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一輩傳下來的講究,作為80、90後,你還會遵循嗎?為什麼?

大米在農村


農村老一輩傳下來的講究,我覺得首先我會想到燒香拜佛這件事,我家裡初一十五逢年過節,老人家都會給家裡貢的神燒香。其實我個人是不喜歡的,但是為了尊敬他們,一般是各幹各的,只要不相互打擾就行,不要去觸碰他們的底線,關鍵是他們已經這樣過了大半輩子,應該尊重他們的信仰。

再就是一些婚嫁、喪葬的禮節,他們有的確實很囉嗦,流程繁瑣,但是凡事還是商量著來,對於規矩我們儘量做到入鄉隨俗,實在是做不到的地方可以提前說明。像如有些地方婚嫁彩禮比較高、人情世事特別多,有很多隨份子的地方,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適當的調整一下,不要人云亦云。同時要做到入鄉隨俗,也不要一意孤行,讓自己陷入兩難的人際關係中。

老一輩傳下來的東西,肯定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我們要學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要一味的批判,也不要一味的執行,做一個理智的新時代人。


寶來利來微生態大講堂


看我的回答簡單易懂,我自己不會講究,為什麼呢?

老一輩講究的很多東西沒有科學依據,打個比方,都說過年不準到洗臉水,不準掃地。怕一年的財運往外面掃出去了,我都不知道是誰定下的這些講究,我過年的時候沒有講究過這些,跟平時的日常一樣,該怎麼樣過就怎樣過。

老一輩還定下來一些,比如過年給門上貼門神,出去一年的邪惡,我個人決定這些都是迷信,我是不會講究的,科學這麼發達,已經淘汰了過去老人的迷信,講究。

但是有一種講究我們大家還是要尊尋,那就是老人死後,穿衣服的這個講究,人死時,必須從裡到外穿一身新衣服,俗稱“壽衣”。一般家有老人,子女早早就會把老的壽衣準備好的,在快要不行時,就趕緊將衣服給穿上。為什麼呢?老話說,如果嚥氣後再穿衣,那是白穿了,亡人帶不走。

如果光著身子,死在被窩裡,就是赤身而去。壽衣是有講究的,要準備襯衣,就是小棉襖外套大棉襖,外邊再罩大褂。

如果穿了襯衣,對下代不好。穿襯褂襯褲會使後代人丁不旺,後代受窮。

這是我自己的一些原則。你們家鄉有什麼老人的迷信,講究嗎?可以分享一下




柑子小哥


根據個人觀念選擇性取捨。

就拿大家都會經歷的給寶寶取名字來說,我們老家會講究“輩份”。17年我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爺爺奶奶都說這個也不是必須遵守的,隨你們喜歡就好。可是我的喜歡就是按照“輩份”排下去,因為從小到大耳濡目染,我的太爺爺,爺爺,爸爸,到我和我弟弟,我們都是這樣的。而且每次和爺爺聊天,他都會跟我說,那個誰誰誰是跟我一輩的,我們都是“一大家”。每當這時候,我的心裡都會莫名的溫暖。

現在寶寶3週歲,但是要管院裡8歲的小哥哥叫爺爺,這就是輩份。


洛家豆


俗語說:“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窮”,何意?老祖宗傳下來的講究

相信很多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用過生火的經歷,記得那時候想要烤個紅薯又或是取暖的話,就會找一些容易燃燒的東西比如說乾柴、麥秸梗等來生火。可是這火生著之後是不能輕易挪動地方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火在挪動的過程中就不會有之前燒的那麼旺了,而且如果多次挪動的話火就很有可能會熄滅,而這種現象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俗語“火搬三道熄”,而這裡的“三”其實並不是三次的意思,它所代表的只是一個大概的數,指的是多次。那這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呢?這我們可以自己試一試。你可以先找點乾柴然後想辦法把它點燃,然後再把這堆火挪動幾個地方,你看看它會不會熄滅?

