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陆游写诗非常简单,而贾岛则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半世飞仙


诗歌是最简单的文学创作,也是最难的文学创作。

写诗是容易的——只要有感而发,就可以成为诗歌,无需很多文学技巧。

但要真正写出好诗,要靠时代的赋予,要有足够的痛苦,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痛苦是诗歌的母亲,要写诗就要有痛苦,“为赋新诗强说愁”就是这个意思。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因为国家饱受侵略,郁闷痛苦成为其情绪基调,很容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感悟,所以写诗容易。

贾岛不一样,他没有投入广阔的生活,没有感受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是纯粹的文人墨客,为写诗而搜肠刮肚,作品“难产”是自然的。


杨新发律师


问:怎么看待陆游作诗非常简单,而贾岛作诗却是苦吟?

答:这个问题我想试着说说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对与不对,能否说到重点,我就不知道了。

首先,对比一下才气,拿作品说话。陆游有《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节选),此诗豪迈雄健,笔力深厚;贾岛亦有《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刀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此诗牛气冲天,酣畅淋漓;陆游有妇孺皆知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传世此诗恬淡隽永,自然天成,富有哲理;贾岛也有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存世,此诗幽雅和谐,雕琢工巧,回味悠长。所以关于才气方面,两人旗鼓相当!

接着,再对比创作态度,也拿作品说话。贾岛作诗极其认真,一首《题诗后》三句两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三句诗思考了两年才眼含热泪的苦吟出来,可见创作之苦,用力之巨。好比一头母象要怀孕26个月左右才能产下一个珍贵的象宝宝一样。而陆游作诗也同样认真,他不仅作诗认真,做事也认真。有诗为证《冬夜读书示子聿》(节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说除了要有理论知识(纸上谈兵)以外,还必须要有实践(挥刀疆场)才行。可见,贾岛创作非常用心,陆游创作也不含糊。所以关于创作态度方面,两人半斤八两。

综上所述,两个大诗人论才气不相上下,论创作态度也是不分伯仲。因此,这次PK,两位诗人1:1战平。但两位诗人有些方面还是有所不同,比如陆游的诗题材更宽,民间也是广为流传;贾岛的诗题材稍窄,民间传播不多;陆游诗存量更多(活了80多岁,作诗九千余首),贾岛诗存量较少( 活了60多岁留诗三百余首)。

不知此番答题,题主是否满意?

2020年·妇女节答


楚襄蛮


同样是两个人,做诗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生活环境不同。

陆游出生在藏书世家,在古时候家有万卷藏书那是了不得的事,称之书香门第就算“低配"了,应该再加四个字“名门望族”。

贾岛小时候因安史之乱留下的社会后遗症,家境非常贫寒。

接受教育不同。

陆游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环境薰陶和文化教育。博览群书,自然拥有深厚的学识,十二岁就能写诗作文。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本应高中,被奸相秦桧的孙子顶替了。陆游虽然名落孙山,但真才实学在那放着呢。

贾岛因时代的大环境和家庭的原因,虽然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仍可以想像到,他从小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估计也就是略通文墨而已。传说年轻时的贾岛也多次参加过科举考试,屡次不中。三十岁左右因生活所迫,委身于寺庙。

阅历认知不同。

陆游虽说也是生活在金兵南侵的动乱年代。他忧国忧民,坚定抗金的主张被宋孝宗赏识,赐进士出身,步入仕途,做过多地地方官,还在朝庭供职为皇帝出谋划策。原本才情横溢陆游再加上丰满的人生阅历,思想的灵动在他诗词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陆游传世之诗词有一万余首,一曲《钗头凤》千古传唱。

贾岛每天食不果腹为衣食而忧,阅历之浅,朋友们可以想像到,人生的困顿好像限制了他的思想,《全唐诗》仅收录了他三十余首诗。那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一个“敲”还反复推敲搞不定,还是韩愈给帮的忙,在诗坛上留下了一段佳话。因结识韩愈,后来韩愈资助他还俗参加科举,还是屡试不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执着精神为自己赢得了大唐“苦吟诗人”的名号。一首《寻师不遇》如同冰雪中的一枝寒梅散发了一屡清香。

我从来不否认写诗有天才的因素,每一个人的天赋毕竟不同。那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了最好的注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知致行,由行致知,二者合一,丰满心灵,才可以写好诗。


