康教育的兩個任務,是兩個此消彼長的任務,若預防性任務執行得好,學生的心理問題明顯地減少,能有效地減少補救性任務的工作量;反之學生的心理問題增多,會增加補救性任務的工作量。比較理想的心理教育是執行預防性任務,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前,通過學生自身的心理調節能力,把心理問題化解於萌芽之時。

愛心教育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二、 用愛心化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貫徹預防為主,疏導為要,補救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在小學階段心理學教育以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為主要目標,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扼殺在萌芽之時。對於已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心理活動並不複雜,只要教師在平時的教育與教學中對學生傾注足夠的耐心,多關注學生,能及時地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端倪。對於學生已存在的心理問題,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用愛心去化解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一) 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學校的教育與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集會、班會課、學科課堂教學等教育活動,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五個方面:個性發展方面、青春期方面、學習輔導方面、生活輔導方面、人生規劃方面。如在學校的升旗集會上,可以利用國旗下講話,向學生宣講人生規劃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宣講的內容包括:對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行分析,根據社會的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業,培養個人的興趣,為個人的職業和事業的抉擇做好準備;要明確學習和就業的人生意義,要明確承擔的責任,要為自己的升學做好準備。

通過教育活動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和發展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指明方向。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地減少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


愛心教育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二) 關心日常生活與學習,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和習慣

由於個人的性格、認知、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不同,有不少學生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不良的行為和習慣,如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撒謊、遇事不耐煩、做事比較磨蹭等。不良的行為和習慣會引起學生產生不健康的心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積累,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應注意學生不良行為和習慣,及時指出其危害,給予適當的關懷和引導,矯正學生不良的行為和習慣。

如對於愛撒謊的學生,教師仔細調查、搞清楚學生是否在撒謊,對確認撒謊的學生,要了解其撒謊的動機和性質,如有的學生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而撒謊、有的是害怕批評而撒謊、有的是不願意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撒謊。對於學生撒謊要採取的措施有:判斷學生撒謊的動機和性質,要有區別地對待學生的撒謊,對於有不良動機和性質的而撒謊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制止學生撒謊的行為,與學生進行溝通,瞭解撒謊背後的原因,指出學生撒謊帶來的危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教師向學生傳遞誠信的重要性,與家長進行溝通,以身作則,培養誠實的孩子。

愛心教育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三) 用愛心關懷學生,解決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學習時,會產生各種常見的心理問題,如害怕與人交往、對學習產生恐懼、對考試產生焦慮、做事缺乏自信等,對於存在問題的學生,只有採取補救性措施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教師在面對學生心理問題時,耐心的溝通與分析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愛心是解決問題的催化劑,運用適當的心理學知識與方法,對心理問題的解決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何銘同學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從進入三年級學習後,何銘同學就覺得自己被籠罩在一種緊張的學習氣氛中,在臨近期中考試時,他感覺自己莫名的緊張,思維似乎也不受控制,注意力難以集中。老師注意到了何銘同學的異常表現,分析了何銘同學進入三年級以來的表現,隨著學習知識的增多,何銘感覺學習越來越吃力,為了更好地考好期中考試,他感覺壓力越來越大。何銘同學對考試產生了考試焦慮症。老師分析了何銘的情況後,與何銘和其父母溝通嘗試找出考試焦慮的原因,瞭解到何銘性格比較內向,平時敏感多疑,容易產生自卑感,適應能力較差,稍有壓力會產生緊張和恐慌;進入三年級後,對新知識的學習掌握不好,學習容易進入死衚衕;家裡父母對他的學習較為緊張,給他施加了一定的壓力。分析了何銘同學考試焦慮的原因後,聯繫了他的父母,讓他們給何銘的學習做減壓;老師在學習上也給予何銘更多的幫助,對不明白的地方給他講解,解決他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減少學習的壓力;多鼓勵他與其他同學進行交往,減少對人的自卑感,減少交往的壓力和緊張。在老師的愛心幫助下,何銘同學擺脫了考試的焦慮,學習的成績也得到提高。

愛心教育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三、 結束語

對於小學生來說,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是溝通學生的重要途徑,也是開展學科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靈活運用耐心、關心和愛心,打開學生的心扉,與家庭一起守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莫雷.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392-432.

[2]曹梅靜.心理健康教育C證教程[M].廣州:廣東省語言音像電子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1-28.

[3]仝德記.中小學生心理學知識實用讀本[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年2月第1版: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