有的朋友會說就算熄滅了也沒關係啊,它熄滅了我可以用打火機再把它給點著就行了。可是你現在覺得點火方便那是因為現在科技發達,可是古時候可是沒有打火機的,因此那時候想要生上一堆火可並不是容易的事,是要費很大勁的。因此如果在挪動火堆的過程中火熄滅了,那再要點著火可能就會費很大功夫。我們知道古人做飯全都是靠燒火,如果火在短時間內生不起來,那人們吃飯就會受到影響,所以這火點著之後還是儘量不好搬動,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火搬三道熄”只是一句俗語的前半句,它的後半句要更為經典一些,那就是“人搬三道窮”,意思是如果一個家庭多次搬家的話那就會慢慢變窮。


紙坊小吳


其實在農村老一輩留下了很多的講究,就是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要按照這個要求來辦事,就好比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講究,其實小的時候大人們就經常教育我們說起的這些話,究竟有何講究,你們都知道嗎?

相信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從小就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他們往往對農村的一切都比較熟悉,畢竟在農村生活了這麼多年,對農村的一切都是心知肚明的。如果你生活在農村你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下面簡單的說幾個老一輩留下來的講究。

一、給老人做壽,各地有各地的不同風俗,但也不是十分嚴格。 一,做壽的年紀 ,有男做九,女做十足的說法。男性59歲做60歲的壽;女性60整做60歲的壽。 也有男做單,女做雙的說法,男性做70、90歲的壽,女性做60、80歲的壽。 有的地方做壽不管男女70歲開始一年做一次壽。

二、老人去世後的風俗(鄉里鄉親之間) 送終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這時在家的兒女要日夜侍奉,披麻戴孝,請風水先生選好黃道吉日才能安葬。

三、農村老一輩留下來的講究確實很多很多,有些地方的農村甚至會要求女人在來月經的時候不能去串門。因為被認為會給串門的家庭帶去晦氣。在一些還比較傳統的村子,如果家裡有人去世,那麼頭七之前,自己是不能隨便走出家門到別人家裡去串門或是做客的。

所以說在農村還是有許多需要遵循的規矩的,雖然可能有的人並不能理解,但是他確實存在。





山野一夫


農村老一輩傳下來的講究,有些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東西,有些是幾千年總結出來的優秀傳統文化,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這篇文章中就說到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可根據是什麼事再決定是否要遵循。

不需要遵循的

1、請巫醫看病

生病了請巫醫這種現象在農村還是存在,有些病人會因此錯失了治療的機會。

2、占卜算卦

農村老年人在孩子談戀愛的時候最喜歡合八字、算姻緣,有時會導致一些本身完美的婚姻蒙上一層陰影,甚至以悲劇收場。

3、男尊女卑

農村有些老一輩人還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生了男孩,母憑子貴,生了女孩,百般刁難,受盡白眼,嚴重影響家庭和睦。

4、娶媳婦鬧洞房

在一些農村地區還流行結婚鬧洞房,認為鬧的越兇越吉利,不被鬧洞房就被人看不起。結果就出現各種鬧劇,不堪入目。

5、勸酒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勸酒之風在農村仍然盛行,每年都有不少悲劇發生。

6、早婚早育

在農村,很多地方老人急於抱孫子,孩子不到20歲就催著談婚論嫁,導致離婚率高升。

7、大操大辦

遇到紅白喜事,喜歡講排場,要面子,大操大辦,動輒十幾二十桌,勞民傷財。

8、治病不及時

農村老年人很多都認為頭疼腦熱抗抗就過去了,不到病情嚴重都不會同意去醫院治療,導致有些病人錯過治療良機。

這些老觀念、老思想都是文化的糟粕,不光在農村,在城市也普遍存在,80、90後不需要,也不應該再傳承,應多發揚我國一些優秀的文化,如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勤儉持家、見利思義等。作為華夏兒女,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美德,把這些美德發揚光大,昭示後人。


淮北老魏


我是70後,也願意來回答這個問題。也有必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也應該是我的一種責任。

首先表明一個態度,老一輩傳承下來的講究除了帶有封建意識等固化僵硬的東西的其他規矩非常有必要傳承。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小時候上桌吃飯坐位置就是講究、老班少輩的稱呼就是講究、怎樣和睦鄰里就是講究、給長輩敬酒添飯就是講究……這是家教,這是家風。

