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隋煬帝楊廣

第二期

一代雄主-隋煬帝楊廣

在我們的印象中,對隋煬帝的感覺就是荒淫無道的一個暴君(對戰敗的君王好像大部分都是這個荒淫無道,你們這些勝利者能不能換個臺詞來說啊),但實際上楊廣做了許許多多利國利民的好事,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好乘涼”。但是史書稱他:“美姿儀,少聰慧”。長得好看,而且在年少的時候就聰明;在位37年,他總共在都城的時間不超過半年,可以說他真正是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他的能力也可以說非常非常厲害,我們接著往下說。


一:滅陳朝,恩威並施

開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真正指揮全軍的是高熲,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平陳後,進駐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晉封太尉。平陳之後因為隋朝政策有所偏差,江南各地叛亂。

此後,楊廣亦屢立戰功。開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楊素後封越國公。

難能可貴的是,楊廣平江南並不是一味的採取武力鎮壓,而是採取了一系列的懷柔政策,在開皇十一年(591年),楊廣一上任就極力拉攏江南佛教界的頭面人物天台宗創建人智顗,並且在江都給一千名南方僧人廣設齋席。齋席後,楊廣跪受智顗為居士所作的“佛戒”,並接受“總持菩薩”的佛號。智顗迴天台山寺院後,楊廣繼續贊助那裡的寺院,並定期與這位大主持通信。此外,他連連下令,要求收集和重抄在戰爭和以後內亂中分散在各地的佛經,並在江都建造佛寺和藏經之館堂。他還召集南方著名的高僧到江都從事宗教與學術工作;從此以後,信佛的人能不聽他的嗎?人民覺得這就是我們自己信仰上的人;看似好像跟平叛沒有關係,實則非常有效,隋煬帝楊廣能夠從人民最信任的人物下手,拉近與江南人民的距離,表現出了一位政治家高超的統治才能。哇偶,頗有擒賊先擒王的味道,當然了,佛教智顗不是叛亂的人,但是不得不說實在的高明之至。

接下來

自己學習江南人說話,說的一口好吳儂軟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尤其是女孩子說來更為動聽;還娶江南妻子,親近江南學子,重用其中的學者來整理典籍。他親自實地在江南花了十年心血攏絡人心,十年吶,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戰略一樣,“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嗯,這個觀點就是揮淚斬馬謖中的馬謖提出來的;在楊廣的招撫政策之下,17城不戰而降,三百多叛亂的有頭臉的人歸順大隋。

比較搞笑的是:江南這個叛亂竟然是隋文帝令大臣蘇威作《五教》,命令江南地方的百姓不論年紀大小,都要去背誦,背誦還不夠,還要抽背,一天三次,這誰受得了啊,江南不僅素以魚米之鄉、風景秀麗著稱,江南文化程度也是很高的;唐宋以來,科舉中試者多半出於江南,據統計,由清代,選拔出了114位狀元,籍屬蘇、浙、皖三省的共達78人,幾佔70%。就好像要大學生一天三次背乘法口訣,香菇藍受,深深的為江南人民感到鬱悶,還好有隋煬帝。

二:開創科舉

科舉,萌發於南北朝,真正成型於唐朝。楊廣即位第一年,就在詔書中寫道:“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什麼意思呢?君主和人民組成的國家,就應該把讀書當做首要任務,改變風俗,從讀書開始;隋煬帝不僅這樣說,還真正的這樣做了,派專使(欽差)除了其他任務外,還要發現有模範行為、文才出眾和學有專長的人,經過考察,再把他們送往京師當官;可見隋煬帝還是很重視品德高尚的人,根據《隋書》《北史》記載,遠近儒生紛紛前來,並被組織起來互相辯論學術問題。一名高級官員給他們排列名次,上報隋帝。因此許多寒士得以重振門庭;典籍研究盛極一時,南北傳統文化兼容。古代的典籍都被註解。

楊廣建立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說楊廣優先考慮的是個人的品質而不是文才。煬帝時還增加了科舉錄取人數。至607年,考試科目已經有了十科。這標誌著科舉制度的產生。

科舉制度的創建,重才學品質而不重門第,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得罪大批權貴,為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三:頒發【大業律】、修正度量衡、改官制

