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与鲁智深一见如故,为何上了梁山后形同陌路?

缅怀未逝的青春


乍见之欢,不如百处不厌。

这句话细品,很有意思。

作为一个女生,对水浒传并不是特别了解,也不太感冒,毕竟里面的女性角色太少,而且很多都是丑陋、负面的女性形象,要不然就是饱受迫害的可怜弱女子。实在让人不想读下去。

所以无从知道林冲与鲁智深的关系是否有“一见如故”,又“形同陌路”。

但是就个人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林冲雪夜上梁山》两个片段的了解,我相信他们两个应该不是一路人。

一、首先看鲁智深

01.嫉恶如仇,快人快语。

在酒肆吃饭的鲁智深,因为听到金翠莲啼啼哭哭,就觉得焦躁的吃不下去饭;待他听到金老及女儿的悲惨遭遇后,决定帮助他们,自己拿了五两银子,又问史进和李忠借,史进拿了十两并说不用哥哥还,而李忠拿了二两出来,鲁智深觉得少,直言李忠是个不爽利的人,就没用那二两银子。

02.心思缜密,有勇有谋。

因为担心店家为难金老及女儿,鲁智深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店里,在店小二阻扰的情况下,简单粗暴揍了小二一顿,放金家父女离开,因为担心小二拦截,甚至搬了板凳坐了两个时辰,以确保金家父女安全离开。

接着鲁智深来到郑屠的肉铺,要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十斤寸软骨,不仅阻止了店小二上前通风报信,而且也算是为拳打郑屠找到了“由头”。之后把郑屠打到近乎断气,想到自己也要吃官司就假意说郑屠诈死,然后一边骂一边离开了。回到住处之后就收拾了衣服盘缠,细软银两逃之夭夭了。

在这一过程中,鲁智深既解救了金家父女,又惩治了恶人郑屠,还保全了自己,其重情重义,有勇有谋,真的足以让人拍手叫好。

二、再来说林冲

01.优柔寡断,性格懦弱

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来有大好前程,娇妻美眷,他的悲剧命运,大概就是从高衙内遇到林娘子开始启动。

且说林冲听说有人调戏自己的娘子,扳住那后生的肩胛,待要下拳头时,发现是“花花太岁”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因为林冲是吃粮饷的,“不怕官,只怕管”,正是因为林冲如此忍气吞声,反而导致高衙内步步紧逼,敢于串通陆虞候再次算计林娘子。高衙内二次施计不成,动了谋害林冲性命的念头。

02.性格被动,逼上梁山

到最后被刺配沧州,又被陆虞候算计,杀了陆虞候之后雪夜上梁山,一步步被动地从一个体制内的公务员到落草的强盗,林冲有太多的不得已。

空有一身本领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却无法保护妻子周全,林冲的悲剧,固然有时代的因素,也与其个人性格有关。

综上,林冲是值得被同情的落难英雄,但相信更多人更喜欢鲁智深的情义与谋略。

他们二人,本质上是非常不同的性格与价值取向。

道不同者,不相为谋。


月半读书


道不同,不相为谋。

林冲与鲁智深根本就不是同道中人,当然要形同陌路了。

鲁智深的“道”,是侠义,不拘小节,为了一个“义”子,可以不计后果,率性而为。

林冲的“道”,却是狭隘,为了自己,瞻前顾后,精打细算,专门利己,毫不利人。

要说是逼上梁山,108位好汉,可能也就林冲一人被逼,如鲁智深等,则是潜龙入渊,找到了梦中的家园。

二人同是端公家碗吃公家饭,怕鲁提辖倒比林教头在编制上还正规些,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说起来响亮,但不过是外聘的枪棒教练,不是铁饭碗。

但林冲为了不是铁饭碗的饭碗,却十分珍惜,甚至违背良心。

擅闯白虎堂,虽说是中了陆谦诡计,但也说明林冲为了巴结高俅才去献宝刀,为什么要巴结高俅?原因竟是高衙内调戏他娘子时,林冲自度得罪了那厮,为了缓和关系,才不惜花费千贯买个宝刀,这就是送礼,就是低声下气。

不单宝刀,林冲甚至连自家娘子也舍得!

