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傳統繪畫是由書法演變出來的一個分支,你怎麼看?

影影圈圈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書畫,不管工筆畫勾線、寫意畫用筆都是書法用筆,也就是書畫同源,如果您仔細觀察和領悟就會看到每條線都是書法起筆、行筆、落筆(收筆),還有我國的象形文字,都是根據圖案而演化成文字的,上溯幾千年,自從我們有文字、圖騰以來,都是相互衍生的,書中有畫,畫中有書,書畫同源,說畫是書法的一個分支我不贊同,書法是有文字後一種通過藝術演變、美學而體現出的美,而畫是從巖畫、石刻等原始圖騰上可以推出蛛絲馬跡,應該先有圖騰(畫)其目的是為了表達記事、祭祀、意願的一些圖案,後演化成文字(象形文字),書法在秦代才有記載李斯小篆,在以前不能稱為書法吧!個人見解有可能有誤,望諒解和糾錯,共同進步!






撿漏淘寶


中國傳統繪畫不是書法演變出來的一個分支。書法也不是繪畫演變出來的一個分支。

為什麼說書法不是繪畫演變出來的一個分支?

因為在六書中的象形文字之前,都有了抽象刻畫符號,在殷周青銅器上,有些族微就是文字刻畫符號,(如下圖)。

還有西安半坡村遺址中出土的大量彩陶,有文字的簡單刻畫符號。

郭沫若先生在《考古》1927年第3期發表的《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中說:"(早期殷代文字)在結構上可以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刻畫系統(六書中的指事),另一個是圖形系統(六書中的象形)。刻畫系統是結繩,契木的演進,為數不多,這一系統應該在圖形系統之前。因為任何民族的幼年時期要走上象形的道路,即描畫客觀物象而要能象,那還須要一段發展的過程,隨意刻畫卻是比較容易的。″

既然最早的文字是抽象符號,然後過渡為象形文字。再演變成有自身特色的抽象文字符號,它和繪畫有區別在先,有聯繫借鑑在後,可以說書法不是繪畫的分支。是一獨立藝術系統。

因為書法和繪畫曾經合作過,書畫一家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

現代書法作品應走自己用抽象線條來現意境的路,如果把它寫成具象的繪畫效果,就會失去生命力,國畫完全可以承擔這一任務。而且表現力更豐富,書法也會失去藝術價值。

(王寵草書作品,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中國繪畫的起源於傳說時代,古時的象形文字便是書寫與繪畫的統一,這就是“書畫同源”的由來。繪畫同根同源,且互呼互應相得益彰。

繪畫是從以象物記事為目的,古人發現:用繪畫來記事,由於形式不統一,每人所畫的差異很大,這給古人識記帶來非常大的困擾,不好理解。在岩石上繪畫當中逐漸演變成統一的表意、表音符號,形成約定俗成的文字符號。所以文字就脫胎於繪畫之中後來才形成文字去記錄所發生的事情,留給別人看。從幾千年來,\u0001古代先民遺留下來的巖畫就可以看出,先有繪畫,後有文字是比較合情合理的。











繪畫與攝影


中國傳統繪畫和中國書法的關係自誕生起就非常密切,我們稱之為書畫同源。

中國史前即後來的巖畫,風格是表現主義的,表現或把握被觀察物體的主要特徵,捨棄細節,外形高度簡化,一般是粗線條勾勒。對外形疏忽,漫不經意。 •畫面形象都是經過高度提煉、 極其單純,也是平面性的。

陰山岩畫

中國的文字有倉頡造字的傳說,這只是個美麗的傳說罷了,倉頡所處的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風餐露宿,衣食無著,不可能產生漢字這樣複雜的文字 v古代人們往往將許多功勞歸於一人,如黃帝制衣冠、造舟車、營蠶桑、創文字、建醫學、定算數、發明指南車 。一個人不可能有那麼多發明創造。 荀子認為很可能倉頡整理了上古文字。

半坡仰韶文化陶器符號

大汶口文化陶器符號

中國文字一直是象形文字的方向發展,和中國繪畫同出一源。象形文字天生就與圖畫有關,這就不難理解象形文字的藝術性要優於字母文字。中國的字產生於原始的記事方法,如對象記事、結繩記事、圖畫記事。對字更直接影響的是對象與圖畫記事,圖畫記事直接導致了象形文字的產生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漢語漢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型美以感目,三也。

近代書畫大家吳昌碩詩、書、畫、印皆精,以金石入畫入書,同樣也以書畫入金石。海派巨擘任伯年對吳昌碩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畫拍案叫絕,並預言其必將成為畫壇的中流砥柱。


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就嘗試文字入畫。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到底是書法呢還是繪畫呢?二者已經融為一體了。