天中照心


关于写诗,我个人的感觉是,它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很简单的形式。诗歌这种题材放在古代,其实是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一样的,就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是他们日常用的文学形式。

诗人碰到什么事情,想到什么事情,触发了什么感悟,然后有了一种深刻的感情,就顺手用诗的形式把这段感情表达出来,诗的作用到此就足够了。所以诗歌它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载体。而对于其格律格式的讲究是在其次的。

当然这个说法是因为我自己对古体诗有所偏爱,在诗人里面我又独独喜欢李白。大家都知道李白的格律诗虽然写得好,但是始终不如他在古体诗上面的成就。而李白的伟大之处也就在于此,他的情感的汪洋恣肆,他的意象奇妙浪漫,奇出天外,而是他在格律上有多么的苛求。还是之前那句话,这首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能够打动多少人,就是这首诗成就高低的评判标准。

但是,对于汉字和文学形式,人们始终是强调要美的,所以由古体诗逐渐发展出来一些在韵脚,平仄上面的要求,以至于后边慢慢衍生出了格律诗。但是我觉得格律上的这些要求本来是在追求美的前提下一些附带的追求,而格律诗的出现我认为是把这些韵脚平仄的要求放在了创作诗歌的第一位,对于诗歌的创作有一点本末倒置的意思,也因此诗歌才会在到达巅峰之后慢慢衰落,在宋代让位给宋词。

我们现在读到的。许多格律诗虽然也很美,但是我喜欢他们的程度始终不及我喜欢乐府诗的程度。

诗人写格律诗和写非格律诗,也能看出诗人的两种不同的性格。写格律诗的人,他就比较追求,字斟句酌,对每一个字都要好好的把握,追求形式上面的完美和精致。这里边比如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自己也写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他是喜欢在文字上下功夫的,而题目中所说的贾岛大概也属于这种类型。对文字的推敲本身也就是乐趣的一种。

对于那些不喜欢写格律诗的人来说,他们更多的追求的是表达情感的自由,不想让自己的情感受这些格律的约束。这里面首推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的格式非常复杂,根本不局限于传统的,五言和七言。但是却给人一种很磅礴很美的感觉。

所以总结以上来说,写诗其实不是难事。而从你写诗的态度上也能看出来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像陆游,李白这种人就是专注于生活,专注于内心的情感,他们是把诗歌当成他们自己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而像郊寒岛瘦,像杜甫这类人,他们把自己的作品看得很重很重,因为这其中是他们的思想所在,所以每一个字句都需要推敲,直到达到他们心中满意的水平。


沉醉古诗文


诗词创作和现在的学生学习是一样的,同样都是学,每个人的成绩都不一样。

如果把诗词比作一个班。那李白就是学仙,天天旷课旅游,在王者荣耀里大杀四方,一考试几分钟就交卷,回回都是满分。你说多气人。

杜甫就是学习委员,告诉大家李白同学你们不能比,那是神仙,都向我学习,也能成为第二嘛。

陆游就是豪放爱国这一门功课的课代表,努力且多产,花前月下也能写的很好,但是不爱写。自从成为豪放爱国科代表之后,自己把以前写的莺莺燕燕的诗全都给删了。

贾岛这种就是悲催的普通学生了,天姿不聪颖,后天努力也费劲。他作诗没有自信,随身还得带着韵书。一边写一边查。记性也不好,偶尔灵光乍现,得赶紧记下来放书包里,就怕一不小心忘了。常常为了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犹豫不决,推敲来推敲去,最后还不是满分。

对了,这个班里还有个学渣,爱新觉罗·弘历。这伙计是字数榜第一名,全班同学加起来,都没他一个人写的多。


诗魔独孤求踹


你好 ,我是眉画张敞,文化领域的创作者。我想来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

我认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不被人知的苦痛和努力。


贾岛是“韩孟诗派”的一位诗人,但是成就远不及韩愈和孟郊。

大家对贾岛耳熟能详的,还是他在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诗时,对用“推”还是用“敲”拿不定主意,冲撞韩愈车马的典故,这个典故为我们留下了“推敲”一词,也算是功不可没。

其实贾岛除了这个典故,作品中也不乏脍炙人口的名句,可见他的苦吟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他有一首诗《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这首诗中的“十年磨一剑”不仅当年让一代文宗韩愈大加赞赏,就算是今天也在被我们广为引用。