发配充军,岳丈街口摆酒送行,并安抚林冲放心前去,自己领着女儿在家等其归来。

而林冲却写下休书一封,说什么不耽误娘子,呵呵!

其真实目的,就是做给高太尉他们看的,现在我已经和娘子没任何关系,随你们便了,只求他日能再给个机会。

妥妥的小人行径。

反观鲁提辖,为了毫不相关的金氏父女,疏财仗义,三拳打死镇关西,虽然有些草率,不是真心想打死人,但也不以为意,收拾下东西,大踏步去了。


好汉心中只有义字,义字当头,伸张大义,不计后果,什么鸟铁饭碗,提辖根本不在乎。

野猪林里救林冲,提辖当时就要结果了董超薛霸,但被林冲极力制止了,何哉?那是林冲还再幻想为自己留条后路。

更气人的是,当二位公差问提辖哪里人时,提辖置之不理,而林冲却以实相告,就是大相国寺看菜园子的花和尚鲁智深。

艹!提辖刚救了你性命,你却立马把他出卖了,这哪里还有朋友可以做,简直就是小人!

鲁达虽是粗人,但也识人,像林冲这样的鸟人,跟他形同陌路那是客气,老死不相往来才是解气!

如果关系如和武松那样,那么高俅被捉,别说宋江,谁也挡不住提辖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但提辖竟袖手旁观了,且许多好汉也都视而不见,没有一个站出来帮他说上一句话的,可见,林冲为人太不招待见。


七斗


在梁山众兄弟中,与林冲关系最为亲密的是花和尚鲁智深。林冲曾遭高俅迫害,被发配沧州充军,路过野猪林时,险遭毒手,是鲁智深及时出现救了他。之后,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上路,谨防他再遭不测,对林冲是情深意重。在上梁山以前,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以说是患难之交;然而,自打两人上梁山以后,他们的关系却疏远了不少,证据是:在梁山,鲁智深不再称呼林冲为“兄弟”,而称呼他为“教头”。鲁智深对林冲称呼的变化,可见他们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么,曾经患难与共的林冲和鲁智深,为什么自上梁山以后,他们的关系就疏远了呢?这其中当然是有原因的:

第一,林冲出卖过鲁智深。小说第八回,林冲遭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充军,路上险些遭到衙役董超和薛霸的迫害,好在鲁智深及时赶到,救下了林冲。原本鲁智深打算结果了董超、薛霸,林冲却说不干他们的事,高俅才是主谋,这才使鲁智深放过了董超、薛霸。这董超、薛霸自知杀不了林冲,回去不好复命,所以决定问出鲁智深的住处,回去好有个交待。鲁智深虽然做事莽撞,但也并不傻,他知道董超、薛霸的心思,一旦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住所,那高俅肯定会派人加害他,所以对于自己的住所,他只字未提。然而,等到鲁智深走后,林冲却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这兄弟曾在大相国寺,连柳树都被他给拔出来了。”原来是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林冲仅用一句话,就把鲁智深给出卖了。鲁智深回寺后,幸亏有人给他报信,他才逃过一劫。不用说,鲁智深肯定知道是谁泄露了他的下落,除了林冲还能有谁呢?

第二,两人的性格合不来。鲁智深的性格大大咧咧,说话做事从不拐歪抹角,属于直肠子的人;而林冲恰好相反,他优柔寡断,性格隐忍,而且有些软弱。在高衙内调戏林娘子这件事情上,两人就起了分歧,林冲选择忍一时风平浪静,而鲁智深却要帮林冲出头。之后,因为自己的娘子被调戏,林冲闷闷不乐,他宁愿去找陆谦倾诉心中的苦闷,也不去找鲁智深,可见在他内心深处,没把做事冲动的鲁智深当成知心人。

