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戰疫使勁 後方行動鼓勁

前方戰疫使勁 後方行動鼓勁

惠州無數的人間大愛,助力共克時艱,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前方使勁、後方鼓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廣大人民群眾紛紛行動起來,他們當中有陽光少年、耄耋老人,還有勤勞善良的小商販、不計報酬的“民營醫生”……他們以一個個平凡的善舉詮釋著家國情懷。微光成炬,定能穿越陰霾;眾志成城,終將迎來勝利!

“石頭哥”

自費8萬元購買蔬果贈市民

1月29日開始,很多市民都會在自己的小區看到這樣一幕:一輛滿載青菜的小貨車出現在小區門口,一位自稱“石頭哥”的中年男子打開車廂,掛起“免費派送”的牌子,開始給附近的居民免費送菜。

這位“石頭哥”就是來自湖南邵陽的劉武,在惠州從事石頭工藝行業,因此他給自己取了個“石頭哥”的外號。疫情發生後,時值春節期間,“石頭哥”發現不少小區居民遇到了買菜難題,於是決心為此做點事——採購蔬菜,免費到小區門口派送。

“石頭哥”的故事很快在市區流傳開來,他的一些朋友也紛紛出錢出力支持他,有的直接轉賬5000元讓他購買蔬菜贈送給市民,有的帶著兒子來協助他派送。

每日採購派送1000多斤,劉武腰部的舊患復發,很容易腰痠背痛,但他堅持派送,甚至為了家人的安全而不回家,每天住在自己的店裡。這樣的派送持續了25天,直到2月22日,劉武累計送出各種新鮮蔬菜、水果將近4萬斤,採購金額近8萬元。

實際上,在那25天裡,劉武不僅贈送蔬菜,還做了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免費派送蔬菜的過程中,他看到很多市民、菜農沒有口罩,便想方設法籌集了600個口罩免費派送。“我做這些事情不圖什麼回報,就是想為抗疫出一點力。”

為防止疫情蔓延,很多社區幹部奮戰在防控一線。為支持疫情防控,不少群眾自發行動起來,或是主動參與防控疫情,或是為防控卡點值守幹部送溫暖。

2月12日,三棟鎮鹿頸村村民鄧思煥組織幾個村民為在村裡防控卡點值守的基層幹部熬製涼茶,製作饅頭等,幫助卡點執勤人員解決吃喝。“疫情當前,多虧了這些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兄弟們,他們為了全村安寧,24小時蹲點值守,十分不容易,給他們送點涼茶和饅頭,多多少少是個心意,也是作為鹿頸人的一點微薄之力。”鄧思煥說,他是個體戶,大忙或許幫不上,但送些吃的喝的,可以溫暖卡點值守人員。

“民營醫生”

不計報酬壯大一線醫護力量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路上,不乏民營醫療機構醫生的身影。他們不計報酬、同舟共濟,用自己專業的醫療技能和嚴謹的工作態度,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

2月8日,惠城區民營醫療機構協會組織民營醫療機構醫護人員100多人,志願加入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隊伍,奔赴抗擊疫情前線,協助社區開展外來人員和疑似病例排查工作,也讓社區一線吃緊的醫護力量迎來強大“援軍”。

從醫20多年的中醫科主治醫師黃繼新就是其中一位。1月27日他剛從河源老家返回惠州,就主動加入惠城區河南岸街道銀崗嶺社區志願服務隊伍。為了做好疫情防控,黃繼新和其他參與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一起每天走家串戶,上門給居家隔離的人測體溫,經常一走就是幾個小時。

疫情防控期間,診所沒有營業,黃繼新還根據惠州氣候,想出一個保健方,裡面包含了8種中藥,具有益氣固表、疏散風熱、芳香化溼的功效。保健方擬好後,他每隔兩天回到自己的診所,抓藥、熬藥,並將熬製好的中藥液打包好統一送到高速出口疫情防控執勤點,贈送給一直堅守在崗位的交警、志願者、醫護人員。

“00後”“10後”

