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要戒的這20種陋習

很多人學書法的就是買一本字帖,買一支毛筆,然後開始照著臨,功夫花了不少,可是進步緩慢,要不就是離開了字帖就不會寫了等等,這樣學習書法不僅降低學習效率還很浪費時間。


到底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進步神速呢?小編整理了學習書法時要注意的20條陋習,希望各位書友一定要多多注意!


學習書法要戒的這20種陋習


01

姿勢方面


埋頭曲頸,離紙太近


這樣書寫容易使頸部和眼睛疲勞,造成眼睛近視,與日益練字形成惡性循環,顧此失彼,傷了身體,寫字的效率也不高,得不償失。


左手托腮,頭部偏斜


這樣書寫習慣大多從基礎寫字帶來,沒有認識到練習書法的嚴肅性,這樣的後果既不能做到筆畫落筆準確、行距整齊,也易造成斜視。


雙腿交疊,邊寫邊抖


翹著二郎腿,僅一足著地,臂部負荷增大,容易疲勞。邊寫邊顫抖腳,既寫不好字,也不雅觀。


紙張傾斜,弓腰彎背


這樣姿態不美,而且一旦養成習慣,會造成駝背,嚴重損害健康。


02

握筆方面


執筆要穩不宜緊


前人總說"筆正則鋒正",把筆掌穩當了,就能使筆管端正,便於中鋒和中側鋒結合運筆。但執筆不能過緊,一緊就死板,寫出來的筆畫就泥滯不流暢。


執筆高低要適當


根據字體,真書握筆低點、行書中、草書稍高。從字體的大小和筆管的長短來說,寫小字執筆低一些,寫大字執筆高一些;筆管長要執高一些,筆管短要執低一些。


運腕也要運指


寫一寸以下的字,只要運指就行了;寫一寸以上的字,要運腕結合運指;寫盈尺的大字,不僅要運腕,還得運肘。


學習書法要戒的這20種陋習


03

臨帖方面


不臨碑帖、自己亂寫


書法是個系統,我們需要不斷繼承前人積累的經驗,反覆融入自己的審美風格;書法的審美原則,需要我們通過臨帖、讀帖提升。


選帖不慎,臨帖不精


選帖如同拜師,拜字帖的作者為師。要寫好字,就要拜名師。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選帖應該首選古代的法帖,今人書法不可盡學,僅可參考。臨帖境界可分為3個層次:"細看"、"精臨"、" 深悟"。


只臨不讀


此處的"讀帖",可不是讀字帖的內容,而是思考字帖中書法筆畫、結體、章法的規律,人家為啥這麼寫,這麼寫為什麼好看。如果只一味地臨帖而不動腦,雖然省勁,但時間用上了,不見成效,白搭。我們不僅要臨帖,還要會讀帖,我們要由一字到一行,由一行到一篇,不光看點畫、看結構,還要看章法、看佈局、看風格、看意境。通過多看,直到看懂帖裡透露出的書法的美,並去反覆欣賞其中顯現出的意境和風格,最後達到感悟。


描頭畫角、猶猶豫豫


臨帖時不注意用筆,而是機械地描寫。起筆時沒有"成竹於胸",不能果斷下筆,猶猶豫豫,結果寫的字粗細不勻,修修描描。治療此弊的方法是寧可重寫一畫一字,也不在原字上修修補補。


盲目抄帖、死描僵臨


大多數人因此停滯不前。根治此弊,應加強讀帖和選臨訓練,讀帖就是加強對該帖的理解、揣摩,弄清來龍去脈,悟出其真諦。


帖我分離、魂不守魄


一本優秀的碑帖是古人集幾十年艱辛用血汗凝成的藝術精華。臨摹時一定要忠實原帖,取其帖中精華,成為自己的東西。又有的人,練字還沒有形似就一味追求神似,搞所謂意臨,這是不可取的。


學習書法要戒的這20種陋習


04

理論方面


不學理論


如果僅是描摹成了字帖的樣子,自己沾沾自喜,讓內行人看了,豈不貽笑大方。所以,我們要加強理論的學習,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雖然我們很多人僅是愛好,沒必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鑽研其中,但粗略瞭解,對我們的"筆頭功夫"還是很有幫助的。


不愛交流


有的人終日苦練書法,遇見瓶頸難以突破,很大原因是不和人交流。真理在辯論中明瞭,學習在交流中提高。交流不光是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別人看,請別人指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學習別人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斷斷續續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是很多書法人的惡習。甚至有時一丟就是半年,再提筆時覺得毫無長進,興趣索然,於是亂畫一陣便草草收兵。練習書法,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日不練,功退三日。怎能學好書法呢?


更弦易轍、亂投師門


一個人病久了,總是會很著急。起初找個醫生看,人家開的藥只吃了一副,覺得效果不大,聽人說某處有神醫,於是連忙拜望,結果又是藥沒吃完,重新轉院…這樣的人,學一輩子書法,都不會有大的長進。


05

修行方面


眼界短淺


書法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是一種生活修行的寫照。我們有的人學書法體現出狹隘的一面,比如有人寫歐體,認為"一輩子學其皮毛足矣",這種想法一出,就決定了此人或許一輩子都學不成一手好書法。臨帖沒有量的積累,是不會引起書寫質量的飛躍的。另一方面,學書法應博採眾長、"採百家之言",方能"成一家之言。


只學書法,不修文化


練字是過程,滋潤靠生活,一個成功的書法家,必須有足夠的文學功底與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能在你筆下展現出源於生活的美好與精進的心性。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是詩詞歌賦的靈魂寄託,如果一個書法人連基礎的文化與修養都不重視,都不追求,技法再好,都是"無病呻吟"。"藝進於道",就是這麼個道理。


急功近利、不耐寂寞


藝術是一種高級的精神體驗,是人生幸福的一種高級追求。當你真正進入書法藝術的殿堂時,才能邂逅先賢,與神靈會心,是精神世界的滿足。當然,你說書法就是要坐一輩子冷板凳嗎?書法人就養不活自己嗎?這倒未必。財富是技藝精進的附加品,只有你到了一定的境界和水平,很多東西才會翩然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