袁鴻博說


有一定的根據與推理



龍興堂主人


人類從四、五千年之前為了幫助記憶會用軟質的石料在山洞的石壁上畫圖和寫象形文字或者在甲骨上刻上符號以記敘往事。或者用鍥形文字刻在石壁上等等。

書與畫貫穿於自舊石器時代進化到新石器時代的整個進程之中。

中國畫"以書入畫"在藝術家中己廣為流傳達成共識!既然是"以書入畫"自然是先有書法後有"傳統繪畫"。

我國自先秦時期的篆體文字逐步演變成隸書、魏碑、宋體等書體。

有關中國繪畫起始時間眾說紛雲。有說起源於人類的始祖伏羲氏。這類在岩石上作的畫還不能稱之為"傳統繪畫"。都知道"傳統繪畫"必須要的書寫工具"毛筆"在公元2800多年前就己被使用。另一個繪畫用的"紙張"直到800年後的東漢時期由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開始。所以中國傳統繪畫最早起始於漢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到了唐代中國傳統繪畫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現在留存唐代著名人物畫家閻立本先生的人物畫的水平真是令人歎為觀止、驚歎不已!

既然書畫同源,就不存在分一個分支出來。首先必須強調的是:缺少書法功力的,以書入畫的才配稱得上是"中國傳統繪畫"。用西畫技法繪出來的作品不能祘作"中國傳統繪畫"。這類畫充其量也只能納入:紙本設色水墨畫範疇。


SY43625156


傳統繪畫確實是從書法中演變出的一個分支。

但讓人迷惑的原因是:繪畫早於書法就出現了,原始人就在百萬年前開始巖洞中繪畫,而書法卻是5000千年前才在商周時期開始,為什麼晚於繪畫的書法卻成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祖先呢?

歷史淵源

早期的中國繪畫只是功能性的裝飾技術,服務於貴族日用器的裝飾設計,建築設計,陵墓、服裝等,屬於實用美術範疇,在商周時期這些事情都是下人奴隸做的,在貴族眼中屬於低級工種,不屑一顧。


而書法是文字工作,當時文字完全由貴族掌管,與士大夫關係密切,自然高大上,在繪畫還是奴隸工種的幾千年中,書法始終在上層貴族中一路發展,馬不停蹄。書法被打上了貴族的高貴烙印。


下圖為 秦國相國 李斯書法 稱為書法鼻祖

發展到秦漢時代,由於道家、儒家思想的廣泛流傳和貴族們的充分肯定,書法也積極向這些思想靠攏,把道家、儒家的精神融入到了書法中,形成了自己的審美價值觀,牢牢的確立了更加高大上的書法形象。


其中最牛的是王羲之,筆筆有說法,每一畫都在道家精神之內,合乎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

王羲之在《書論》中也寫道:書法是玄乎的道理,不高深的人是不會明白的。

秦朝的李斯也說:書法的微妙與道是合二為一的。

練習王羲之書法首先要研究老子道家,方能得其真味,否則一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為複印機的可能性極大,除非悟性超高。


下圖為 羲之寫扇圖 王羲之看到老婆婆賣扇子生意不好做,於是在扇子上寫了一些字,讓老婆婆用極高的價格去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將信將疑,結果遭到瘋搶,大賺一筆。



歷史轉折的出現

書法到魏晉時期已經完全與老子精神合二為一,那麼繪畫依然落後很多,繪畫還沒有理論依據,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審美價值觀,是一個精神流浪者。


但繪畫是人的天性,而書法不是,就有很多貴族士大夫也經常在寫書法之餘塗抹幾筆,但孔子說:畫畫是小技。於是大家都不敢公然的繪畫,但不能停止天性的發揮,於是也向書法學習,企圖和老子靠攏,希望在道家精神中發現繪畫的理論依據,從而能公開畫畫。


時間久了,孔子也覺得不好,鬆了口,他說:畫畫雖然是小技,但也是有點小好處的,不過你們不要沉迷就行。禮、樂、射、御、書、數這六藝才是正途。

大家畫畫就比較放得開了,但還是不夠大膽,還有人花很多錢把父親畫的畫全都買回來藏起來,免得別人說自己家裡還有人痴迷畫畫。所以我們的國畫交易叫做【收藏】,而不是交易。

為了被扶正,國畫也是拼了!

愛畫畫的開始在畫面上用書法題字,這下書法到畫面上了,你總不能說畫畫不好了吧?這多少是個討好書法的行為。


在畫畫前後彈古琴一曲,顯得和孔子六藝中的樂緊密相連,因此國畫中常常有高士撫琴圖題材。這也是討好主流價值觀的表現。也形成了一種文化:琴棋書畫通常是一起說的。孔子六藝的樂排位第二,在書畫中把琴放在了第一位,書在六藝中排在最後,而畫畫中把畫謙虛的排在書的後面,這種排位也能說明繪畫當時是非常謙恭的,十分討好。


