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清朝的歷史地位?

海東青


五胡亂華之後,便進入另一個黑暗時期,漢胡亂越。還是現在好。歷史恩怨和民族恩怨是永遠說不完的。歷史歸歷史,有句話叫一笑抿恩仇。但忘記了歷史就等於背叛祖宗。與漢人世代一起生活的畲人被漢人追殺了1800多年。秦屠睢趙始入。唐陳政元光部屠殺我同胞,民族英雄藍奉高帶著父老鄉保衛家園,雖然反抗了48年,但最終佔領了我世代生活的美好家園韓江、九龍江,故地東部被取名漳州。明王陽明部對畲族的屠殺之後,幾乎滅族,幸虧蒼天有眼,直到滿清到來這種屠殺才停止。但悲慘的歷史已經過去,今畲族人民從不揭傷疤,反而與漢族世代友好,共同生活在同一個藍天下。希望世界不要再出現屠夫,沒有納粹,沒有法西斯,沒有極端分子,更沒有大屠殺,永遠團結。畲族人民在人類文明精神的最高處帶領全人類走向人類共同體。


旅行大作家


如何評價大清朝的歷史地位?這是現代以來長期糾纏於國人的歷史反思及其如何評價之中。大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當人類歷史的車輪已經馳進了21世紀後的今天,對此,我們更要在忠實於歷史史料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科學而客觀的正確評價,應該說是擺在當今國人面前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只有認識清代歷史,才能明白新秩序誕生之艱辛,從而有助於理解中國向現代社會調整時的艱難腳步!

根據本人所掌握的史料分析,客觀的說清朝當然主要是指其清朝前期在我國曆史上的確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什麼這樣說?

第一,評價清代,首先要明白,清代是中國古典王朝體制發展的巔峰,和漢唐一樣,都是建立在中國傳統社會的基礎之上。所以我們應該用一個古典王朝的標準去評價他。不應用近代或同時代西方的標準去苛責清代!中國最孤行專斷的帝國時期是在清時代,具體地說是在清朝的早期。到了18世紀,中國又一次成為一個完全合格的帝國。在全盛時期,中國在全球沒有可以與之相匹敵的國家,也就是說沒有其他任何大國能夠挑戰中國的帝國地位。

第二、國家領土面積達到中國歷史之最。清軍入關後,用了近一百年時間陸續征服了除漢人本部行省以外的準部(天山北麓),回部(天山南麓六城地區),西藏,青海,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康熙時代將臺灣第一次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的版圖內,奠定了現代中國的雛形。乾隆時代,完成對中亞的最後征服,分別征服尼泊爾、緬甸、越南等,基本保住了自秦漢以來華夏的領土,鼎盛時期的清帝國,面積13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歷史上實際掌控疆域最大的王朝(超過元代實際掌控疆域),也是世界級大帝國,將活躍在內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徹底逐出歷史舞臺,是近代世界史的重大歷史事件。無論是後來的國民政府,還是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基本上繼承的清朝的領土。

第三,民族工業發展(1890年,張之洞)創辦了漢陽鐵廠,這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廠,也是中國重工業的開端。從此以後中國重工業開始慢慢發展。所以中國近代的重工業發展,起源於清代,這對以後的北洋軍閥政府以及後來的國民政府的重工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漢陽鐵廠的建立,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而由於沒有近代西方的科學理論基礎,生產力不可能有本質性的提升,所以明末清初蘇杭等地區的資本主義萌芽、紡織作坊就不可能獨立演化出近代工業革命。

第四,清朝以犧牲自己的滿族文化為代價融入了漢族文化。為了收攬漢族知識分子,康熙帝曾向孔子下拜,可見清朝對漢文化的重視。當清朝在對外簽訂《尼布楚條約》時,條約中首先使用了“中國”一詞,這表明當時清朝以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員。