反觀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人可能連這方面的概念都沒有了,就說一個最基本的、最常見的小輩見到長輩直呼其名,甚至喊外號之事非常普遍。

現在物質方面大大提高了,精神方面大大降低了,甚至醜陋的東西彼此都見怪不怪了。

中華文化我們應該傳承。



肺魚探農


個人覺得老人傳下來的講究應該要尊循的,所謂人不能忘本就是這樣的。如果沒有老人們的實踐和切身體會就不會得出這個結論,雖然有的結論不一定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應該記住他們的功勞,讓我們後代少走彎路。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就像我自己也是,有時候老人剛說的話我沒聽,很快就打臉了。歸根到底還是自己太年輕,沒啥經驗的問題。所以說老人們吃的鹽比我們走的路還多也不是誇大其詞。因為他們的閱歷和經驗都比我們豐富,所以有時候我們也應當適當的遵循老人傳下來的講究。

就拿春耕來說:因為這次疫情的原因,我今年暫時不能出門打工,在家呆得也無聊。因為我們都是農村人,回家來也不能一直玩,總要種點瓜瓜、菜菜什麼的。昨天我還在問我老爸什麼時候種玉米、種玉米要不要放肥、要放什麼肥等等一系列問題。如果家裡沒有老人的指點,像我們這樣一直在外面打工,從小沒種過地的人回家來跟本養不活自己,所以還是要在老人的指導下我們才能更好的生活。

有一次我去街上買東西,剛出門的時候我老爸讓我帶雨傘,我看著天氣很好就沒帶傘。剛到街上就起了烏雲,一下子就下雨了。當時就後悔了,要是聽我老爸的就好了,還好當時是在街上還可以買一把傘。

雖然老人們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但他們的經歷和經驗都比我們豐富。如果沒有老祖宗一代代傳下來的知識和講究,那我們還怎麼生活,這都是老人們世代相傳的瑰寶。




明月生活錄


  • 老前輩傳下來的美德,應順理成章保留下來。有的風俗隨著時代的進步,慢漫淡化,變得 簡單而開放。 就過節日而言,每年春節前吃一餐特別豐盛的團年飯。大年初一對爺爺奶奶,叔爺伯伢上輩份人禮貌一次。初二初三跟長輩岳父岳母,姑姑姑爹,姨爺姨娘親戚親熱一回。和表兄表弟朋友等平級兄弟姐弟聚會一下。過端午節划船比賽,和垸下人,同心協力,開展一次比賽娛樂。中秋節全家人上街買吃的穿的消費一次,又團圓一天。那就是很好美德。 也有一些規主也慢慢淡化了,不計較那些事,什麼七不出八不歸,出門第一眼看到女人就不利,重新改日子出門,現在不聽他的,約車搭車趕時間,什麼也不在乎。還有往年男婚女嫁,要三媒六證,現在自由戀愛,喜事新辦。新郎娶親那天,往年婚車在垸下以外好遠地方等候,女方送出嫁妝送出新娘就上車,理由是男方不能上門搶親。現在車開到新娘家門口,都是好樣的。

GXD奕奕


我覺得很多問題辯證的看就看明白了,農村老一輩傳下來的講究其中肯定有適應當今社會的也有不合時代背景的,好的繼續保持,不妥的流給老一輩就行了。

其實每個時代的人有每個時代的生活,肯定是不一樣的,別說啥80,90後,現在的00,10後早就已經瞧不上咱們這些80,90後的老前輩了[捂臉]。

其實這個問題也因人而異,同樣的老一輩的講究,有的年輕人就很喜歡,很熱衷,有的就對這些不太感冒。

說個例子,我們這邊村每年過年初一早上吃餃子前,要給長輩磕頭拜年。現在很多人已經不再磕頭了,嘴上說句新年好就行了,但是我還是堅持,覺得一年了,給自己父母,爺爺奶奶磕個頭拜年挺好。

還有很多老的講究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又有新的講究不斷湧現出來,跟隨自己的內心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