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史新说:花木兰替父从军隐瞒身份的四种可能性

导语: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她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被无数人传唱着,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她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文便试图去探讨一下,花木兰替父从军隐瞒身份的四种可能性。

旧史新说:花木兰替父从军隐瞒身份的四种可能性

花木兰的故事最先出现在南北朝的一首乐府诗《木兰辞》当中,北宋时期,郭茂倩编了一本《乐府诗集》,里面便收录了这首一直在民间传唱的《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北宋距离南北朝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花木兰的故事除了这一首《木兰辞》之外,在正式的史书上没有任何的关于花木兰的记载,后人只能根据各种史料进行合理地推测,还原花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追溯历史,秦汉之后,便是分裂的三国时期,三国统一于晋,但不到三十年,北方中国又开始分裂。在北方草原地区杂居的各种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始兴起,各自占领一块地方,建立了各自的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旧史新说:花木兰替父从军隐瞒身份的四种可能性

北方分裂混乱了一百多年之后,鲜卑族的拓跋氏兴起,逐渐平定了北方诸国,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北魏朝。北魏是一个以鲜卑族为统治阶级,汉族及其余各少数民族杂居其中的国家。鲜卑族是天然的军户,登记在册,常年征战。

根据《木兰辞》当中的描述,花木兰家是军户,住在黄河边上,跑马一个晚上就能到黑山头,同时参与了十年燕山的战役,并且“可汗”“天子”混用。

旧史新说:花木兰替父从军隐瞒身份的四种可能性

公元429年的北魏和柔然的战役,正史中有3个相关的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 。《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 。《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

这些内容猜测,花木兰应该是鲜卑族的女性,因此家中一直是军户,拓跋焘时期还未全盘汉化,称呼为“可汗”也可,称呼为“天子”也可。拓跋焘时期,正是北魏与北方草原地区的柔然常年征战的时期。

我觉得最合理的推测是,花木兰是魏晋南北朝当中北魏的人物,鲜卑族,生活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时期,参加的是北魏与柔然的战争。

旧史新说:花木兰替父从军隐瞒身份的四种可能性

花木兰参与到了北魏对柔然的战争,十二年之后才功成还家,那么大家最好奇的就是,她作为一个女性,是如何在军营当中隐瞒住了自己的身份,并且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就的呢。

我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四种逻辑性的推测:

1、花木兰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

首先,我们先认定花木兰的故事是确有其事,历史上确有其人,同时花木兰是一个普通的鲜卑女性。

花木兰家中确实毫无办法了,父亲年老骑不了马上不了战场,唯一的弟弟又非常年幼,花木兰不能看着自己的父亲去送死,所以带着赴死一般的决心女扮男装,走上战场。

但不管在哪朝哪代,冒名顶替都是会受到惩处的,所以花木兰必须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来隐瞒身份。

旧史新说:花木兰替父从军隐瞒身份的四种可能性

首先她的衣服可以穿多一点,或者用布条束胸。她需要谨慎地不要参与到任何集体沐浴的活动当中。古代人和现代不一样,古代的游牧民族更是和现代人不一样,他们没有经常沐浴的习惯。更何况北魏与柔然的战役,发生在蒙古高原地区,可能只有夏天的时候,大家才会找一片湖一条河沐浴一下,其它季节应该是连衣服都不换的。

另外关于生理期的问题。古代的战争,每一场下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添上一两道伤口,严重的更是缺胳膊断腿儿,在那个时代,血迹是最不缺的。就算被人发现了,花木兰也可以说是自己身上伤口流的血。

旧史新说:花木兰替父从军隐瞒身份的四种可能性

相信当她确定离家的时候,她的母亲一定会给她准备好相应的布条工具。别说什么那时候的男人都成亲早,怎么会不知道那是女人用的东西,古代的女性使用相应物品的时候都是背着男人的,有的男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女性每个月会出血。如果是这样,那就更好解释了。

2、花木兰天生神力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古代的战役,九死一生,完全是拿命去搏。一般来说,女性的肌肉含量是要少于男性的,拿同样重量的铁器,使用起来的力度也会小于男性。

但花木兰不但在这么多次的战役当中活了下来,还得了十二转的军功,丰厚的赏赐,很不容易的。

可以猜测,或许花木兰天生神力。

旧史新说:花木兰替父从军隐瞒身份的四种可能性

一般人家,就算家里的男人年老,也断不敢让年轻的女儿上战场的,除非这个女儿能证明,自己有能力在战场上活下来。

花木兰天生神力,这样的人在原始战争时期可以以极快的速度突围出来,她会很快当上一个小队长,然后获得军功,再次当更大的队长。有人照顾,单独住一个帐篷,自然是更好隐瞒自己的身份了。

3、花木兰天生有疾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可能性,或许花木兰天生有疾。

她或许女性的特征并不明显,这也可能是她敢做出替父从军这样一个想法,并且征得了家人同意的一个前提。

4、花木兰的故事是被杜撰的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性,虽然我也不愿意这个可能性是真的,但按照逻辑推理,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

花木兰的故事可能是杜撰的。

旧史新说:花木兰替父从军隐瞒身份的四种可能性

首先,正史上没有任何一点的记载。按照《木兰辞》当中的说法,花木兰如此大的军功,不可能没有一点记载的,这不符合逻辑。

其次,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居于庙堂之上的文化渐渐下沉,出现了非常多的用民间白话文写就的朴素的平民诗歌。《木兰辞》是一首传唱于民间的诗歌,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民歌,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现代人都能写小说,古代人怎么不可能?同时,《木兰辞》中的诗句,还参考了另外一篇诗歌。

《折杨柳枝歌》:“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总结: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女英雄,主要事迹记录在北朝乐府诗《木兰辞》当中,根据逻辑推理,要想替父从军,如果花木兰是一个普通的鲜卑女性,她应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隐瞒了身份。或许她还天生神力,可以让她晋升很快。又或者她天生有疾,可以让她比较容易隐瞒身份。不过,因为正史对花木兰并无任何记载,花木兰的故事也是有杜撰的可能性的。

欢迎关注@二凰士 欢迎有感兴趣的伙伴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