下圖 宋·馬遠 撫琴圖

這還不夠,愛畫畫的士大夫們努力在老子道德經中尋找能被自己吸納的理論經典,當然這終於被找到了。


如:道德經的大道至簡

國畫中儘量用簡潔的筆法描繪,說白了,複雜的畫沒好畫,越是大師越是畫畫時用減法去描繪畫面。比如齊白石、八大山人等。


如:道德經的“五色令人目盲”

國畫中乾脆只用墨汁畫畫,只有一種顏色了,總可以了吧。


如:道德經中“大象無形”

國畫儘量畫的虛無縹緲,特別是大寫意國畫,完全拋棄了物體形象。


如:道德經中“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國畫就開始後變得清虛空靈,以虛為實。


如:道德經中“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國畫說:知白守黑。


如:道德經中“道法自然”

國畫說:外法自然,中得心源。


實在不勝枚舉,國畫幾乎把道德經的所有經典話語全部納入了自己的審美價值觀中,完全成了一個“圖形版的《道德經》”。這麼熱烈擁抱道家精神,書法家們,你們還有誰能再說什麼嗎?我比你更加正宗了!


下圖 八大山人 魚



最後一步,自己的名字都改了

還差一點點國畫就要成功上位了,南朝的謝赫提出了《畫論 六法》,正式把國畫的用筆方法確定為:【骨法用筆】,即畫畫只能用書法的用筆方法,別說畫畫了,你們就改口叫【寫】!所以很多國畫的落款叫做:某某某 寫! 明明是畫,怎麼叫寫呢?寫就是書法的模式啊,沒有畫畫了,這麼做,書法家還有什麼可唧唧歪歪的呢?


下圖 八大山人 落款 【寫】 而不是 畫

西洋畫就叫畫,而國畫叫寫,由此而來,看來國畫是看不起描描畫畫的西洋畫的。鄙視鏈始終存在。


總結

國畫一路走來風雨兼程,為了扶正真的拼了。從商周時期的奴隸工匠,直到和書法家平起平坐,真是說多了都是淚啊。

國畫發展史很清楚的向我們展示了:國畫確實是書法的一個分支。


國畫大叔


中國文化淵源流長,特別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歷來被稱為“書畫同源”,所謂“書畫同源”也就是書法和繪畫是同出一處。書法和中國畫關係密切,二者的產生和發展,互為影響,相輔相成。中國漢字中的象形字,如古時的山、水、日、月等字大多都是依照事物的形態,用形象的符號來表示所要表達的事物而這些字看起來自然像事物的形狀特質。也就是說中國字不僅僅是字還兼具有繪畫的功能。


騰者絕塵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中國傳統繪畫是由書法演變出來的一個分支

個人粗淺的理解,不太贊同

對於中國美術史上,最早的繪畫在遠古原始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形成了繪畫的意識

個人粗淺的理解,是先有繪畫,再有文字,隨後,中國的書法藝術,再以文字為載體,發展成為楷書,隸書,篆書,行書,草書等五種書法藝術風格

為什麼說,先有繪畫,再有文字?為什麼說,文字是由繪畫演變而來的?

在遠古原始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形成了繪畫的意識

我們的祖先,站在平原上,遠遠眺望非常平坦的大地,如一根線條,然後看見太陽從平坦的大地上升起

於是他用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又在圓圈下畫一條地平線

這就是中國美術史上最早的繪畫萌芽

於是,中國最早的圖畫,演變成了文字“旦”,就是黎明的意思

所以先有繪畫,再演變成文字

在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中的“車”,包含許多種畫法

後來,為了大家能夠統一瞭解認識文字,所以文字演變成統一的形式,這樣大家能夠統一認識文字

所以,先有繪畫,再演變成文字,最早的書法,是象形文字,圖畫文字

中國傳統繪畫,就是中國畫,是從書法演變出來的一個分支

不一定

雖說書畫同源,特別對於題畫詩而言,是融詩文,書法,篆刻,繪畫於一體的綜合藝術,要求畫家不僅僅具備中國畫成熟的功底技巧,畢竟在畫中留白處題款,需要畫家在文學,書法上具備很高的修養

所以,對於題畫詩,營造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境界,實現詩書畫一體的境界

題畫詩,是國畫與書法融為一體的藝術

但是,還可以說,國畫,書法,雖然書法中的運筆方式,水墨韻味,筆法是與國畫相通的

但是,不一定每一幅國畫中都必須題詩

如巨然《秋山問道圖》,李成的《讀碑窠石圖》,崔白的《雙喜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雖然說,不一定每一幅國畫都要以題詩,展現畫家的書法功底,文學修養

但是,國畫,書法終究是不分家的。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書畫同源的觀點古來有之,不管工筆畫、寫意畫用筆都需要書法用筆。上溯幾千年,自從我們有文字、圖騰以來,它們的確都是相互衍生的。不過,我國的象形文字,都是根據圖案而演化成文字的。是從巖畫、石刻等原始圖騰演化形成的,應該先圖騰,後演化成文字(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