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说说理解?

55e4680


《道德经》第34章共识//

原文: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范儿师表,形象可师可父。学子少年乃国家之未来,育才之责师表无以推恕。授之与数利忖利计活用运算描测,教之与文拓宽视野思路拓展理论辩识。言传身教,秉承表率美德。人才绘就文明形式,潜移默化之下弦扬范儿本色。而人才的品德涵养,却是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之趋向。

(荐读)


55e4680


“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句话其实是出自道家经典《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叫做《道德真经》《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同时更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更是被世人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其实分为上篇《德经》,以及下篇《道经》,不分章,后分一到三十七章为《道经》,三十八到八十一章为《德经》。它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作为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家将《道德经》作为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就算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漫长岁月以来,《道德经》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时光的流逝而被淘汰,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其哲理的光辉和恒久的生命力反而更加引人注目。《道德经》中所蕴含的不尽哲学,更是不断的征服着如今的人们,甚至为人们指引思想。

  老子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由于他始终都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老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终不自为大”,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对于“终不自为大”,老子还有进一步的分析,就是“四不”:“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不自我表现,所以才名扬天下;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名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成为众人之长。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自信而不自大,自謙而不自卑。就是老子典型的“以不为而达到有为”的思想。继而他又说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些都是以不为而达到有为的很具体做法,富有深刻的哲学道理。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不自见,就是不自我显摆和表现,不炫耀自己的能力、功劳、身份和地位。领导干部因手中权力所致,不自制就很容易自我膨胀,有意无意间抬高自己。自视过高,会被认为是对他人的蔑视。越是水平高、能力强、功劳大,越要懂得““矜功不立,虑愿不至”的道理,做到“已之虽有,其状若无;已之虽实,其容若虚”。唯其如此,才能做到明,即清醒明白。一个能够洞明世事、知己轻重的人,做事处人就一定能够把握好分寸。

  孔子在《礼记·表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出厚;彰人之善而没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尊之。这段话意思是,君子不自我夸耀自己做的事,不自己宣传自己的功劳。有了超常的德行,也不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去做,目的是保持自己忠厚谦虚的品行。表彰别人的美德,赞赏别人的功劳,目的是尊敬贤能的人。所以君子虽然贬低自己却更加得到民众的尊敬。

  孔子在这段话中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自己的成绩和别人的功劳。同时也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在几千年前的的封建社会,我们的先贤都能正确对待荣誉,生活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的我们面对成功和荣誉却沉不住气,甚至为了标榜自己而诋毁别人,实在是匪夷所思,实在是愧对先贤。

  骄傲自大是无能的表征。不自是,从团结共事角度讲,自以为是,会排斥许多好主张、好建议,使得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的人不受器重,自己变成孤家寡人。从事物发展规律来讲不能一味相信自己的判断,一意孤行,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群策群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所采取的措施更加符合发展规律。自信不能变成自大。不能夜郎自大,我行我素。盲目自大,固步自封。

  忍让非懦弱,自大终糊涂。不自伐,不自夸也。论语中说:无伐善,无施劳,就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显示自己的功劳,不必喜形于色。大凡品德高尚、气量博大之人,都能做到居功不傲。汉代名将冯异立下赫赫战功,但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被世人称为“大树将军”。

  “不自矜,故长。”就是不自傲自大,就能不断进步。南怀谨说: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脾气大。就是说,真正有本事的人,既有知识水平,也修身养性到家,所以不发脾气;有点本事的人,知识水平不错,但未修炼到家,所以有些脾气;只有那些没有本事的人,能力水平差还要争面子,所以总爱发脾气。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原来自大。人要自信、自強、自謙,不要自大、自卑。

  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我们自己。若是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那么也就再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了。而我们很多人却往往自己患了病,却依然不自知,处事优柔寡断。不然就是狂妄自大,或者过分地崇拜他人,由此而自卑。人们一旦战胜了自己,那么他的思想也会随之提升一个境界,人生也会随之打开崭新的篇章。

  人切不能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因为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我们应该自谦不自卑、自信却不自大。脚踏实地,树立好形象是每个人都希望做的事,但是如何去树立一个好形象呢?反而是越不自以为是,时常保持低调,虚心待人,踏实做事的人,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往往如此反而就越能给人留下美好印象,成为那些形象高大的人。


骁爻侯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道经第三十四章》)意思是

老子说:“明道之君能够被人尊崇而统治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始至终不妄自尊大而能虚静处下,所以才能为天下人所归附和拥护,而成就其君王的尊贵和伟大。”



苍岩吹雪


大成 能故也 大為不其以也

大成 能之人 聖以是

大於 名可主 為弗而焉

歸物 萬小於 名可也

欲無 恆則主 為弗而焉

歸物 萬也有 名弗而事遂

功成 也右左 可其呵渢道



走过来I走过去


正是因为道从来不自以为大,才真正成就了自身的伟大。

虽然功绩最大,却绝不自居有功,道虽然推动着万物生长,但是它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无意的,道所起的作用,只是基于它的本性,道从来不把这些结果视为自己的功劳,因为道没有任何欲望。

《菜根谭》云,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一个人做了一点好事就急着让人知道,说明他行事的目的只是为了虚名和别人的夸赞,这种人在做好事的时候,已经种下了伪善的恶根,与这种有意为之相反,道既无心为之,更不会想去炫耀,所以这种本然之为更显得伟大和崇高。


水清朴一


老子对道的论述,以及代表道的君子的赞扬。就象人们说的:大海不嫌溪流,纳百川而成其大。

所有的伟大人物都有谦谦君子的优秀品德,在众人面前不会以张狂的姿态展现。而遇到困难之时又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这样在众人的心中有很高的威望,这种难得的高尚品德又会让人民尽最大的力量去拥护。



风水财运与人生预测


因为不认为自己一生的能力超过一般人,所以就刻苦学习能力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各方面的能力就超过了一般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熊猫血王海明


“明道之君能够被人尊崇而统治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始至终不妄自尊大而能虚静处下,所以才能为天下人所归附和拥护,而成就其君王的尊贵和伟大。”


文化小城


意思是说,一个明君,能受到民众的拥护和尊崇,能统治天下,就因为他能自始至终地不高高在上,妄自尊大,而是把自己置于万民之下。所以能得到人民的归顺和拥护,成为伟大的领导者


云星815


一个人发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骄傲自满,于是停止前进,很难进取。只有时刻保持一颗谦卑好学的心方能收获更多的知识或物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