第五,民族政策上沒有嚴重的民族歧視,沒有象同屬異族統治的元代蒙古人那樣排斥漢文化。滿清入關初期,就馬上開科舉,網羅北方人才入朝輔佐朝廷,同時將大量山東科舉人才遷移至遼東,幫忙管理當地政務,相對於蒙古人,滿人的眼光根本不是一個級層,同時積極接受先進的漢族文化(通婚之類的不能算,少數民族保持自己民族不被同化的觀念肯定是有的),從地方到中央內閣,除了重要崗位外,並不嚴重排斥漢人。入關後的滿清皇帝漢學造詣都很高。除實行負面野蠻的“文字獄”文化政策外,清朝農業經濟也有一定發展,尤其是人口增長較快,乾隆時代就衝破了三億大關。

因此不可否定,自1840年大英帝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中國門戶後,由於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西方列強的侵略給中華民族的確帶來了深重災難,儘管清朝統治者也積極採取調整政策,努力實現自強,結果都歸於失敗。但也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清朝的作為。這是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應該所具有的態度。








老劉


盛極而衰的封建專制,促進了中華文化的流傳,但也剋制了中華民族的全面發展。

不過,這裡要提一句,清朝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晚清時的大寫的“窩囊”,儘管清初有“康乾盛世”,但是晚清給中國造成的創傷實在是太深了,讓人欺負的體無完膚,千瘡百孔,還在想著法的往自己荷包撈銀子,享受;各種割地賠款,打法國打贏了還要給人賠款,真的是幹啥啥不行,賠款內鬥第一名!

不知道各位看官對大清朝是如何的感受。

回到正題,每個朝代當然都有他的進步和糟粕之處,那我們就來簡單聊一下。

一 積極一面

01 領土擴張

1760年,也就是乾隆皇帝時期,平定準噶爾後,清朝疆域達到極盛,總面積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里。

最重要的是,將新疆和西藏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並實施了有效管轄,從最終結果上來看,也是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這一點上,左宗棠抬棺復新疆那是如雷貫耳了。

清朝還收復了臺灣、澎湖,領有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

02 人口興盛

任何發展都離不開人的貢獻,就拿戰爭來說,人少的國家,湊個5萬軍隊都夠嗆,人多的國家,10萬20萬都是小菜一碟;那麼對於經濟生產以及文化傳承來講也是一樣。

清初統一全國後,人口增殖,增墾土地,物產日益盈豐,國家無戰事,小農經濟的社會生活繁榮穩定。在當時的人口突破了4億大關,佔當時世界總人口接近一半!

而這個人口數量的奠基,為接下來中華民族方方面面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03 商業的發展興盛

這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國的三大商幫,潮商,徽商,晉商。

這三大幫不起源於清朝,但是在明末清初的資本萌芽時期裡,迅猛發展,為當時的社會繁榮當然是做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對於後世,也有數不清的影響。

04 漢文化的發展

滿清征服中原以後,更加註重吸收漢族文化,儘管是有選擇性的漢文化。具體表現在重用漢臣,比如康雍時期的張廷玉,晚清的國之棟樑曾國藩;還有官方推廣漢字。

自康熙起大力推行以儒學為代表的漢文化,漢傳統經典成為包括皇帝在內的滿族人必修課。清初,朝廷施政文書都是以漢、滿2種文字發佈,而到了乾隆中期,滿清的母語幾乎都成了漢語,滿語則只是存在於某些官方歷史記載的書面用字!到了19世紀,官方記載中的滿語也基本被漢語所取代。

另外,清朝也出現了大量著名的文學著作。

紀曉嵐領導主編的《四庫全書》還有他的個人著作,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同為志怪的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吳敬梓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等等等等,太多了,就不一一敘述了。

二 負面

01 禁錮思想

大清奉行閉關鎖國,不僅鎖邊境線,還鎖人心。

大興文字獄,弄的人人自危,堪比白色恐怖。文字獄並不是清朝獨有,但相對於前面朝代,卻是程度最深最重的。

偉大開明如康熙帝,也有黃培詩案《南山集》案等重大文字獄案例;雍正乾隆就甭說了,“重災區”!