這三點,每一點都透露著楊廣的雄才大略,要說【大業律】有多厲害,《唐律》就是依照著《開皇律》與《大業律》修訂的;並且《大業律》沒有再修訂,沒有被修改過,《大業律》,主要內容有:除十惡之條。凡五百條,為十八篇。五刑之內,降從輕典者,二百餘條。詔施行之,謂之《大業律》;什麼意思呢?除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不改變(謀反、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其他五百多條的法律,修改為十八篇,五刑的重罪,降為小罪的就有兩百多條(五刑:笞、杖、徒、流、死),主要是對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

修正度量衡更沒話說,跟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功勞差不多。

改官制,主要是設五省、三臺、五監、十六府等,讓官員各司其職,確定主要職責,俗稱“吏治”。


四:修建運河

大業元年(604年),隋煬帝即位第一年就修陽渠故道、汴渠故道為通濟渠,同年修東漢陳登所開的邗溝直道,大業四年(608年),又徵發河北民工百萬疏浚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與曹操所開白溝為永濟渠,大業六年(610年)疏浚春秋吳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為江南河。至此,開鑿大運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前後用了六年的時間。隋煬帝先後開鑿疏浚了由黃河進入汴水,再由汴水進入淮河的通濟渠;還有從淮河進入長江的邗溝;從京口(現代江蘇鎮江)到達會稽(現代浙江紹興)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達黃河,向北到達涿郡(現代的北京)的永濟渠。這些渠南北連通,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運河。要知道古代的交通並不便利,窮人出門靠腿,拉貨靠驢,代步靠馬,官人出門靠“抬”(抬轎子)。

隨著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可以說我們現在稱唐朝,不會簡單的說是唐朝,而是說隋唐,這兩個朝代是緊密相連的,唐朝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大運河,離不開隋煬帝。

楊廣不虧是一代雄主,上任就三把火,把把大手筆,可惜的是手筆太大了,把別人五十年才能做完的事情,僅僅六年時間,苦了當年的老百姓,死傷無數,好比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吾雖有功於稷,必損壽矣”,楊廣不僅損了老百姓的壽,也損了自己的壽命。

五:三徵高句麗

楊廣即位後,又三次大舉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第一次進攻高句麗。徵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餘,陸軍集中於涿郡(今北京),水軍集中於東萊(今山東萊州)。另調民夫二百萬,以運送衣甲、糧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膚潰爛,腰以下生蛆,死者甚眾。

高句麗堅守各座城池,隋軍無法攻下,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江、淮水軍,戰艦綿延數百里,走海路進攻。來護兒選拔精甲四萬,到達平壤城外,中埋伏而慘敗,士卒逃回的不過數千人。開戰前,楊廣下令隋將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這使得隋軍在戰場上很被動。隋將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要先派人馳報遠在後方的隋煬帝,這就延誤了軍情。高句麗的軍隊也因此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重整和反擊。就這樣5個月過去了,楊廣沒拿下遼東城。三十萬五千隋朝陸軍渡遼攻高句麗,也遭到慘敗,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鉅萬計,也丟失殆盡。

隋軍雖曾攻至平壤附近,最後卻大敗而還。大業九年(613年),第二次進攻高句麗。正當雙方相持不下時,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叛隋,隋煬帝倉皇撤軍。大業十年(614年),第三次進攻高句麗。隋煬帝因國內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而不敢久戰,高句麗也疲於戰爭而遣使請降,楊廣就此撤軍。

進攻高句麗的戰爭,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徵調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於農村中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難以生活下去,引發了大規模隋末農民起義。

本來是開疆擴土的“不世之功”,可惜打敗了,威名掃地,信任的人也背叛,結果丟了國家丟了命,但是可以看隋煬帝那份建立功業的雄心是那麼的渴望,那麼的迫切,以至於三次徵高句麗,失敗了就是窮兵黷武,成功了就是開疆擴土,建立功業。在當時的人民是那樣看待的,但是現在的我們又如何看待,你呢?是如何看待隋煬帝這個可愛而又雄心勃勃、精力充沛的皇帝呢?


總結

可以肯定的是楊廣那種想建功立業的心是好的,但是太操之過急,同時也告訴我們,再好的事情也要慢慢來,不要想著一步登天,一口吃成一大胖子,羅馬也不是一天建立成的嘛!


歡迎在下面留言,把你的想法分享給大家,下一期,我們繼續講最具爭議的人物——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他又是為何被稱為奸雄,他的“奸”具體表現在哪些事情上呢?帶你走近,最真實的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