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中國是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在以自然觀賞石為對象的活動方面,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時代。據《闞子》載:“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孤峰 | 彩陶石

遠在此前的商周時代,作為賞石文化的先導和前奏——賞玉活動就已十分普及。《尚書·禹貢》記錄了當時的各地的貢品中偶有青州“鉛松怪石”和徐州“泗濱浮磬”。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清紋雅韻 | 靈璧石

顯然,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邊“浮磬”都是作為賞玩之物而被列為貢品的,很可能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觀賞石為觀賞對象的可移動的玩物。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望月 | 靈璧石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園林的出現,賞石文化首先在造園實踐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我們從秦漢時期的古籍、詩文所描述的情景可得知,秦始皇所建“阿房宮”和其他一些行官以及漢代上林苑中,點綴的景石頗多。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金秋歲月 | 大化石

即使在戰亂不止的東漢、三國及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達官貴人的深宅大院和宮觀寺院都很注意選石造景。東漢鉅富、大將軍梁冀的“梁園”和東晉顧闢疆的私人宅院中都曾大量收羅奇峰怪石。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一往情深 | 烏江石

南朝時,建康同泰寺前的三塊景石,還曾被賜為三品職銜,俗稱“三品石”。南朝宋的文惠太子在建康造“玄圃”,其樓、觀、塔、宇,多聚異石,可謂妙極。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夕陽山外山 | 新疆彩玉

公元6世紀後期開始的隋唐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漢之後又一個社會經濟文化比較繁榮昌盛的時期,也是中國賞石文化藝術昌盛的時期。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南山仙蹤 | 戈壁石

眾多文人墨客積極參與搜求、賞玩天然觀賞石,除以體量較大且造型奇特的用於造園點綴之用外,還將“小而奇巧者”作為案頭清供,復以詩記之,以文頌之,使天然觀賞石的欣賞更具濃厚的人文色彩。

這是隋唐賞石文化的一大特色,也開創了中國賞石文化的一個新時代。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探幽 | 英石

明清兩朝是我國賞石文化大發展的全盛時期,賞石、藏石隊伍不斷擴大,民間藏石開始興起。數百年間,賞石從實踐到理論以逐步發展到成熟階段,品石專著層出不窮。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聽海 | 彩陶石

明代賞石著作中,對園林的堆山、疊石和觀賞石的收藏、品評、鑑賞都有相當精闢的論述。《長物志》中“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至今仍是“小中見大”的典範。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深山古剎 | 木化石

清代,我國傳統賞石文化走向新的高峰。在北京的皇家園林中,由被國人稱為“愛石皇帝”的乾隆帝題名、題詩的雅石比比皆是。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祥雲 | 大化石

近代,我國賞石文化發展較快,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賞玩、收藏觀賞石的人越來越多。眾所周知,社會進步的程度越高,觀賞石的地位就愈加顯赫;人們的物質生活越富裕,觀賞石領域的流通就越活躍。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佛緣 | 長江石

而玩石離不開文、史、哲的文化修養。題名、配座、賦詩、評估、論價、品賞,都需要“文”的水分和“文”的含量。只有加上了文化的內涵,觀賞石才可稱為觀賞石文化。

賞石,穿越千古,驚豔了時光

真金不怕火煉 | 紅碧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