的確,這種政策,確實多了很多臣服於滿清的百姓,同時卻也少了開眼看世界之炎黃子孫。晚清百姓的那種木訥以及安於現狀,很難說跟這個沒有關係。

02 固步自封

自詡為天朝上國,物阜民豐,從乾隆開始,虛榮爆表,罔顧事實。整天沉溺於自己此前的功業,不思進取,貪圖享樂。

1793年8月,英國人馬戛爾尼率領使團到達北京。攜帶包括天文、地理儀器、圖書、毯氈、軍用品、車輛、船式在內的精選貢品,以彰顯英國文化,促進交流。

乾隆皇帝竟不屑一顧。這就是西方國家在拼命發展,而同時的大清朝就在拼命啃老本的縮影!

在馬戛爾尼和副使回國的途中看到的大清朝是“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衫襤褸甚至裸體,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

03拒絕先進的科技和生產技術

明末清初就已經有不少外國傳教士傳來西方的科學,但並未得到重視,從而也就傳播不開。

康熙皇帝對於天文學和火炮很感興趣,所以在康熙時代,在傳教士的幫助下,有了中國第一部以經緯度測繪的地圖《皇輿全覽圖》,有了新發明的連珠銃、沖天炮

但這也僅限於康熙朝,在此後,國家承平,只強調刀矛騎射,忽略火器改進,中國有不少人才能製造各種精巧的器具與機械,如眼鏡、望遠鏡、溫度計、鐘錶、水車等等,可這種研究和製作,竟然被視為奇技淫巧!!

再等到西方國家工業革命完成後,什麼都晚了!!

結語

總的來說大清朝對中華民族多多少少是有貢獻的,但是他們的愚民思維,狹隘眼光,終究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晚清時,中國被西方列強輪番欺負,喪權辱國,使我們這些後輩深以為恥!

但話說回來,大清的衰落,其實也是封建專制的衰落,物極必反。封建皇權到清朝已經發展到頂峰了,而這個制度對於當時的時代背景已經嚴重落後了,矛盾頻出直至衰亡是必然的!


歡迎閱讀,感謝關注,期待與大家一起徜徉在歷史的長河落日裡。


史海浮沉假行僧


如何評價清朝的歷史地位呢?當然應該本著實事求是態度,依其功過公正的予以評價了。歷史上的任何王朝都是功過兼具的,從來沒有出現過完美無缺的封建王朝。清朝在其兩百多年的漫長統治期間,也同樣是功過兼具的!

清朝之功在於:①、在其上升期,清朝努力開疆拓土,佂服了草原強敵蒙古部族。結束了綿延上千年的北方邊患。②、清朝消滅了盤踞於東南的鄭氏割據勢力,收復了寶島,為中國領土之完整作出了貢獻。③、清朝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消滅了準噶爾部,重新將西域納入到了中國之版圖,為近代中國奠定了基礎。(4)、清朝統治者加強了青藏高原的控制力,並在雍正時代對西南土司釆取了改土歸流策略,完善了中央對這些地方的統治之穩定。⑤、清朝統治者釆取了“新滋人口永不加賦”的政策,雖然是為了延攬人心,但卻在客觀上給予了民眾一些恩惠……

清朝之過在於:①、在其前期征服中原時,釆取了殘酷的誅殺抵抗者的政策。所謂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即是其中一例。②、攝政王多爾袞為了區分“順民”和“逆民”,強制推行剃髮易服的政策,“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極端方式,對中原百姓適成了極為嚴重的傷害。③、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釆取了“文字獄”的極端方法。從而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桎棝了中國的活力,是導致中國在近代史上落伍的主要原因之一。(4)、在清朝後期面臨“三千年所末有的大變局”時,為維特其一家一族的統治地位和利益,以消極地態度應對改良。從而造成了因改良的不徹底、不完善,而無法從根本上扭轉近代中國落伍於世界先進國家的現狀……


北疆同心侃歷史


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是明朝末年由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人建立起來的,然後經過征伐成功入主中原。

拋開各種偏見,就清朝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的地位。具體表現如下:

一、領土方面:清朝基本保住了自秦漢以來華夏的領土,無論是後來的國民政府,還是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基本上繼承的清朝的領土。

