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经济增速3.5%,如何让创新平台撑起发展信心

近日,淄博市统计局发布2019年淄博市经济运行数据。经山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19年淄博实现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364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

对淄博来说,2019年正是“新概念”频出的一年,无论是“平台思维”“发展生态”,还是“狮子型”和“老黄牛型”干部,这座老工业城市在袒露自身的发展困境之余,也向外界展现出嬗变的信心与决心。

而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要完成嬗变的淄博,或许仍在路上——事实上,淄博市2019年GDP增速不仅低于山东省2019年5.5%的平均增速,在山东16地市中,这一增速位列第14名,而淄博市2019年的经济体量居山东16地市第7位。

淄博:经济增速3.5%,如何让创新平台撑起发展信心

工业再度放缓,服务业成增长支柱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山东省统计局对2018年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2018年淄博市生产总值为3573.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5.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3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89.0亿元。

这也意味着,相较于2017年公布的第二产业增加值2490亿元,淄博市201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实际上出现了负增长。到了2019年,淄博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17.8亿元。

淄博:经济增速3.5%,如何让创新平台撑起发展信心

第二产业增速持续放缓的同时,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的第三产业却在“奋起直追”。

根据淄博市统计局公开数据,2019年,淄博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675.3亿元,增长7.9%。在这其中,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达311.6亿元,比上年增长8.3%。

作为历史超过百年的老工业城市,淄博曾以两个“70%”闻名全国——传统产业占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70%,而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淄博的经济结构正在调整中。根据淄博市统计局公开数据,2019年淄博市三次产业占比从去年的4.1:51.4:44.5调整为4.1:49.9:46.0 ,其中,第二产业占比减少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增加1.5个百分点。

淄博:经济增速3.5%,如何让创新平台撑起发展信心

虽然目前来看,淄博市三次产业占比结构距离活力更高的“三二一”型还有距离,但对于这样一座老工业城市来说,服务业的表现足够令人惊喜。更重要的是,淄博在工业发展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还能取得GDP增速3.5%的成绩,在这其中,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

现代服务业增长明显,摆脱传统产业依赖成关键

从淄博市统计局公开的数据来看,2019年,淄博全市纳入联网直报的56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1.6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8.3%。

在淄博市规上服务业涉及的25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72%,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这之中,附加值更高、引领力更强的现代服务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在提升质量。

淄博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淄博市共有规上现代服务业企业340家,占规上服务业比重达59.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7.2万人,占比达79.1%,提高4.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实现197.7亿元,增长13.1%,高于规上服务业4.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占规上比重达63.4%,提高1.8个百分点。

反映到营业收入上,2019年,淄博规上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6.4%,高于规上服务业1.6个百分点;企业户均创造营业利润为374万元,比规上服务业多112万元。

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研究和实验发展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例,以上行业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20%,高于规上服务业10个百分点以上。营业收入占规上比重分别提高2.6、0.5、1.6、0.2和0.1个百分点。

而与之对应的是,高增长的现代服务业在淄博正受到更多的关注。

2月6日,淄博市发布《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淄博将用三年时间,使现代服务业尽快成为淄博转型发展新动力,加快构建经济总量大、层次结构优、质量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淄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方案》中还提到,到2022年,淄博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50%左右,现代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52%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50%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来看,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城市,服务业对传统产业的依赖依然较重,2019年,传统交通运输业、租赁业及低附加值的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企业数量、从业人数和收入规模占淄博市服务业的比重仍然过半。

以传统交通运输业为例,现代物流服务业,或将成为淄博市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根据《方案》,淄博提出要用三年打造一张“淄博物流”名片,围绕工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旋律,淄博需以特色产业物流供应链为创新点,以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为支撑点,在摆脱对传统产业依赖的同时,依靠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减速,搭建创新平台仍是突破口

在服务业增长势头正猛的同时,淄博的工业发展正在减速,其中,全市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9.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上工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比下降6.7%;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同比分别下降12.8%、3.5%、3.1%、3%和9.7%,降幅比前三季度分别收窄2.1个百分点、24.3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和13.3个百分点。

工业曾是令淄博这颗“鲁中明珠”发光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发展新动能、关停旧动能成为淄博市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的“主旋律”之一。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上工业发展正面临压力。

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2019年度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名单》中,烟台市以10家企业入选位列第一,有着“新材料名都”之称的淄博市以9家企业入选位列第二。但从这些企业涉及的新材料产业来看,淄博仍以化工新材料为主。

这固然是淄博市传统产业优势决定的,但这种产业类型相对单一的境况,也为淄博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以齐翔腾达为例,作为淄博市老牌化工企业,齐翔腾达在其2019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告中称,受化工产品的价格因素影响,齐翔腾达在2019年化工制造业务的净利润依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而这也成为淄博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减速的一个缩影。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曾公开表示,据工信部对全国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的结果,其中32%在中国是空白,52%的材料依赖进口。而据新材料专委会统计,我国2018年化工新材料产量约2210万吨,自给率约65%。其中,工程塑料产量306万吨,消费量548万吨,自给率约55.9%;功能性膜材料产量约50亿平方米,消费量超过60亿平方米,自给率超过80%;电子化学品消费量约90万吨,国内产品占有率低,如光刻胶、高分子封装材料等部分产品的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尤其是高端产品几乎全部靠进口。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曾公开称,“化工新材料一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而对于老工业城市淄博来说,保持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良好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针对目前化工新材料产业面临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长期难以突破的瓶颈,傅向升建议,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应密切跟踪国际科技创新的新进展和产业发展的新变化,瞄准产品的高端化和差异化,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是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补短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关键设备,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育和成长。

这也为淄博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提升城市吸引力与提高产业创新力关系密切,鼓励创业创新,搭建平台,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到此创业创新,或将成为淄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之一——淄博曾在今年年初提出,要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以提升城市承载力与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