好少年展現責任與擔當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許多“00後”“10後”青少年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抗擊疫情加油鼓勁,用行動詮釋新時代好少年的形象。

陳心慧是我市一名高三學生,雖然學業緊張,每日仍關注著疫情進展,她拿出自己上學期省下來的200元伙食費,希望能為抗擊疫情做點什麼。得知惠州市微笑愛心扶老助學會開展“惠州戰‘疫’·為敬老院送抗疫物資、生活物資”活動後,她讓媽媽與該學會志願者取得聯繫,圓了這個心願。

從報紙、電視、手機等各種途徑看到各地為抗擊疫情捐款捐物、奉獻愛心的新聞後,8歲的鄭梓煌深受感動,他將自己春節收到的5000元壓歲錢只留下了100元,剩下的全部拿出來捐贈給惠州市微笑愛心扶老助學會開展抗疫行動。

2月4日下午2時許,惠州市南壇小學實驗學校二(5)班餘浩歌來到惠城區公安分局馬莊派出所,把手上的紅色塑料袋交給民警後便轉身離開。民警隨後打開塑料袋,發現裡面裝著907元現金和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警察叔叔您好,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願意捐款給武漢防疫一線,這是我所有的壓歲錢,請幫我交上去,因為我是中國人,這是我的一點力量。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白衣天使加油。”筆跡稚嫩,但飽含“責任與擔當”。

社會即課堂。面對此次疫情,惠州不少青少年通過繪畫、書法、手抄報、日記、詩歌、給“最美逆行者”寫信、錄製小視頻等方式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

居家防疫期間,愛好鋼琴和聲樂的惠州市南壇小學實驗學校五年級學生、少先隊員林感和家人創作了歌曲《天使與戰士》,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敬意。

2月13日至2月21日,大亞灣區霞湧街道霞湧村社工站開展“我是小小播音員——疫情中閃亮的小星星”霞湧村線上防疫宣傳活動,通過微信群向村民宣傳防疫知識,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耄耋老人

初心不改慷慨解囊抗擊疫情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市不少老年人初心不改、顏色不褪,心繫疫情,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在惠城區江南街道上湖塘社區,歸國華僑李新心繫國家安危,慷慨解囊將1萬元捐贈至惠城區慈善總會,用於疫情防控工作。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李新1948年回國後參加粵贛湘邊縱隊,新中國成立後在良井、三棟、永湖等地任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時刻關注全國各地防疫形勢。“捐點錢是應該的,這個疫情是人民戰爭,人人有責!武漢勝利了,湖北勝利了,全國勝利了,那就高高興興!”

83歲退休醫生、老黨員李瓊玉每天通過電視、手機關注疫情進展。醫者父母心,雖因年邁無力上前線,但她總想做點什麼。想到自己退休工資賬戶上還有存款,她決定拿出10萬元,捐贈給馳援湖北和奮戰在惠州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還親筆寫下“捐贈信”。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她的這筆捐款已經轉賬到惠州市慈善總會接受社會捐款賬戶。李瓊玉說:“危急時刻,大家都應該伸出援助之手。黨和國家給了我很多的榮譽,我無以回報,就用節省下來的工資盡一點力,不值得一提!”

“一線工作人員太辛苦了,看到都心疼,我老了,不能做什麼,但我也很想出點力。”平潭譚公古廟理事會成員、80多歲的彬叔將理事會組織捐的1萬元交給惠陽平潭社區居委會。該理事會成員中練漢斌、陳貴嬌、黃炳榮以個人名義再捐款500元,善款全部用於支持社區疫情聯防聯控工作。

103歲馬來西亞歸僑吳招妹近日在家中安詳去世,臨終前囑咐家人務必捐獻愛心支持社區防疫工作。日前,老人的孫子李雪山將4000元交給平潭社區居委會。

平常時刻,他們就是你我身邊的普通人,疫情面前,樸素的善意和執著的勇氣讓他們如此閃光。有這些無數的人間大愛,我們定能共克時艱,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