二、重工業方面:1890年,張之洞創辦了漢陽鐵廠,這是亞洲最大的鋼鐵廠,也是中國重工業的開端,從此以後中國重工業開始慢慢發展。基礎是最不好打的,中國近代的重工業發展,起於清代,這對以後的北洋軍閥政府,國民政府的重工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漢陽鐵廠的建立,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

三、融入中華,清初的順治、康熙皇帝都喜歡漢文化,為了收攬漢族知識分子,康熙帝曾向孔子下拜,可見清朝對漢文化的重視。當然清朝也有文字獄。在對外簽訂《尼布楚條約》時,條約中使用了“中國”一詞,這表明當時清朝以承認明朝時期的滿族本來是中國的一員,不是什麼外來種族入侵。

四、鞏固政權:清朝問鼎中原後,在康熙年間平定了三番之亂,收復了臺灣,平定了準格爾葛爾丹部叛亂;在乾隆年間評定大小和桌叛亂。從而有效的維持了中國的統一。

五、文化方面: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在清朝誕生;兩宋之後無大家,但清朝就出了一位大家,那就是納蘭性德;清朝小說也有新的突破,如《儒林外史》等等;清朝戲曲也有很大的突破;清朝的繪畫也有突破,例如揚州八怪的畫藝。

六、近代影響:在近代,滿清政府雖然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災難,甚至有人把中國的貧窮歸結於滿清,這是不完全正確的。在晚清時期,中國大多是屈辱的,但屈辱並不代表沒有成就,1868年,第一艘中國軍艦誕生,1906年中國第一艘大型軍艦誕生等等。在清末中國清政府也維護過中國的主權,例如甲午海戰後,列強紛紛瓜分中國,中國當時無法與英法俄日等列強抗衡,花出了許多租借地。但是清政府卻遏制了意大利、荷蘭等二流列強的侵略野心。1907年第一次在列強手裡收回東沙島。

總結: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朝的外強中乾暴露於世界面前,外國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但清政府統治者也積極調整政策,力圖實現中國富強,由於多種原因沒能實現,但也不能一口否定清朝,總體來說,清朝在歷史上的地位是利大於弊。


蘆葦少女重拾舊夢


中國最後一個封王朝《大清王朝》愛新覺羅氏,究竟在中國的歷史上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有人說清朝的統治是閉關鎖國,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發展,也有人卻說清朝的統治滿漢一家,康熙,雍正,乾隆造就了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且生活富足,

而我說大清為現代人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樂,以清朝為題材的影視劇作品數不勝數,從而也讓人民多少了解了這個王朝,及這個王朝中的一些事情,在歷史的長河中朝代眾多,單單五胡十六國時期就有20幾個朝代並存於世,但被人津津樂道,談及最多的卻只有秦,漢,三國,隋,唐,宋,元,明,清,為什麼只有這些朝代被大家所認同?因為這些都是大一統的朝代,更重要的是這些朝代都給中華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在世人眼裡這些朝代地位比較高,那麼大清王朝到底對做過什麼,?在各朝代中地位如何?

大清原名《後金》,女真族,努爾哈赤(愛新覺羅氏)建立,入關前首都在遼寧省瀋陽市(名聖京)入關後清朝做出比較重要的事情有:

第一:統一多民族國家,收納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群島。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

第二:人口之最,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江南出現了密集的商業城市,並在全國出現了大商幫。在此基礎上,人口突破四億大關,佔世界總人口十億的近一半。

第三:疆域最廣,1316萬平方公里(元朝打的疆域廣,但實際一直沒有一個固定的邊界)

以上可以看出清朝在歷史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每個王朝都有各自的使命,各方面的貢獻,地位無法分出名次,也沒有必要分高低,古人的風采不但被我們中華兒女所崇拜,也被多少外國人痴迷著。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奔騰Li


清朝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很大的地位。具體表現如下:

一、領土方面:清朝基本保住了自秦漢以來華夏的領土,無論是後來的國民政府,還是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基本上繼承的清朝的領土。