他比较出名的诗还有《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相信大多数读者都很熟悉了。

其它最为出名的就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了。这两句诗出自贾岛的诗《题诗后》,原文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意思是自己有两句诗苦吟多年而得,我现在一诵读这两句诗就泪流不止。我这苦吟得来的诗句如果得不到您的赏识,我就要伤心归隐故乡了。

那么贾岛三年苦吟得来的诗句是什么呢?这是贾岛的诗《送无可上人》中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可惜他三年苦吟得来的诗句并不惊艳,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赏识和传诵,其知名度还远远不如他这“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是个落魄的文人,虽然有苦吟精神,将大半生的精力用在了诗歌写作上,但是他大多数诗依然存在晦涩、枯淡的毛病,所以在诗歌的成就上并不是很大。


我们再来看看陆游。

陆游,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他的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严谨,对后世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

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在存世的也有九千多首,传世佳作很多。爱国诗篇如《书愤》、《示儿》等;描写田园风光的如《游山西村》;爱情诗如《沈园二首》。同时他还是个著名的词人,传世词作有《卜算子· 咏梅》、《钗头凤· 红酥手》、《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等。

陆游不管是从诗作数量上,还是文学成就上,还是传世佳作上,还是文学形式上,都是贾岛远远不可比拟的,这也是无可争议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陆游也是一个勤奋的诗人。陆游在他的诗《新寒》中,有这样两句诗:此怀拟向何人说,赖有昏灯伴苦吟。可见,陆游写诗也离不开反复斟酌,日夜苦吟。所以陆游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的勤奋是密不可分。

二、人与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对有些人来说很难的事情,对有些人来说却非常容易。这就像学数学,有些人一看就会,有些人很简单的题,无论你如何讲,他就是不明白。所以贾岛与陆游的差异也可能是差异在天分上,陆游生来就对文字敏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比贾岛强,甚至我觉得这可能是个主要原因。

三、陆游的生活经历更为丰富,情感更为强烈。陆游生于两宋交接的年代,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自身的颠沛流离,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婚姻不幸,爱情受挫……这些经历给陆游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创作基础。

我们常说“愤怒出诗人”,陆游生长于这样一个年代,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当然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贾岛的经历就要单纯得多,他生活的年代可算是太平盛世,他本人只是屡试不第,考场失意,后官场受到排挤,被贬职而已。与陆游相比,他的人生经历远不如陆游丰富。


总之,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别人看不到的苦痛和努力。当然,成功有时还需要一些天赋,需要一点运气,也需要一些天时、地利和人和。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眉画张敞


首先肯定旅游和贾岛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们都留下传世的经典诗篇,不能以语言的平易,还是精心修改而论长短。



亘古男儿一放翁,诗书清白赋家风。

1、他的诗,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陆游的诗歌,风格多样,体裁广泛,涉及面十分深广有很高成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他的情,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留下最著名的绝笔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临死绝笔仍然心系国安定。



3.他的情,他和唐婉的爱情令人婉惜,留下著名的《钗头凤》



一生不喜与人往,唯喜作诗苦吟

1.贾岛,唐代诗人,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推敲结识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2.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3.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都是贾岛留下的脍炙人口诗,一生留下400多首诗。



贾岛和陆游出生不同的年代,生活经历也不相同。他们写诗的风格很大区别,但两位都是著名的诗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文诗的艺术成就来看,旅游尤胜一筹。


浅浅秋儿


一个进士科考第一竟因大奸臣秦桧怒其超过其孙而下令不得录用的倒霉蛋子(南宋陆游),遭受了无妄之灾,秦桧死后才被赐进士出身;一个是家境贫寒,屡考不中,为生计被迫剃头出家当和尚,因骑驴思索诗冲撞组织部(吏部)厅长高官韩愈,才因“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被韩愈赏识,名扬天下!