第三,两人的立场不同。梁山聚义以后,宋江的心思几乎都放在了招安上。面对招安,梁山好汉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支持招安,二是反对招安,三是保持中立。很显然,鲁智深是坚决反对招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林冲呢?他是支持招安,还是反对招安呢?很多人都认为,林冲被高俅害得如此之惨,他对朝廷应该是彻底失望了,所以他一定反对招安。如果你这样看待林冲,恐怕太小瞧林冲了。林冲的性格之中带有些许懦弱不假,但他又是一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应该说,林冲憎恨的只是高俅、高衙内,而无关朝廷,他对朝廷依然抱有幻想,甚至渴望有朝一日还能入朝为官,为朝廷建功立业——这才是林冲真正的心思。如果说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希望朝廷招安的是宋江,那紧随宋江其后的一定是林冲。在林冲心里,他一直都支持招安。我们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林冲和鲁智深,也正是因为立场不同而逐渐疏远。

大概真的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吧。林冲和鲁智深,看似亲密,实则彼此之间存在着隔阂。宋江和武松曾在柴庄结拜为兄弟,最后不是照样因为招安的问题而疏远了吗?何况林冲和鲁智深还没有结拜呢?





戊辰放映厅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押送林冲两个差官想套出鲁智深在哪里出家,好回去交差。两个差官先问鲁智深在哪,鲁智深虽然粗鲁,可是不傻,于是就怒斥二人,并没有回答。差官又问林冲,结果林冲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说出了鲁智深在相国寺出家。林冲这次出卖鲁智深,自然也有些伤兄弟情。此时,鲁智深也看出,林冲性子太懦弱了,这是他不喜欢的,因此之后两个人的关系也就变得普通,再没有之前那般亲近。

二是上了梁山后,鲁智深很清楚自己之前是一山之主,势力也比其他的好汉大,这很容易被宋江所忌惮。而宋江也会担心鲁智深会不会抢了他的首领之位,他的担心不无道理,林冲之前杀了王伦,这才有了梁山好汉的落脚处。这样的先例下,如果鲁智深再张扬一些,或者和林冲交好的话,会引起宋江的猜忌,到时候他会和王伦一个下场。因此鲁智深不敢和林冲交往过密 。





缅怀未逝的青春


所谓一见如故,是对林冲身手的佩服

鲁智深之所以和林冲一见如故,一是因为有共同的师傅,而是佩服林冲的一身好武艺。初次见面,他们就是不打不相识,所谓的一见如故第一印象就是林冲的好武功,再一问是师出同门,更是觉得亲切,后来又对林冲的遭遇同情和愤怒,所以在林冲被刺配后一路保护林冲。

林冲性格和鲁智深不一样

林冲的胆小怕事的性格,有些喂喂诺诺,凡事能忍则忍,不想招惹是非。鲁智深嫉恶如仇,路遇不平总是会拔刀相助,性格洒脱,喜欢喝酒打架,智力上也不弱,算的上有勇有谋。说白了,他们不是同一类人,可以互相佩服、可以互相当兄弟,但是并不会惺惺相惜,整天在一起。

鲁智深在梁山后和武松关系最近,两个人也最像,在招安的事情上,两个人也都是不顾松江的脸面,直接正面反对的,而林冲尽管被高俅害的家破人亡,却并没有直接站出来站在他们一边。结局也是武松和鲁智深相约去六和寺出家,可见鲁智深和武松真正的趣味相投。

其实鲁智深某种意义上是施耐庵的化身,整个水浒可以说是鲁智深感悟的过程,最后鲁智深在六和寺大彻大悟,圆寂前写下这首诗真说明这一切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枷,
这里扯断无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平生鲁莽行事,不修善事,生平做了很多杀人放火之事。第二句是佛家所说的解脱,人总是会在某个瞬间就醒了,就如同大彻大悟一样,明白了之前所坚持的都是错的,既对僧人来说死是一种解脱。最后一句可能是听到钱塘江的潮信,自己大彻大悟的意思,才明白我只是我。


飞虎影视


林冲与鲁智深并没有所谓的生疏,后来因为情节的发展,上山后两个人又不是主线,没有太多对手戏,所以表现给世人感觉生疏了。。

作者对于他俩的情节减少,主要的一点也是由于两人的性格问题

林冲原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性格确实不是那么毫无羁绊。

最主要的性格就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他虽然没有杨志那样一心向上爬,想飞黄腾达的野心,却一心想保持住那种富贵安逸的幸福生活。