二、重工業方面:1890年,張之洞創辦了漢陽鐵廠,這是亞洲最大的鋼鐵廠,也是中國重工業的開端,從此以後中國重工業開始慢慢發展。基礎是最不好打的,中國近代的重工業發展,起於清代,這對以後的北洋軍閥政府,國民政府的重工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漢陽鐵廠的建立,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

三、融入中華,清朝以犧牲了自己的文化為代價融入了漢文化,清初的順治、康熙皇帝都喜歡漢文化,為了收攬漢族知識分子,康熙帝曾向孔子下拜,可見清朝對漢文化的重視。當然清朝也有文字獄,文字獄都是在漢文化裡面糾錯,並不是在滿文化裡面糾錯。在對外簽訂《尼布楚條約》時,條約中使用了“中國”一詞,這表明當時清朝以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員。當然這種代價是巨大的,以致於現在很多滿族人不會說滿語,但滿族也成為中國56個民族之一。

四、鞏固政權:清朝問鼎中原後,在康熙年間平定了三番之亂,收復了臺灣,平定了準格爾葛爾丹部叛亂;在乾隆年間評定大小和桌叛亂。從而有效的維持了中國的統一。

五、文化方面: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在清朝誕生;兩宋之後無大家,但清朝就出了一位大家,那就是納蘭性德;清朝小說也有新的突破,如《儒林外史》等等;清朝戲曲也有很大的突破;清朝的繪畫也有突破,例如揚州八怪的畫藝。

六、近代影響:在近代,滿清政府雖然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災難,甚至有人把中國的貧窮歸結於滿清,這是不正確的。在晚清時期,中國大多是屈辱的,但屈辱並不代表沒有成就,1868年,第一艘中國軍艦誕生,1906年中國第一艘大型軍艦誕生等等。在清末中國清政府也維護過中國的主權,例如甲午海戰後,列強紛紛瓜分中國,中國當時無法與英法俄日等列強抗衡,花出了許多租借地。但是清政府卻遏制了意大利、荷蘭等二流列強的侵略野心。1907年第一次在列強手裡收回東沙島。

總結: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朝的外強中乾暴露於世界面前,外國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但清政府統治者也積極調整政策,力圖實現中國富強,由於多種原因沒能實現,但也不能一口否定清朝,總體來說,清朝在歷史上的地位是利大於弊。





搞笑趣歷史


清朝的歷史地位本人不敢恭維,縱觀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我認為清朝是一個不好的朝代,割讓領土,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等等這些但還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清朝276年的歷史,閉關鎖國,將中國人民的那種開放,包容,博大的胸懷丟棄了,或者說是從精神上壓制了人們的創造性和進取性。

像漢唐時期,人們對於外來事物是兼容幷包的態度,博彩眾家之長為我所用,吸收進而發現,無論是少數民族的,還是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只要是有用的就為我所用。

宋朝都是引領世界發展潮流的。如最早的錢幣交子的出現,世界四大發明都是在宋朝時期,宋朝航運業發達,人民的心態是不一樣的。

明朝尚且大力發展航運,鄭和的船隊是世界上最大的艦隊,火藥在軍事上的應用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同時期世界上其它國家是完全沒有的。

到了清朝時期,雖說也收復了臺灣,其實談不上收服。因為是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的,清朝充其量是光復。其它的實在沒有什麼新的創舉。無論是科技還是軍事。還從精神上禁錮人民的思想,清朝個人認為是中國非常差的一個朝代。

一、領土方面:清朝基本保住了自秦漢以來華夏的領土,無論是後來的國民政府,還是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基本上繼承的清朝的領土。


史通人生


對於中國所有朝代的評價,恐怕對於清王朝的評價是最難評價的,因為她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來說,要比較詳細全面的去評價清王朝,還是需要費很大的力氣的,而且很多人在渝清王朝的評價也有著自己的看法,那麼接下來就和大家來分析下我對於大清王朝歷史地位的評價

首先我們可以先看一下疆域的問題。

中國所有朝代中元朝的疆域前所未有的遼闊,即使清朝前期的明主不斷的開拓鞏固領土都比不上元朝的疆域大小。但是在史學界有一個共識,中國曆代王朝只有清朝實現了對全部領土的有效控制,而且祖國的現有領土在清朝時最終確定。元朝的領土極為大,但是其中的四大汗國絕不是由中央政府所管轄,四大汗國分去了中央政府極大的一片管轄區域,這樣元朝的實際疆域大小就比清朝多的極為有限了。