两人又同在仕途上霉运连连,陆游跌跌宕宕七上八下终于当上了正厅级官员,活到了耄耋之年,八十五岁才高寿去世;贾岛一生官职微小,五十多岁了才当上了九品的县级主簿,六十一岁才官升一级,当了三年的参军(八品官)[捂脸]就病逝了。

陆游生活在南宋动荡的年代,小时候就因“靖康之耻”而随父母颠沛流离逃难,但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父官至副部长级,就因金朝的入侵抓了北宋的两个皇帝,“靖康之耻”造成了北宋灭亡,这就在陆游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家仇国恨”,从小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鸿鹄壮志,另外仕途上的命运多舛又使他心中凄凉哀婉,所以他的诗作风格既有李白的雄奇奔放,又有杜甫的沉郁悲凉,他一生高寿至八十五岁,身体还很健康(八十四岁还能重新游历沈园,还能写下“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的佳句),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一万多首诗。他一生饱经忧患,因此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因此他的诗在风格上既有现实主义的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

贾岛幼年家境贫寒闭塞,三十岁前科举屡试不中,为生计被迫去当了和尚,一生又仕途太失意,所以他的诗基本上都是体现穷苦愁绪和荒凉凄苦;因贫寒、当过和尚,不善与人交往,他的诗就显得十分面窄。

陆游在诗歌的创作上,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世人评论他的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所以他的诗歌语言风格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他一生写下了一万多首诗词,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般,世人欣赏他的诗歌就觉得他“写诗非常简单”。反观贾岛的诗,因生活贫苦、枯灯寒寺、性格孤僻等原因,语言风格上自然形成了清淡朴素,因他喜铸字炼句,刻意求工,故而才会引发出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叹,被誉为“郊寒岛瘦”,人称“诗奴”、“苦吟诗人”。但贾岛的诗虽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写成后却是浑然一体、自然无痕,诗意含蓄,意境深远,令人惊异,拍手叫好!






崮山智叟


您好!本人也是一名诗词爱好者,在此尝试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在写诗这一方面,的确是存在天分的。诗人和诗人之间的差距很大。

诸如王勃、李白这样的天才,在即兴之间,就能写下千古名篇,令后人望洋兴叹;而诗圣杜甫则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两种风格,在诗坛里长期并存。陆游和贾岛,便是个中代表。

但我认为,写诗的天分主要受后天的影响,而不是生来就有的。陆游的诗歌天分和水平,都远高于贾岛,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

对比陆游和贾岛的身世,我们就会明白,人和人的差距,可能在一出生就决定了。

  • 先说贾岛

贾岛出生于公元779年,此时唐朝已经到了中晚期,开始走下坡路。社会的风气,逐渐走向颓废压抑,失去了盛唐时代的大气豪迈。

贾岛的家乡,是河北涿州的一个小县,那里远离京城,饱受藩镇割据之苦。关于他的家人,史籍上几乎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他出生在一个平民之家,家境贫寒。为了生计,贾岛在早年不得不出家为僧。

这样的家庭环境:既无良师,又无益友,更无良好的文化熏陶。可以说,贾岛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 再看陆游

陆游生于公元1125年,正是北宋灭亡之际。他的老家在浙江绍兴,生在了北宋都城开封。北宋亡后,一家人辗转流离,终于在浙江东阳落脚。不管怎么样,陆游都算生长在国家的核心发达地区。

而他的家世更不得了。

陆家是江南名门望族、藏书世家。他的高祖陆轸,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官至尚书右丞,有《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著作;父亲陆宰,任京西路转运副使。

家境富裕,生活无忧。陆游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拜许多名士为师,自幼就能写诗文。

与贾岛的屡试不第不同,陆游因为祖上的“恩荫”,十二岁就被授予登仕郎之职,虽然官仅九品,但足以令贾岛羡慕。

这就是差距。陆游和贾岛的天分差距,已经注定了

二、人生阅历

阅历,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文学创作上,尤其如此。

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才达到了诗歌创作的巅峰;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贬,才成就了大文豪的美名。一个人天分不行没关系,只要人生阅历足够丰富,同样能写出好作品。

