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醫附一院周泓羽:守在緩衝間碎碎念 不能有任何盲點和絲毫鬆懈


時間:2020年3月16日

記錄者:重醫附一院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周泓羽

2003年“非典”那年,我選擇學預防醫學,2008年汶川地震,跟隨導師走在北川。今年2月12日,我成為重醫附一院援武漢醫療隊的一員。

在160名隊員中,我是唯一的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感控的絕對重要性,隊員的關注和期望,都是實實在在的壓力。在日復一日的感控培訓、督導和提醒中,我似乎把自己訓練成了“碎碎念”的老婆婆。

醫療救治工作開展了一個月,我最擔心的就是隊員們防控意識鬆懈,一點點麻痺大意都可能會造成可怕的後果。於是,我總是守在醫院緩衝間“念”他們:“領防護服時注意選擇大小型號,記著脫的時候動作務必輕柔、再輕柔……”“口罩氣密性檢查沒有?來,讓我看看你的鼻夾塑形……”;到了酒店門口,我又念他們:“消毒做好沒?回房間注意外衣不要亂放,先洗澡後吃飯……”

不光是見面“念”,我還要用微信輪番“念”,每天都要反覆發兩三次,打開“感控提醒”文檔一看,沒想到已有近7000字的內容了。哪怕是已經爛熟於心的穿脫動作,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有任何盲點和絲毫鬆懈。

我們有的女隊員臉型比較窄,遭遇了掛耳式口罩怎麼都戴不穩的難題。我找到幾種輔助卡扣和牛奶箱提手,反覆試用,然後到醫院緩衝間幫助臉小的隊友戴穩口罩並儘量注意不勒耳朵,最終還通過氣密性檢查驗證了不漏氣。那一刻,我們都太開心了。

老是“念”,大家可能會煩,文字看多了也會疲勞,我就時常換一換表達方式,剪輯小視頻、製作圖片,比較形象、直觀地傳達關鍵信息。院感組的小夥伴們也很會想辦法,將重要的感控提示打印成小海報張貼在駐地。我們在房間通風、日常防護、個人衛生、出入管理、健康監測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讓隊員們知道上班服和外出鞋擺放位置、進房間流程、衣物清洗等生活細節,還兼顧了食物準備、垃圾處理、物資搬運及發放等後勤工作。

雖然常表現出“話嘮”的樣子,我也曾遇到緊張得失語的時刻。記得那天突然接到電話,上呼吸機的患者十分鐘後拔管,我風風火火趕到,緊急幫助徐昉和林時輝兩位老師穿戴三級防護用品。我拿上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檢查裝置、運轉風機、排出空氣、戴上頭罩,感覺自己也屏住了呼吸。

目送兩位“戰士”走進病房,我一邊提醒他們注意呼吸器報警,一邊暗暗為他們加油。守候在病房外的近1小時裡,我透過玻璃窗默默注視著,他們笑我就像個老母親看出生的嬰兒。我也是笑笑,直到一切完成,取下頭罩消毒後,我才感覺緩過勁兒來。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劉豔/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