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撰稿人:Yong W (专业吃货-兼美国食品企业品控与食品安全经理)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图片源于CDC, 侵删

请不要食用图片中的金针菇!!!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事件起因是3月9号,Sun Hong Foods, Inc. 开始召回以上产品,因其疑携带李氏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2020年 3月10号美国CDC正式发布对Sun Hong Foods, Inc. 生产的7.05oz/200g绿色标签透明包装的召回。产品标有“Product of Korea“, 识别码UPC code: 7 426852 625810【1】。

据CDC报道,有来自全美17个州的36例患者自2016年11月23号到2019年12月13号之间感染此次的李氏特菌。其中30人有住院史,4名死亡患者遍布加州,夏威夷,以及新泽西。6例于此相关的孕期患病报告,其中两例流产。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纵观事件本身,大家可能会有几个疑问: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我们在这里为大家一一解答。

文长3251字,阅读全文大约需要4分钟。


李氏特菌是什么?感染后什么症状?怎么防治?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根据FDA Bad Bug Book 对李氏特菌的介绍,这是一种致命性食源性病原体【3】。

感染了李氏特菌会导致两种疾病,一种是引发轻度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然后自愈,还有一种是经血感染神经系统(包括脑),引发脑膜炎和其他致命疾病。相比其他人群,孕期妇女极易感染李氏特菌,即使孕妇自体痊愈,胎儿往往无法幸免。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艾滋病人,患有慢性病,或者正在接受某些免疫抑制性药物,以及经历化疗的癌症病人,更易感染李氏特菌。由于人的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变弱,因此老年人也会更易受其影响。

几种食物极易成为李氏特菌的温床:未经巴氏灭菌的牛奶(及其制品),熏鱼及其他海鲜制品,肉类(包括熟食,Deli制品*),和未经烹饪的蔬菜(比如此次的病源,金针菇)。

*北美超市的即食专柜统一叫Deli,也卖沙拉和冷拌菜。孕妇不建议吃Deli Food,原因就是要避免李氏特菌。

为了避免李氏特菌感染,请不要食用未经巴氏灭菌的牛奶及其制品(正规生产的巴氏消毒过的奶会在包装上注明。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则没有任何标注。)。清洗未经烹饪的蔬菜,并且生熟分开(食具,案板,操作台,各种刀具及其他)。严格按照烹饪指南煮熟食材。最重要的:勤洗手!!!

如果你在食用了这种被召回的金针菇后有任何疑似感染了李氏特菌的症状,请即刻就医!


2016年底到2019年底,为什么此次爆发持续时间这么久?而且CDC在厂家召回之后才开始召回,这是工作失误吗?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每年大约有4千8百万美国人经历食物中毒。其中12万8千美国人因食物中毒而住院治疗,3千人死于食物中毒【2】。虽然涉及人数众多,然而要把人们去过的地方,吃过的食物和各种蛛丝马迹串联起来,严格锁定一种食物致病源,其困难程度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只失联的航船。因此CDC使用一种全国性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PulseNet System) ,统一采集和比对各种公共卫生组织对食源致病菌的检测结果【1】。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图片源于Newsweek【8】, 侵删

虽然狡猾的李氏特菌引发的食物中毒往往不会大规模爆发,但研究人员从患病人群中分离出的李氏特菌细菌在遗传上密切相关,这意味着这些食物中毒可能源自同一个污染源。经过分析遍布17个州的患者(见上图),以及经过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证据比对,因此才能确认这种由Sun Hong Foods, Inc. 生产的金针菇非常有可能携带了李氏特菌病原体并导致了此次食物中毒。比如在卫生官员对病患的采访中,22人中有12人(55%)声称他们食用过蘑菇,包括这种韩国产的金针菇。而密歇根州农业农村发展部 (Michiga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也从病人采购过的杂货店买来蘑菇进行检测,有两个此类金针菇的样品被检出李氏特菌。

由此可见,CDC的官方召回是基于对已被监测和检测到的威胁,本身就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厂家的召回虽然名义上是“自主性召回”,然而这是在政法法律法规指导下必须采取的自主召回,否则便不再有从业资格【4】。如果厂家拒绝自主召回,则由政法部门强制召回。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将看到这种“政府召回晚于商家召回”的情况。


我家买了这种金针菇,并没有患病症状,我还能继续吃吗?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不要食用被召回的食品!商家不要提供被召回的食品!不要继续买卖被召回的食品!