可惜,在人生阅历方面,贾岛又输了。

  • 贾岛

贾岛出生的时代,虽然有藩镇割据,但唐王朝大体上是和平统一的。社会秩序稳定,人们也循规蹈矩地生活着。

贾岛19岁开始云游,期间结识了孟郊等朋友。这一段云游经历,给了他一定的人生阅历,使他的诗歌才华逐渐显现。

30多岁时,贾岛来到长安,得到了韩愈的赏识。受到激励,贾岛决定还俗参加科举。可惜,考了很多次,就是考不上。后来,贾岛在长安受到排挤,不得不离开京城。

再以后,贾岛混迹于四川等地,最高也只不过做到了主簿、参军这样的职位。公元843年,贾岛在四川普州去世。

这样的人生阅历,算不上丰富,也一点都不精彩。

  • 陆游

陆游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

他一出生,便经历了北宋亡国,在战火中颠沛流离。从小就孕育了浓重的家国情怀。

陆游早年受到秦桧排挤,在福州做官。秦桧死后,陆游得以进入京城,官越做越大。为皇帝出谋划策,参与北伐,影响力颇重。此后得罪权贵被贬,在南京、江西、四川等地,都有过任职。

五十岁上下,陆游北临抗金前线,作为军中幕僚,开始了自己短暂的军旅生涯。北伐失败后,陆游在四川有过一段平静生活,他四处云游,遍览风土民情。

晚年的陆游,在福州、浙江多地为官,一度回到京城担任要职,在参与编修国史之后,退休回乡,终年79岁。

这样的人生,真可谓精彩万分。品尝了酸甜苦辣,看尽了世态炎凉。经历了铁马冰河,探寻了柳暗花明。如此丰富的阅历,为陆游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灵感源泉。

性格或格局

诗的格局,是人们评价其价值的重要标准。小格局,沉溺于个人私情、矫揉造作;大格局,着眼于家国天下、深沉豪迈。

诗的格局,又跟诗人的性格有关。贾岛和陆游,就是格局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 贾岛

贾岛一生坎坷,早年的贫寒、中年的不得志,都使得他养成了悲观厌世的性格。而出家为僧的经历,又令他孤僻、淡泊甚至有些冷漠。

他不喜欢世俗生活,朋友也很少,诗歌便是他唯一的乐趣。为了写诗,贾岛可以废寝忘食,“两年三句得,一吟双泪流”,便是真实写照。

而贾岛的诗歌风格,也非常单一。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景,多表达凄苦、忧愁的情感。被人称为“苦吟诗人”。

这种创作风格,也限制了他的格局,使得他的诗歌相对来说评价不高。

  • 陆游

陆游的人生经历,使他见识广博、风格多样。

早年的陆游也专注于辞藻,以后逐渐变得豪放大气、充满爱国情怀。到了晚年,闲居山水之间,陆游的诗歌又变得质朴自然。种种风格混杂在一起,使得他的作品非常深沉、有内涵。

家庭的熏陶和现实的经历,令他忧国忧民、积极进取,以国家社稷为己任。生在乱世的文人,常常如此。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临终前的肺腑之言,正是陆游性格的写照。千百年来,这种大格局的诗人,永远受人敬爱。因为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同身受的。

时势造英雄。任何天才的出现,都离不开时代环境的影响。贾岛和陆游,纵然有天赋上的差距,但更是因为人生境遇的不同,才导致了两个人的天差地别。

喜爱诗歌或者文学创作的朋友,努力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格局吧!这才是实现作品价值的悠悠正道。


造作的楚狂人


首先谈一下我对题主简单的理解,个人认为简单代表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陆游遗世之作,或者说是传世之作,大概有9300多首。如果从10岁算起,差不多三天便会有一首诗。即这里简单的意思甚言其多。另方面,陆游本人的天赋极高,创作也极其勤奋,写诗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非常普通,非常非常娴熟,既喜欢又一以贯之,持之以恒而干的事情。

相比较而言,贾岛一生留传于世约400余首诗。但据其传记可知,其写诗的成就仅从数量而言,应该一天数首。如果按50年人生六折30年创作计算,约为1万天。也就是说其写了大于1万首诗,但流传于世的仅400余首,大约占了10%不到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呢?其实什么也看出不了,第一贾岛的身份和地位没有陆游高。贾岛生活的环境更加安定,接触的人物相对较少。而陆游身处在颠沛流离的时代阶段。其接触的人物要相对较多。贾岛一生多半生活在四川,可知,其草稿保存不易。而陆游生活在中原,其作品必然被广泛流传的容易些,所以其存稿也多。

所以这里的简单意思为,创作成果的保存更加的容易。

不管贾岛还是陆游,他们既不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如康熙。也不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艰难的人。如黎明百姓。

他们只是干了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并且干的非常棒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