其次,來看經濟問題。

清朝康乾盛世眾所周知,是封建時代中國僅有的幾個盛世之一。而且清朝兩百多年,只有庸君而沒有昏君,使人民一直生活在較為穩定的環境中。而且清朝完成了中國古代的農業稅改革,在雍正時攤丁入畝徹底的廢除了人頭稅,這使得人民沒有了人口稅的壓力,中國開始進入第一個人口爆炸時期。中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期間無論有什麼樣的封建盛世,人口始終難以突破一億,在清朝時中國的人口才真真突破了一億。

然後,再來看文化思想問題。

清朝是封建社會的末期,也是中國古典文化的集大成時期。盛世修典,在康乾盛世清政府組織修訂了一大批大型圖書,如《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這一大批大型圖書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保護中國的古典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以上這些業績足以在相同領域和唐漢王朝相比,但是正如上面所說的,你只要簡單瀏覽歷史就可以看出上面那些東西,還有一些需要我們更加深層次的去看。

消極方面

清朝對全國的領土實現了有效的控制,但是這建立在清朝將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強化到頂峰。極度的集權統治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好是壞大家的心中自有評價,集權統治意味著對人民極為嚴酷的控制,從生活到思想各個領域。它將整個社會牢牢的鉗制,這使得整個社會死氣沉沉毫無活力。清朝控制的疆域確實不少,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不斷的割讓領土,總計有全盛時13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的三分之一,實在是令人心痛。

在清朝時,由於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國的農耕經濟繼續發展。由於人口的急劇膨脹,中國的“三北”地區得到了大規模的開發。但是此時是人類社會由古代社會邁入近代社會的關鍵時期。在同時期,美國獨立戰爭爆發,英國工業革命正在進行,法國正處在大革命的前夕,俄國彼得大帝正在推行全盤的西化西方已經在近代化的進程中領先了東方一個身位。而清政府仍然沉睡在天朝上國的迷濛當中,不思進取。在鴉片戰爭之前,西方國家就曾多次派遣使團來中國要求與中國進行通商,而清政府卻一律視之為藩屬進貢,一律拒絕,實在是可笑。中國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一直都是領先全世界,而在清朝卻全面落後於西方,清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古典文化總結上的巨大成就,並不能掩蓋清政府進行思想文化專制造成的惡果。清朝興文在古典文清朝興文字獄三百多次,每次都牽連巨大,嚴酷的文化專制幾乎使思想文化界窒息。清朝建立沒多久,明末清初思想文化活躍的局面便迅速消失。士人為避免災禍,潛心於文字考據之學,毫無推陳出新之處,思想界難以見到新的思想火光。清朝統治者者在統治中國的時候,其心態極為自大。他們以主人自居,而以天下人都為奴僕,連朝中大臣在皇帝面前都要自稱奴才。統治中國兩百年,便以全中國之民為奴兩百年。魯迅先生在其文章中不厭其煩的述說中國人的劣根性、奴性,他所見到的人民種種的麻木不仁極大部分便是清朝奴化人民兩百年所造成的。

如果說元朝統治是一個野蠻人在奴役一群文明人,那麼清朝統治便是野蠻人在熟悉了文明人的文化之後試圖奴化文明人。他對文明人造成的傷害不僅是肉體上的,也是思想上的。肉體上的傷害容易恢復,但思想上的傷害卻需要極長的時間來慢慢治療。


歷史365


清朝對於中國歷史價值主要是消化吸收,穩固整合

清朝繼承了明朝的體制,但同化力度更加強,在雲貴地區持續改土歸流,並且對西藏駐軍,雖然說丟失了緬甸和越南有點可惜,但是對於蒙古和新疆的一直都掌握在手中。

清朝最大的功績就是在近代列強環繞的情況下,保護住了元明清三個朝代打下的疆土並用現代法律形式加以固定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