查看你的储藏室,向供货商退货或者直接扔掉。深度清洁处理过这个品牌的金针菇的厨具,操作区。即便没有食物中毒症状也不要继续食用这个品牌的金针菇。

由于李氏特菌在低温下更加活跃,如果你曾经把生金针菇储藏在冰箱里,请按照以下5步严格清理冰箱【5】:

准备材料:

保鲜袋,热肥皂水,清洁抹布或者厨房纸,大量清水+漂白剂(可选)(Bleach/84)

第一步:扔掉被召回的金针菇,以及和它有过接触的食材。丢弃前请使用保鲜袋密封好。

第二步:清空冰箱。记得拆出各种小抽屉,小储存格子,以及各种可移动部件。

第三步:清洗可移动部件。手洗这些部件的时候要用热肥皂水和干净的抹布或者厨房纸(玻璃应该放置到室温再用热肥皂水洗净,以此避免冷玻璃在热水中炸裂)。

第四步:清洁冰箱内部。用热肥皂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干净的抹布擦干。请不要遗漏那些不能移动的部件,比如冰箱门,还有被固定的小抽屉和暗格。

可选项:热肥皂水洗完各个部分之后,可以用兑了水的漂白剂再消消毒(1匙漂白剂+1加仑水)。

第五步:把各种部件还原。食物放回冰箱前要保证是清洁的。

(顺便整理冰箱吧♥复习过节突击检查冰箱啦!!!--你准备好了吗?辛苦请加超链接XOXO)

千万别忘记!收拾完厨房,用肥皂仔细洗手,并且把厨房用品和清洁用品统统用热肥皂水洗干净。抹布也要照顾到!


我怎么避免将来买到不安全的食品?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正如我们开篇讲的,从选材就要避免食物中毒。如果家有妇幼老弱,那么最好养成关注CDC和FDA官网有关食品召回的习惯。或者每次购物时,快速浏览卖场客服部(Customer Service)张贴的召回信息。

纵观从农场到餐桌整个供应链,从农户,到产品加工商,中转商,经销商,以及普通消费者,每个人都对保证食品安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实际上,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掌握在普通消费者自己手中。

大部分的致病菌可以通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食材处理储存方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以守为攻,却行之有效的方法。食物入口前的最后一步,我们可以通过清洗,高温,冷藏等 方式把致病病原体挡在身体之外【6,7】。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1. 处理食材前后都要仔细洗手。每次碰触不同的食材时也要洗手,并且清洁食物处理工具和食品接触表面。
  2. 用流动水清洗蔬菜和水果。永远记得食材中的致病菌才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吃干净的食物才会更健康。
  3. 掌握良好的烹饪温度,而不只是时间。大部分情况下,致病菌,比如沙门氏菌,李氏特菌,和大肠杆菌,以及各种寄生虫都会被高温灭杀。特别是很多难以洗净的食物,或者某些非常适宜在低温下繁殖的细菌 (比如李氏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都会被高温轻易消灭。
  4. 生熟分开!冰箱分区,刀具和砧板分开,操作区/操作台分开。除非处理工具能够完全清理干净,否则不要混用。食物本身病菌越少,越不易致病。烹饪后的食物要尽快冷藏在40℉(4℃)的冰箱里。这是因为冷藏可以延缓食物中的病菌繁殖。冷藏应该越快越好,因为有一些致病菌在经历高温时会制造一些更难被灭杀的孢子,一旦食材晾凉后暴露在室温环境下,孢子会复制这种病菌使其卷土重来。低温可以延缓这种大规模的细菌繁殖。不要听信所谓的把食物晾凉之后再放进冰箱的谣言,室温下的食物是病菌的温床,等到病菌再次长满食物,再如何低温冷藏也将无济于事 (之前这篇真是诚意满满:♥过节突击检查冰箱啦!!!--你准备好了吗?Danger Zone,危险温度区间辛苦请加超链接XOXO)


另外:食物本是含有的毒素是不会被烹饪条件改变的。如果担心重金属,或者霉变产生的各种毒素,只有从根源上避开它们,比如查看重金属和其他相关毒素检测报表,或者少吃相关食材(例如大米很容易含过量的重金属铬)。题外话,过敏源也不会被烹饪和储存条件改变,我们会另开一篇针对性分析如何应对过敏性食材。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尽管有千万个细菌和微生物陪着,我有时还是会感到孤独。。。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P.S.: 据美国疾控中心(CDC)不完全统计,每年死于食物中毒的人数超过3千例,因食源性疾病住院治疗的人数将近12万8千人,食物中毒的人数超过4千8百万 (CDC,www.cdc.gov/foodsafety/foodborne-germs.html)。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美国CDC 召回被李氏特菌感染的这种金针菇。


参考文献:

1. CDC, Listeria Outbreaks, www.cdc.gov/listeria/outbreaks/index.html

2. CDC, Foodborne Germs and Illnesses, www.cdc.gov/foodsafety/foodborne-germs.html

3. FDA Bad Bug Book, www.fda.gov/files/food/published/Bad-Bug-Book-2nd-Edition-%28PDF%29.pdf

4. FDA, Industry Guidance For Recalls, www.fda.gov/safety/recalls-market-withdrawals-safety-alerts/industry-guidance-recalls

5. CDC,Cleaning Your Refrigerator Because of a Food Recall,

www.cdc.gov/foodsafety/communication/clean-refrigerator-steps.html

6. CDC,10 Dangerous Food Safety Mistakes, www.cdc.gov/foodsafety/ten-dangerous-mistakes.html

7. FDA, Safe Food Handling, www.fda.gov/food/buy-store-serve-safe-food/safe-food-handling

8. Newsweek, LISTERIA OUTBREAK CAUSING FOUR DEATHS LINKED TO ENOKI MUSHROOMS, SAY OFFICIALS, www.newsweek.com/listeria-outbreak-causing-four-deaths-linked-enoki-mushrooms-say-officials-14916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