而鲁智深不一样,光棍一个,无牵无挂,也从未尝过女人的好滋味,武松也是一样,都是寡欲的那种。他们还有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而且讲义气,有一种共同的气概,他们性格是最相似的,一僧一道,都喝酒,都吃肉,不受戒规,所以他们在一起谈得来。

由此看来,鲁智深和林冲之间除了切磋武艺,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所以作者在后续的文章中也不便太多描述。

但作者对他们的友情还是给了一句交代,原文见图一。

由图一可见,这是三山一众好汉上梁山时的场景,对于之前有过交集的人物,作者只做了两个交代,第一个交代的就是鲁林,第二个才是大头领晁盖和杨志。而之前有交集的宋江和武松,不论是在青州还是在梁山,作者都没给个交代。这已经说明鲁林的关系还是很硬的。






阿特利海伦


林冲心中正义,自始至终他都决不妄杀,鲁智深虽为出家人,却是个不守清规戒律的花和尚,野猪林时,鲁智深救了林冲,林冲自然心存感激,可是当林冲百般无奈上了梁山之后深入了解了鲁智深,发现两个人的三观都是不匹配的,话不投机半句多,自然就没有了什么共同语言。

鲁智深讲究的是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兄弟不分彼此。

林冲讲究的是克制自身严于律己,深情大义!

性格如此相冲,没有反目已属不易!怎还会像以前一样?

以上就是本人的看法,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劳道博哥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楚二人的性格和共同特点

林冲、鲁智深性格的共同点都是:忠诚、仗义、慷慨。

二人不同点:林冲较鲁智深更有头脑,懂的隐忍,鲁智深较林冲更爱酒、鲁莽。

林冲,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如果不是因为老婆被高雅内看上或许林冲上梁山的剧情要后推几十回吧,林冲上山的决心想的更多的为自己的妻子报仇的事

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

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鲁智深和武松李逵的性格比较相似都是敢打敢杀心直口快,过得更多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所以以后二人变的陌生也是在所难免的


V5熊大


首先,两人性格截然不同。林冲属于委曲求全忍耐的性格。有性格隐忍、耿直,对朋友义气,对上司软软的特点。鲁智深属于那种直来直往,粗犷刚烈,兼有粗野。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的人,说干就干的人。

其次:人生观既然不同。尽管他们两个可能有交集,但是终究是两条双曲线,林冲忍辱怕事,鲁智深嫉恶如仇;林冲自已受迫害也能忍,鲁智深看见别人受迫害都不能忍,不可能一直惺惺相惜到最后。 所以两人最后的结局也是截然相反,林冲最后抑郁成疾病死,鲁智深顿悟超脱圆寂。

再次:两人司职不同:林冲是马上将,鲁智深是步军将,两个人职责不同。到后来梁山兄弟众多,事情也更多,不能经常单独在一起相聚,这虽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其中的一个。

第四:情况不同不允许他俩成为朋友。宋江和吴用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方式来达成他们的目的,像卢俊义就是一个例子。而且他们又很嫉妒武艺高强厉害的人,万一鲁智深和林冲成为一道的,他们的地位就难保了。

 


征途见闻


林冲也不差,是被陷害的社会精英,地位不低,能与太尉搭上话,老婆死自己改做强盗,家破人亡,打击巨大,不似鲁达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鲁达,不是高品而是不想为人,当然也怕死怕祸临头,当和尚、上五花山、转战水浒,把尚能担的责任,一件件地都抛下,成佛去了。谁高谁低实在难说的狠。否认自私是高尚的,不自私全为别人,那又有什么的好呢?大大方方地表达自私本能,不也更真实吗?人的真实本质是自私。鲁达天天喝酒、睡觉打呼噜放屁,随处大小便,动不动大发脾气砸东西打人,你能忍受?林冲是有修养的武人,但遭受到社会恶势力最严酷的摧残,身心伤害是鲁达所没有的。鲁达没有任何牵挂,不喜女色,走那都当头头有人侍侯供着,武艺高强无人敢欺,这几项导致鲁达生存环境好的不能再好,是所有头领中最好的,也造就了豪爽大气的外在品质。有人说鲁达比林冲好,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